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RADIO】上交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11:“考研是一段生活,上岸不是生活的终点”

文摘   2024-10-08 15:12   上海  


写经验贴的时候,忽的回想起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用冥想盆归拢思绪的场景,确实从放弃调剂选择继续工作再考,太多的事情在过往的人生中发生,反倒模糊了曾经的经历。
不过总体思索一下,能够深刻感受到自己变得不一样了,它体现在对发生的事情的态度上,体现在自己对小事大事不同的做法上,与之前对比,我明白我总是选在我的认知中最不内耗,最chill的一种的方式,或许这就是考研暗暗给我的一个烙印。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一边要兼顾工作,一边复习,需要更高的效率,需要把精力放在刀刃上,同时也想让大家了解,不要内耗自己,不要有:别人每天都比我多学两三个小时,我肯定比不过别人这样的想法。
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要充分思考调动自己,我到底最欠缺什么,我最需要做什么?最好的我会怎么做?一步步的把自己问题解决完,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会水到渠成。


作为一个典型的np型人,真的很难说自己有什么强有力的计划,同时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备考,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那么我多是以任务为导向,四科有了要学习的板块后,尽量从高到低的,由宏观到微观的,打通片状知识结构,视情况看看是否要加深巩固或拓展。

拿英语的新题型做一个例子,我决定好这一周的英语任务就是攻克新题型,那么我就心无旁骛,从一开始看一下文字乃至视频的方法论讲解,再通过由易到难的真题一道一道做,一篇一篇的总结,之后的结果是小标题类正确率很高,排序题正确率不佳,那么之后我就会再找一下排序题的“攻略”,再多做几道真题,确定我把能比较方便利用来提高的材料都差不多用了一遍,那么对于这一块任务,我也是“无怨无悔”了。
对应小标题类,我可能还有漏的题没写,因为我知道我再训练这一类也只是在我的舒适区中,做出“我努力了,心里很踏实”的假象。其他三科也是比如政治复习,总感觉老是弄混会议和一些常考的帽子,那么我就非要把他们都总结好,对于自己越不舒服的地方,就越早早的把他们都复习好。

理论则是按各科一科一科的复习,通过真题导向,也可以明白自己的短板在哪些方便,我的选择就是把越不会的越往前复习,我很喜欢用电子的xmind,
第一它有成果,方便之后反复复习;
第二做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梳理自己的思绪的过程,经常有时候觉得这些知识点都弄清楚了,但是自己罗列导图层次的时候,发现自己连哪些概念是平级的都没弄懂;
第三是它很方便调整,曾经使用纸质的时候,总想一次就把一个知识点弄的很深很全,这样这本笔记就一劳永逸了,但其实这样复习的效率很低,而且患得患失,写一个知识点要翻好几个资料,人也弄的很疲乏,用了电子导图之后,很多时候都只是搭建一个主框架,之后学习的过程中或者回过头再复习的过程中,再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开枝散叶,补充重要的东西进去,这种感觉非常适合我。

快题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熟能生巧,同一道题目可能会画好几次,不断的运用解题手法,思考如何与建筑本身的功能、流线结合的更流畅、更自然。同时建议选题开拓些,各种各样的建筑类型与题目类型都训练一下,因为快题这门考试提前有准备和临时创作差别实在太大。

最后简单说一下时间安排,或许工作的uu可以参考:一般我会在通勤背背英语单词,刷刷政治小程序的题目。晚上回家会主要复习理论,从中建史一直到热点每天积累,周末抽时间画快题。当然这是很理想的安排,考前建议能请多久就请多久的假期。计划没有完成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好心态决定好命运。
政治73
应当来说政治是几科中最轻松的一科,当然它也需要我们花费15%左右的精力,同时随着竞争加大,政治差了十分也有,所以对于这门学科,我们也要有的放矢,四两拨千斤。

总体复习:我采用的模式是最常规的看一节徐涛课,做一节1000题,同时在做题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模糊的知识点,这个时候不能简单的敷衍了事,往往我会重新找到书上,再多学一点该知识点,就是这样反复做,反复回看书,越来越记忆住各个知识点。同时对于老大难的知识点,会做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辨析:

(辨析知识点)

同时对于做题,我用的是微信小程序苍盾,一方面有时候带ipad或手机很方便,做题时间灵活,另一方面讨论区人才众多~

马原-思修-史纲-毛中特-新思想

马原:应当来说马原是理解要求最多的一章,基本上政治没有太多一定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个人还是觉得能减少背诵量就减少,尤其是马原,做好概念辨析,用例子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可以做对题目就好。

