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君:最近,社区花友们纷纷晒出寒假计划。其中,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每日古诗文的学习:必背初中古诗文10首,默写小学古诗40篇 @Q***,女儿三年级
古诗文,一直是语文学习中一块”难啃的骨头“。我们发现,大家古诗文学习,遇到的两大难题是:零散且低效。孩子平时背诵,往往是东一篇西一篇,没什么体系可言。课本里的古诗文编排也是按照难度编排,不是按体系来的,彼此之间没什么联系。这就导致孩子背了不少,但是碎片的、零散的,缺乏体系。每一次新学就要重新整理相关资料,比较低效。所以,这个寒假,给大家推荐一个带娃有系统、有路径地学古诗文的好方法好资源。简单介绍下,关心孩子“大语文”学习的花友,应该都听说过姜老师吧:大语文体系的创始老师之一,北京多所知名小学的特约国学老师。他的课是海淀黄庄最难抢的课程之一(曾创下0.16秒就被抢完的记录)。姜天一老师身上最大的一个标签:上课非常有魅力,特别招孩子喜欢。娃会反复听反复看,不知不觉跟着他语文就入门了。今天,咱们先和大家简单分享下,姜天一老师关于如何系统带孩子古诗文学习的一些理念和方法。明晚,咱们还会请到他直接来小花生直播间,详细讲讲怎样有系统有路径带娃学古诗文的具体做法,还有寒假系统课程名额和福利政策,欢迎大家预约参加。👇文章第二部分,是给大家推荐的古诗文学习资源 —— 姜天一老师给孩子讲的古代文学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串联起3500年的文学史,从先秦文学到明清,非常系统化地给孩子捋了一遍,让娃的古诗文学习效率翻倍。我们还创建了一个交流群,可以入群咨询交流带娃古诗文学习遇到的问题,入群能免费领取姜天一老师的小学古诗文精华讲义,想了解课程详细信息的朋友,也欢迎入群咨询。第一部分,咱们先来听听姜天一老师关于带娃学古诗的理念和方法。为什么,历史和语文要一起学?
历史学得好,真能促进孩子的大语文学习
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中,秉承了一个观点:文史不分家。
相信几乎所有人都听过这句话,这并不是后人研究出来的。
第一,文史不分家,是在很多年前,祖先就已经有的创作习惯。
举个例子,《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说的就是史学价值,“无韵之离骚”说的就是文学价值。司马迁开始用纪传体的方式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就已经文史结合了。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二,学文学的时候,历史能够更好的帮助理解。
因为古诗文的背景全是历史,不懂历史自然很难理解。
比如成语“破釜沉舟”,为什么要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如果你不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比如秦末农民起义,巨鹿之战,和当时项羽率军的情况危急,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破釜沉舟”是为了表明决心,不留退路。也自然用不好这个成语了。
再比如,高中会学到的一首经典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相信大家都能背出来几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等等。如果没读过三国,没了解过历史,这首词是背下来也读不懂的...所以,文史不分家,历史学得好,真能促进孩子的大语文学习。我带孩子刚开始接触历史也好、古代文学也好,会比较重视有框架的接触。很多孩子在听的音频、看书或上课之前,多少都知道点儿历史故事、古诗词,是零散的。我一定会带孩子建立体系,我特别强调学东西要有来龙去脉,有一个体系。比如说,很多小孩会背朝代歌,但只是会背,那是一个记忆力。但我会让孩子拿一张纸画一个坐标轴,把每个朝代分成段。每个朝代具体多少年不用记,但我在讲课时候会要求他们记300年,看哪个朝代能过300年。我告诉孩子,过300年多难,他们就会每一次带着探险的感觉:哎,这个朝代过了300年,这个没过...紧接着,会让孩子记住每个朝代的都城,记住皇帝姓啥,这是基本要求。然后,竖着竖着开始,每个朝代知道什么,写什么。一年级写一遍,二年级换个颜色再写一遍,三年级换个颜色再写一遍,孩子开始往里面不停的加...到了6年级后就会发现,那根本不是一张纸能解决的。它的层次感,体系感,每个朝代下颜色的变化,这6年的变化 ...我特别喜欢这种框架,相当于给孩子建立一个个抽屉盒子。抽屉建好之后,再往不同的抽屉里装东西,让盒子尽可能丰富起来。不同阶段要分比例:越低年级越偏"史",高年级越偏"文"越是低年级,越要以史为主,通过讲历史背景和故事,让孩子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这个阶段也要有“文”,不过比例比较低。在高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慢慢要往读“文本”倾斜,赏析著作里的内容。
