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后天之本为何倍受蹂躏?

教育   2024-12-09 23:26   山东  


吃啊吃!以养的名义毁灭脾胃 

根据医学资料统计,全世界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病,中国人尤甚,因心乱,且超级爱吃。国人对吃引以自豪,我却以为这是世代挨饿的结果,或曰集体基因。人对胃的感觉明显,如胃痛、胃胀、打嗝等等。人对脾的感觉却不明显,但实际上伤脾的结果更严重,比如脂肪堆积、痰湿增多、淤血滞气等等。

中医将脾胃归为一体。《黄帝内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摄入食物,输出营养,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医讲的脾胃不是西医解剖学上的脏器,它超越了消化系统。在五行中,脾属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滋养万物。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磨化腐熟,然后由脾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所以脾胃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发挥。现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得脾胃病?为什么有这么多胖子?归根到底是因为脾胃不和,即胃受纳有余,脾运化不足。说白了,就是吃多了!很多人想减肥,却以为减肥跟理发一样,用各种物理方法除掉即可,全然不从根上找原因! 

中医学认为元气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若脾胃之气受损,则元气不充。所以,元气盛衰,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本草纲目》云:“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脾胃健旺,元气充沛,则气血化源充足,自可益寿延年。从西医学的角度分析,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取,全靠胃肠的功能,即中医所指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脾胃不和,则必然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转化、输布和糟粕废物的排出,久则脏腑失养,功能减退,甚至形成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堆积,而致早衰甚至死亡。

现代人对食道快感无度的追求导致了对脾胃的蹂躏。

对于吃素和吃少的人,人们经常会关切地问:这么吃营养够吗?会不会因为营养不够生病?其实只要到任何一家医院看看就知道答案了:医院的绝大多数病人皆因吃多了生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偏瘫、糖尿病、心脏病、胰腺病、癌症、肝病、胃病、肾病等等,全是营养过剩造成的。至于肥胖,就更不用说了! 

吃喝,究竟补了身体还是病体?

人们之所以敢大吃大喝,除了追求食道快感,还有个原因,是以为吃什么补什么。中医讲究平衡,所以健康之人在《内经》中被称为“平人”。健康才应是标准,而不是肥瘦、快感。营养物质吃多了肯定有副作用,因为营养除了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也满足体内病体的需求,比如各种癌症、病菌、炎症、肿瘤、包块、鼻涕、脓包、硬化的血管、堆积的脂肪等等,统统都需要营养来维持生长。也就是说,疾病也是我们吃出的成果。所以,要想过好日子,还是应该先治病,否则营养越多病越多。想想看,农民给庄稼施肥之前得先把地里的野草拔掉,否则它们吸收肥料比庄稼还快。人健康就不会过胖过瘦,也不会长斑、起疙瘩。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进补,哪知是“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身体没养好,反而把体内的病体、病菌养得很好,让肿瘤、包块、脂肪和痰湿茁壮成长。

与肾不同的是,脾胃似乎没什么动功可练。养脾的功法是静功,比如打坐、禅定等修身养性之法对提高脾肾功能甚有效,因为禅定修的是心,而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统摄其它器官,故最为重要。古人云:宁静致远,静能生慧。其实宁静亦养脾胃。《内经》曰:思伤脾。静即无思,自然养脾。所以打坐、禅定、静坐都是以无为而治的法门来保养脾胃。

另一个无为而治的法门,就是辟谷。因为多数人对此或感神秘或感畏惧,我以后会专门谈论,前提当然是通过我自己和大量人群的实践之后。但退而求其次,人至少可以少吃以减少脾胃负荷,从而保养、提高脾胃之气。

原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经络养生网
揉脐拍打拉筋自愈方法和理念分享平台!我的健康我做主! 温馨提示:文章来源网络,个人心得、网友反馈等供交流参考用 仅代表其个人经验,每个人健康状况不同,对内容理解不同,练习后果自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