Lee Richie
——
多维抽象
开创者
SURFACING
浮出水面
华裔新锐青年艺术家Lee Richie,用他独特的多维抽象画派风格,为当代艺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他从小就表现出在色彩与结构方面的不同寻常,6岁开始正式画画,16岁确立了自己的画风和发展方向。
2018年,Lee Richie结识了著名华裔画家关伟博士,后者对他非凡的创作才华深感惊艳,并鼓励他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2023年,Richie从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学院(National Art School)毕业,逐渐形成了以视觉冲击与空间体验为核心的独特艺术风格。
前不久,年仅22岁的Lee Richie在悉尼著名的百年画廊Rochfort Gallery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浮出水面》(Surfacing)。
这场展览由关伟博士和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著名艺术品收藏家芮捷锐博士(Dr. Geoff Raby)共同策展。
作为画廊史上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Richie用作品探索了疫情时代群体意识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的深刻转型。
此次展出的21幅精选作品来自Richie于2022至2024年间的创作,包括“二维码系列”和“神奇架构系列”。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形式语言,将画布与木材结合,创造出令人沉浸的多维抽象表达。
尤其是展览的1号推荐作品《动荡之水》(Troubled waters),是Richie花费300个小时精心创作的艺术佳作。
通过影子、纹理与外凸结构的巧妙交织,作品呈现出色彩与形式的动态对话,探讨了年轻人对当代社会的焦虑以及他们眼中混乱的世界.
芮捷锐博士评价:“Richie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二维码这一现代符号。他将这一疫情期间的工具符号转化为复杂的社会隐喻,既反映了社会控制与分化,也揭示了群体意识的转型。”
而关伟博士则表示:“Richie能够将日常观察、闪现记忆与无声共鸣融于一体,构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既有成熟艺术家的深度,又展现出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新力量。”
深刻触及社会现实与内在情感
<
Lee Richie的作品并非仅停留于视觉层面,而是深刻触及社会现实与内在情感。在这次以《浮出水面》命名的画展中,Richie以二维码象征疫情时期的规则与控制,探讨了群体间的分化与对系统的屈从。
他表示:“进入2020年,这是一个模拟现实的时代,社会被重塑,个体身份被数据化,真实的连接正在消失。我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反思,这种变化是否真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这场展览不仅引发了观众对社会和个体的深刻思考,也为疫情时代的情感与经验提供了一个艺术化的表达空间。
画展吸引了数百位艺术爱好者,15幅作品被成功收藏,其中1号作品《动荡之水》因其艺术价值备受青睐。
然而,Richie的父亲兼经理人、澳洲知名企业家、天鹅庄庄主李卫先生表示,这幅作品将用于支持澳中慈善事业,在相约今宵慈善春晚上拍卖,以体现文化交流与社会公益的精神,为此他自己专门花2000澳元为作品定制了保护画框。
著名画家任建国先生评价:“Lee Richie为代表的年轻艺术家,勇于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勇气与创造力不仅标志着华裔艺术力量的崛起,更是艺术界未来的希望之光。”
在17号下午的青年专场思想会上,当代青年艺术家、策展人胡惠博女士和Lee Richie专门为观众从艺术角度讲解每幅画作,让大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观众除了从事艺术领域的人士外,包括议员、企业家、设计师、医生、律师、老师等,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们来参观。
年轻的市议员吴远华(Michael Ng)和Alex Yang等华裔青年政治家们专程参加,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鼓励Lee Richie 代表的年轻艺术家,积极浮出水面。
江西青年商会会长李静女士、悉尼阳光狮子会创会会长Shelly Sun律师和澳大利亚国际卓商俱乐部主席蓝炜先生等青年社团领袖还专门组织会员和子女观展。
22岁的Lee Richie用自己的首次画展,宣告了新一代艺术力量的崛起。
无论是其作品的深度、视角,还是展览的成功,都为他未来的艺术旅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关伟博士所说:“Richie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他的成长证明了艺术如何连接内心与世界。他未来的创作必定更加令人期待。”
《浮出水面》不仅是Lee Richie个人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场关于生命、空间和社会的深刻对话。
Richie以他的多维抽象风格,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让艺术超越画布,触及人心深处。
文章涉及人物&场地简介
<
关伟博士
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
1989年至1992年成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和悉尼当代艺术馆客座艺术家。
曾在世界各地举办了80多次个人画展,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当代艺术展: 包括第八届上海双年展; 第十届古巴哈瓦那双年展;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双年展和第三届亚太地区三年展;日本大阪三年展;韩国光洲双年展等等。