比如,在开始讲《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不会特别往深讲了去赏析文本、拓展文学,更多是让孩子有概念,原来历史不仅仅只有皇帝,还有《诗经》《楚辞》《左传》等,有吃的喝的玩儿的普通人的生活,让孩子对整个历史有脉络,也产生兴趣。随着孩子年级越来越高,比例就要往“文”上去倾,我会带孩子去读中国古代的那些经典作品,读诗歌,读古代小说,读骈文等等。不过,顺序会慢慢一点点来。从简单的神话和寓言的一些短小原文,上升到《世说新语》,到后面还会讲一讲古文官职里的内容,比如像《马说》,经典古代散文原文等等...第一,给孩子建立一个有历史背景有人物故事的立体古代文学框架,让孩子对文学产生兴趣,愿意学。因为我们原文的文学鉴赏,不光包含人生、综合语文素养方面的提高。对读懂文字背后的阅读能力提升,对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学习兴趣引发了,孩子后面读得内容会越来越多。我的课程相当于把孩子领进门,种下一颗种子,有这种古代文学鉴赏的底子了,越往后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就能主动去学。
下面,就是这次带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详细介绍!今天,给大家推荐姜老师的新课《给孩子的古代文学》,总共172节视频课,适合6-16岁的孩子们。专门给孩子们讲古代文学发展史和经典作品精讲课,涉及新课标所推荐的优秀诗文篇目98篇/段,占比全部推荐的72.59%。从先秦到明清,跨越3500多年,百余名文人,百余篇作品评讲。整体课程,从两条方向两条内容线出发,包括语文新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篇。一条线,从文化传承与发展方向去讲古代文学史,让孩子有大局观,对历史大背景和逻辑有更清晰的理解。另一条线,从文化艺术鉴赏出发去讲文学作品,把每个历史时代下的著作名篇讲透讲穿。首先,是对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品的全面梳理 ...它是市面上很空缺的课程,把古代文学从先秦文学到明清小说,3500年的文学史整条线串起来,非常系统化地给孩子捋一遍的课:- 开篇,从先秦文学:上古神话,《诗经》《楚辞》《论语》
孩子平时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往往是东一篇西一篇,没什么体系可言。课本里的古诗文编排也是按照难度来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放在文学史中也缺乏关联性。这就导致为什么孩子背了不少,但很碎片和孤立,理解比较浅,容易忘。而这套古代文学史课程,能帮孩子建立古代文学的大框架,正是很多孩子们最欠缺的东西。姜老师上课非常有魅力,讲课妙趣横生,让无数孩子从此爱上了文史。孩子们也超级喜欢听他讲课,看别人的课得家长催着看着,而听姜老师的课,孩子别提有多积极了!我看了姜老师的课程和网上的评价,总结下来,我发现了核心点:姜天一老师真得懂孩子,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上课,孩子应该听什么,怎么才能听懂。举个例子,比如说讲禅让制和世袭制,把两个概念讲完后,老师会问孩子们大家觉得哪个好。几乎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认为禅让制好。
这个时候,姜老师就会和孩子互动,如果这件事情放在自己身上,你会怎么思考?如果你爸爸有这样一个公司,有一天他老了要退休了,你是希望他把公司给谁,选一个最优秀的人给,还是给你呢?所以,姜老师特别会从孩子角度出发,帮助孩子代入。如果只告诉孩子有禅让制和世袭制概念,他觉得禅让制就是好。当放到自己身上,大部分会马上跳转态度,要选选择世袭制。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姜老师还会再问禅让制:让孩子说用什么方式来界定一个人优秀?如果是品德好,那品德这件事情怎么界定?如果只用学习成绩来界定,你觉得公平吗?...《史记》中“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为报答韩国大臣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孤身一人去刺杀国相,事后自毁面目,惨烈死去。
对现代的孩子来说,古人这样的人生选择是不容易理解的...姜天一老师会把故事背景和孩子们分析:聂政不仅是个好刺客(刺杀成功),好朋友(对严仲子的恩情数年不忘),还是个好儿子(侍奉母亲到死),好弟弟(毁容避免牵连姐姐)。
最后,每天15~20分钟,半年时间,带孩子系统过一遍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跨越古代文学最重要的6个发展阶段,前后3500多年历史,从三皇五帝到名家、名士,涉及人物150多人。有210+篇经典文学作品,构建完整古诗文体系。紧贴校内,拓展课外。语文课标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段)135个,课程涉及98个,占比72.59%。课外100+篇(段),课本内外都精选了适合孩子这个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整个课程有79个主题,172集视频,来精讲《讲给孩子的古代文学》,每集15-25分钟,孩子碎片时间就能学。这套古代文学史课,带孩子有路径有系统地完成古诗文学习。紧贴校内拓展校外,跨度1-9年级,适合6-15岁的孩子,也适合对古代文学史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构建文史体系的花友们。明晚,我们把姜老师请到了小花生直播间,关于孩子语文学习的任何问题,想要理清文史学习脉络,或者想要详细了解课程,欢迎预约直播👇我们还创建了一个交流群,可以入群咨询交流带娃古诗文学习遇到的问题,入群能免费领取姜天一老师的小学古诗文精华讲义,想了解课程详细信息的朋友,也欢迎入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