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追寻》——百姓身边的现代化
第二十八集:票证成了纪念品
主持人:《追寻》带你感受百姓身边的现代化。今天我们分享的话题是“票证成了纪念品”。
主持人:现代人身处市场经济环境中,只要用一种票证——钞票就可以进行一切的交换活动。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光有钞票还不够,凡是购买商品,必须要有相应的票证。比如,凭票购粮、凭票买肉、凭票买油、凭票买布等一张小小票证,关系到每个人的温饱问题,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票证简直没有办法生活。
主持人:各种物资购买票证的发行,都是从粮票开始的。1952年下半年的时候全国开始不断出现粮食供需矛盾导致的抢购粮食风潮。中央在1953年的国庆节之后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的决议。衡阳地、市依据中央的部署,开始在全境对粮食、食油实行统购统销,与此同时,还对工业用的重要植物油桐油也实行统一收购经营。1954年起,国家又对棉花、棉布、棉纱实行统一派购和计划供应、凭票供应制度。此后,这项制度扩大涉及工农业生产资料及人民生活资料的所有领域,一直贯穿整个商品供应的短缺时代。
主持人:据了解,当时,仅粮食票证就有7种,居民口粮供应标准分为9个等级。粮票不但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有“第二货币”之称。在流通40多年后,粮票终于在1988年元月之后逐步停止流通,原有的粮票就只有收藏的价值了。
票证虽小,只是一张小小的纸片,但可以从中窥视到时代历史的气息,打印着时代的烙印。20 世纪 50年代发行的各种票证都会有“励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提示,60年代至70年代的票证,包括各种车票上都要印上一段与之相关的“毛主席语录”,或者是毛泽东的头像。80年代初期的票证大都有关于该票使用的方法的提示,如“当众剪角,过期无效”“供应品种,临时公布”的字样。
市民:计划经济时期,有钱无票寸步难行。我有一位邻居不知被谁在他家粮食折子上买走了20斤米,全家急的不得了。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才度过难关。现在,有钱走遍天下,票证成为历史,成为收藏文物。
主持人:票证是物资匮乏时代的产物,是计划经济的缩影。统购统销制度于20世纪80年代消亡,各种票证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小票证见证大变革,小进步汇聚大发展。如今经济繁荣、百业兴旺、物质丰富、买卖自由,各种票证静静躺在票证收藏夹中、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折射出伟大的时代变革,让我们感受到新时代美好生活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主持人:本期“票证”的话题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期我们来聊一聊百姓身边的非公经济。再会。
来源:衡阳新闻网
编辑:孙云飞 责编:卢幼莲 三审:李辉军
▓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