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在中国,肥胖呈爆炸式增长。目前约有43.6%即6亿的中国人超重或者肥胖。肥胖已成为全世界的一大难题,肥胖带来的是一系列对健康的损害,体重管理成为了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体重管理是指在科学的基础上对人的体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旨在通过合理营养与适量运动调节身体能量及物质代谢平衡,最终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体重管理不仅关注体重的减轻,更注重通过科学饮食、均衡营养和合理运动来增强身体免疫力,达到终生控制体重的效果。
超重/肥胖是各类不良健康的危险因素,这一事实已逐渐引起公众重视。体重大幅度改变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和痴呆等一众疾病的“幕后推手”。
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体重超标人群,合并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等代谢问题的肥胖人群,体重管理都是其重点需要管理的的问题和难题。
《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核心知识共8条64个字。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肥胖和体重过轻的情况发生。保持健康体重能减少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全人群都应把保持健康体重作为目标,并贯穿孕前期、孕期、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定期监测体重、腰围等变化和评估体重状况是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措施之一。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其计算方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依据现行《成年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行业标准,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 18.5≤BMI<24.0,BMI<18.5 为体重过轻,24.0≤BMI<28.0 为超重,BMI≥28.0 为肥胖。成年人男性腰围≥90 厘米、女性腰围≥85 厘米为中心型肥胖,85厘米≤男性腰围<90 厘米、80 厘米≤女性腰围<85 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健康体重取决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保持平衡膳食模式并长期坚持,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长期坚持科学运动,有利于体重的保持和体成分(人体的构成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的改善。有氧、抗阻、高强度间歇运动均有助于控制体重。适度中高强度运动有助于体重管理。睡眠不足或过多都不利于体重控制和身体健康。不同年龄阶段建议睡眠时长有所不同,应当参照相关标准保持良好睡眠。体重还与人的心理状态相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减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脂肪组织的重量,在制定减重目标时要量力而行,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可按照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 0.5 公斤的速度,在3~6 个月内减少体重的 5%~10%,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科学控制体重。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个人应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习惯,主动学习健康体重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体重管理。倡导和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重视正确管理自身体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
来源:官渡区妇幼健康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