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新路找特色
文摘
2025-01-06 22:35
山东
师父每天都会在群里推荐文章让徒弟们学习,我尽量把师父推荐的文章都看完,但有时忙起来也常常是做不到的。我的生活一直是两点一线的,自从跟师父学习后,读了或是正在读很多书,也学习到了很多的教育理念,也了解到了很多新的教育动态,也学会了看电影。自己都感觉生活多姿多彩了很多,固化的思维也开始有了松动灵活的迹象。 今天师父在群里发的是《榕江徐勃在清华大学分享村超成功秘诀》主题演讲,并提醒弟子们“这篇总结稿,值得大家好好学习借鉴。”于是我遵循师父的要求,进行了认真的研读。“村超”这个词是我第一次见到,所以刚看到文章题目的时候很好奇什么是“村超”。所以对于孤陋寡闻的我一定要跟师父好好学习。 看完文章后,脑子里有很多感想,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即使现在开始写了,也很多无法表达出的想法。文章给我最大感受就是榕江的“创新”,创新也不能乱创新,而是要有方法的创新。 第一部分村超是什么。“村超是38.5万榕江人民共爱一座城的表现,全民参与、全民爱护,人民群众是村超成功背后真正的引擎。”文中通过列举94岁的老奶奶到7岁的摄影师,从没出过村的村民到清华校友各行各业的人都为村超做贡献,证明了“全民参与”。全民参与的好处就是人人都把自己当成是主人,为自己做事所以就特别有干劲,有主人公意识,有积极主动性,有责任心。如果在一所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有主人公意识,都为学校发展献力献策,都为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尽一份力,出一份心,那这所学校肯定是一所团结、奋发的学校。如果在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能把自己当成是班级的主人公,把班级事务、学习情况当成自己的事,那班主任管理班级、教师上课就不再具有挑战性。 第二部分村超是怎么来的。文中指出是根据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找到的,这就是根据国家政策走。我的理解是即符合中国传承的儒家之道,又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超发展的‘三纲八目’:‘三纲’是明德、亲民、至善;‘八目’是文化、创意、传播、品牌、资源、产业、共富、平天下。”不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提炼与结合吗。 人们常常对习以为常的事毫不在意,所以会忽略很多,如手机、大数据天天在用,直播天天在看。而文章中对这三者进行了创意创新,创出了新概念,“‘三新农’——把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使直播变成新农活。”这就是特色。就跟老师课堂教学一样,课堂教学流程基本是一致的,同一门课同一个任务需要完成的内容是一样的,就看讲解的老师怎么重新组合,怎么创新,能更吸引学生注意力,能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于是就形成了这个老师的特色。当然每个老师并不是一蹴而就形成自己的特色,需要不断的尝试、调整,最后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是文中的“闯新路”。 第三部分村超是如何火爆出圈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主体、人民主创、人民主推、人民主接。”这跟我国的执政理念是一致的,也跟国家提出的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是同理的。第四部分村超带来了什么。“‘三超’:超幸福,超经济、超形象。”通过足球为人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旅游、住宿、品牌等经济的发展。搭建了国际人文交流的平台。第五部分村超未来如何走得更远。“村超的未来在于坚持长期主义,做品牌、做生态。”“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球场变秀场,产品变产业。” 整篇文章读完,让人感觉到了处处是创新,就像现在各行各业随处可见的文创、创意。在2024年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中,也要体现项目的创新,才能获得好成绩。在榕江村超中,能成为网红,是处处彰显出的以人民为主体的创新创意。 读完这五部分,让我不由地思索,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实现我的职业目标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要如何才能实现我的目标呢?是不是跟文中的五部分很有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