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南部边陲地带,有一个地理位置特殊的小县城亚东县,它如同一颗钉子一样,直插印度与不丹两国的边境腹地。
对于我国来说,亚东县不仅是打开南亚贸易的大门,同时也是遏制印度野心的一把钢刀!
亚东县是一座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是一座边境小城,这座县城三面环山,北面连接我国内陆、南面连接印度、锡金和不丹地区。
亚东县因喜马拉雅山脉纵贯东西,从而形成北低、中高、南低的地貌,亚东县的居住人口在1.5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藏族人。
这座远离我国内陆的小县城,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地,亚东县如同一把利刃一样,处在“三国交界处”,从地图上就能看出,亚东县距离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非常近。
由于印度本土和东北地区之间有着较远距离,一旦西里古里走廊被空置,那么与印度本就没有太大归属感的东北地区,极有可能趁机独立出去。
印度为了这块地方,也是派重兵把守西里古里走廊,由于西藏亚东县和西里古里走廊距离太近,两国之间难免会产生冲突。
比如1967年发生的乃堆拉和卓拉山口冲突,以及 2017 年洞朗地区对峙等边境争端,在我国与印度的对峙中,亚东县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印度也对这块地方垂涎已久。
据史料记载,亚东地区在1791年以前一直都归属我国藏族地区政权管辖,公元729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将西藏分成为了5个大茹和61个桂东岱。
而亚东的部分地区则属于“五茹”中的“茹拉”管理,到了8世纪的后半叶,亚东地区被吐蕃的“桂”氏家族管辖。
历史上吐蕃曾多次以亚东县为据点,大举入侵南亚,成为了一支威慑南亚次大陆的恐怖力量,之后随着吐蕃的衰败,包括亚东在内的西藏地区,先后被元朝、明朝、清朝统治。
清朝时期,亚东县成为了清王朝在西藏建立的第一处海关,为中央政府加强西藏地区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直到如今,依然存在亚东县海关遗址,公元17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到1870年后,英国完全控制了印度,并入侵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不丹、尼泊尔、锡金等。
随后英国人将目光锁定到了西藏地区,并挑起了与我国西藏地区政府之间的隆吐山之战,由于藏方的惨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署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
条约中清政府承认了哲孟雄是英国的保护国,条约中还规划了藏哲边界,导致原日纳宗中国领土的丧失,当这项条约签订后,引发了很多藏区人民的反对,纷纷表示这是“卖国贼行为”。
由于当时这项条约的国界并未绘图示意或是署名旧界山名,也为之后两国纠纷带来隐患,不过这个条约中的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实际解决,也导致了1903年的英国侵藏战争。
1903年13月,英国外交使团由锡金进入西藏,想要商讨边境问题以及通商问题,但被西藏政府拒绝,随后英国派兵入侵西藏,英方与西藏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190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1914年,英国擅自将亚东县划入带英国属印度殖民管辖范围内,英国的行为并未得到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以及任何一届中国政府的认可。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接连经历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亚东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脱离了中央政府管辖。
西藏解放后,亚东县回到了中央的管辖范围,然而印度却并不同意亚东是中国领土,并且他们还大肆侵犯我国亚东县朗洞地区。
对于朗洞的归属问题,我国一直都遵循着1890年,中国与英国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并规划了中国西藏地区和锡金之间的边界。
根据条约中,朗洞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域,同时这项条约也受国际社法的特别保护,不得侵犯。
2017年6月16日,中方在朗洞地区进行道路施工,可印度的270余名士兵手持武器,连同两台推土机闯入朗洞地区,在多卡拉山口越过锡金段边界线100多米,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引发局势紧张。
我国本着和平的方式,与印度通过外交谈判方式解决问题,希望印方尊重我国的领土主权,并要求印军撤回到边境线印方一侧。
然而印军在面对我国边防部队的严厉警告下,他们依旧没有后撤之心,在印方看来,洞朗地区修路能令中方俯瞰有印度“咽喉”之称的西里古里走廊。
事发两个月后,印方的越界人员全部都撤回到印度一侧,不过印度并未死心,在朗洞对峙事件结束三个多月后,印度方面却不死心,称“突然”发现中方建成了“永久性据点”:在靠近锡金-不丹-西藏三地交界处的洞朗地区,驻有1600-1800名中国军人。然而这一次的朗洞对峙事件,并非中印之间第一次对峙事件。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军就不断在我国边境地区挑起事端,而美国也是不断增加对印援助,自从印度挑起中印边境的冲突后,美国就改变了之前“重巴轻印”的态度。
从1959年到1963年期间,美国给予印度的经济援助更是高达40亿美元,这也让印度看到了只要反华,他们就能收获美国的援助。
在1959年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后,苏联在印度繁华后也增加了对印的经济援助,印度在两大强国的支持下,野心更是不断膨胀。
到了1961年,中国面临经济困难时期,而在同年的11月份,印度政府下令对中印边境的西段开始了“前进政策”,并在边境建立了军事据点,1962年中国军队发现了这一情况,随后在边境开始与印军展开对峙。
然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印军已经在边境西端中国境内建立了43个军事据点,印度妄想利用武力来吞噬中国领土,面对印军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行为,我国决定出兵反击。
在对印自卫反击重,解放军更是完胜印军,中印双方各有3万士兵,中国军队还有地形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尽管印军具有一定规模的空军优势,但他们担心首都新德里等大城市会遭到中国轰炸机的报复,于是不敢使用空军。
由于没有空军威胁,因此我国的步兵和后勤保障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在长达一个月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度军队损失惨重,而中国军队在收复了包括亚东县等大部分地区。
1967年,印度还在中锡地区爆发小规模的冲突,直到中美、中俄关系改善后,印方为了扩大自己的选择余地,才逐渐解冻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1988年,印度前总理甘地访华后,中印双方之间的高层也是互访不断,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是发展迅速,2003 年,乃堆拉山口在关闭近 30 年后再度开放,这标志着中印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的亚东县已经不是曾经不起眼的小县城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的基础设施完善、百姓之间也是安居乐业,亚东县就这样兢兢业业成为我国西藏地区重要的南大门。
亚东县还有一个称呼“西藏小江南”,县城内最高的山峰名叫“卓姆拉日”,是民间传说喜马拉雅山七仙女之一,与珠穆朗玛峰并列喜马拉雅中段,其险峻的山峰更是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
同时这里还有满山满野的深绿,先是低矮的灌木丛,而后高耸的乔木林,应和着高山垂挂的瀑布,谷底浅吟的潺潺水流,这里不仅有西藏地区的风俗文化,同时还有媲美江南的美景,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亚东县就是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亚东县对于中国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相信后续对于亚东县的建设将会迎来新的高潮,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亚东县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