曾多次在澳大利亚获得艺术比赛大奖,其中包括:2002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全国美术创作大奖“索门奖”,以及2015 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本迪戈市美术馆的“亚瑟·盖伊绘画大奖”。
2021年被西悉尼大学授予创意艺术荣誉博士。
2024年应邀为悉尼灯光节创作了大型灯光秀作品“星辰大海” 。
2024年荣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发的“年度视觉艺术大奖”。
芮捷锐博士
(Dr. Geoff Raby)
澳大利亚资深外交官、经济学家、作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2002年至2006年担任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副部长。在此之前在外交贸易部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驻世界贸易组织(WTO)大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使等。
2007年至2011年任澳大利亚驻中国、蒙古和朝鲜大使。
2019年荣获英国女王颁发的澳大利亚官佐勋章(AO),以表彰他“通过高级外交角色为澳中关系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在多边贸易政策发展中的成就”。
芮捷锐博士在80年代末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了收藏艺术品的热情,这最终形成了规模庞大的“Geoff Raby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他已将这批收藏品捐赠给他的母校拉筹伯大学(LaTrobe)。该收藏中的精选作品曾在澳洲本迪戈艺术馆(Bendigo ArtGallery)和悉尼国家艺术学院(National Art School)展览。
芮博士是《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的常驻专栏作家,同时也是国际时政作家,先后出版《新世界贸易体系》、《中国大战略与澳大利亚在世界新秩序的未来》、《大博弈--中亚与全球霸权之争》等著作。
任建国先生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刘凌仓、卢沉、周思聪等画坛名家。年轻时便在艺术界取得建树,他的早期作品中国画《我们开的饭店》1985年参加“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早在1982年,他的另一组中国画组画《种苞谷的老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燕京四景》系列中较早在工笔重彩画领域实验和探索了“现代构成”的绘画语言。
胡惠博女士
当代青年艺术家,策展人。作品涵盖摄影、绘画、音乐和雕塑。
悉尼大学城市设计硕士毕业。作品已在中国摄影艺术节,澳大利亚海滩雕塑节,平遥国际摄影节、连州国际摄影节、奥地利MOTIVA摄影艺术展,澳大利亚摄影奖等大型国际艺术活动中获奖并展出。
作品已被连州市图书馆,中国摄影艺术馆等展览收藏。
胡惠博关注城市化和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激发人们在更深层次上思考这个世界。
相约今宵澳洲春晚
“相约今宵”澳洲春晚由天鹅文化传媒和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ACCEP)出品,是公益性的文化活动。
春晚的愿景是将澳洲春晚打造成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盛会,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融入澳洲主流文化。
“相约今宵”澳洲春晚不仅是一场多元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场高端朋友圈的盛大聚会。
春晚每年在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等城市巡演,吸引了众多明星和政要的参与。现场规模超过万人,线上观众浏览次数累计达到千万人次,甚至登上了中国央视新闻。
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学院
National Art School,简称NAS,是一所高等艺术院校,位于澳大利亚新州悉尼内城区达令赫斯特(Darlinghurst)。
作为一家独立的认证高等教育机构,NAS提供多学科的艺术实践专业课程。
该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3年成立的悉尼力学艺术学院(Sydney Mechanics' School of Arts),自1922年以来,NAS一直以不同形式在东悉尼的历史遗址达令赫斯特运营,曾是东悉尼技术学院(East Sydney Technical College)的一部分,亦被称为东悉尼工艺学院(East Sydney Tech)。
如今,NAS是一个专注于视觉艺术及相关领域教育、研究、学术和专业实践的中心。
Rochfort 画廊
Rochfort画廊是一家高水准的私人画廊,致力于支持并展示全球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为艺术家、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国际平台,促进文化交流,并向全球观众呈现杰出的艺术作品。
自2023年团队进行战略重组以来,Rochfort画廊在艺术生态系统和收藏家社区中达到了全新的协同高度,并与创新且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密切合作,利用其广泛的网络和跨行业资源,紧跟市场趋势。
通过策划展览、艺术项目、定制艺术咨询服务及与机构的合作,画廊培育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多元化的艺术生态系统,激发了学术、教育与思想领域的创新,为跨文化对话创造了和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