思修/史纲:这两科难度比较低,重点概念和重点会议等可以自己做一下梳理

毛中特/新思想:这两科其实与时政结合的考察比直接考察原书的知识点更多,前期做了了解之后,后期要结合时政一起复习。

(部分史纲时间轴)

英语84:

英语的学习是一段长时间的学习,前期我有做一些泛读,这个因人而异,泛读的效果可能就是提高阅读速度,更好的能够掌握文章大意,如果在很前期的时候有时间可以读读外刊放松一下。重点还是单词与真题。

单词:我用的是扇贝单词,它其中有真题例句,可以顺便精读一下句子,不过可能会有一些“剧透”,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坚持,一旦停搁一段时间,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欠越多,对于词义特别丰富的单词和非常容易混淆的单词,也可以摘录到纸上。

真题:主要我使用的是黄皮书,黄皮书上的解析真的非常专业,因为看视频可能老师还要一点一点翻译抓不到自己想听的点,同时真题也是巩固单词的重要方法,我也有用扇贝上的真题伴侣辅助查文中单词的意思,比较方便。对于完型和翻译,近几年难度减小了了很多,特别是考上交,英语分越高越好,每一项都不能放弃。对于新题型,建议按题型分类,按难度逐增(网上可以查到每篇文章的难度系数)的顺序集中突破。

作文:作文的训练其实可以早一点,我指的是可以早一点确定好自己的模板,临考再背诵。而模板的制作我主要参考了b站和公众号的fiona,她的模板很好用而且用词精炼专业。同时建议确定好的模板内容占作文的50%左右。在确定好各种小作文和大作文的模板之后,可以用每年真题练练手,写完可以给网络批改工具改改,或者找英语老师看看等等,看看自己的模板是否还有需要打磨的地方,还有自己填充内容时,会忘记三单还是经常会把时态写错。这样训练下来,上了考场会游刃有余。

(辨析相似单词)

(作文的模板句和例句)

理论115:

交大的理论考察形式多变,没有官方的参考的书目,据往年真题来看,大致需要学习以下书目: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城市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以及学习常见规范,热点知识等。

从近几年的真题来看,建筑史与城市设计一直是稳定占比,把这两门复习好是稳赚不赔的选择,同时注重对建筑学基础素养与热点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备考前期需要多拓展自己的理论边界,形成对建筑学所能涉及到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了解,在被考察到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即使完全没听说过的概念也能够答出内行的内容。而波动性考察的还有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我会根据自己的状态适时复习。

具体复习方法:首先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来学习,从大的框架来学习,我个人分类则是:对于中国建筑史,第一部分是时间史(包括木构,砖构发展),第二个部分是类型史(民居,城市,宗教,园林等),第三部分是技术史。而其中木构又是从仰韶时期到清,每个时期的特点变化过程,各个时期的重点实例。建议就是反复多次,首先复习的时候抓大放小,不要一直记细枝末节,快速的过几轮。

那么外建史要简单一些,按时间即可,同样不要一点一点事无巨细的要求自己全部记住,而是能够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到哥特到文艺复兴等等,把握大致的历史脉络,了解建筑变化背后的逻辑,有明晰的主线之后,再一点一点填入细节会容易记忆许多。由人的神经元理论来看,一个一个记忆孤立的知识点,很容易大量忘记,但是记忆一个知识就构建出一片网络,那遗忘就很难了。

(中建其中的一个知识点)
而物理和构造可以相结合的复习,因为交大之前考察的物理就比较浅,个人觉得对常见概念有了解会应用即可。

而城市规划原理,可能很多同学本科没有开设这门课,只有城市设计,可以向规划考研的同学要一些资料(当然one之后也会有针对的资料~),也是一门需要从头认真学的学科。

快题133:

快题这门课往往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它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科目,一方面由主观打分,十分忐忑。那么其实对于交大而言,或许不需要太多纠结的地方。个人建议是将自己的手法与操作明明白白的展现在纸上,也即平面、体块、分析图统一,自己做了什么就展示好哪一个。

例如我做了一条服务条带,我可以在平面上淡淡打一层阴影(不建议平面图过于花哨),体块上我突出这一块,分析图专门一张图解释,这样自己的努力是真的没有白费的,老师是可以get到的。而这样的想法大概有几个就好,根据题点来定,最好是针对题目的操作。不用担心自己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手法,事实上,在考场三小时中,把图画完,不出问题,做好分析,就已经很棒了。

而首先我们要知道题目考了什么,这个就涉及到景观,高差,新老建筑等等,平时要有积累,知道题点是什么。然后如何应对?用什么手法应对?也需要自己一张一张图的去练。在应用手法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与功能的冲突,与交通的冲突,那么如何统筹安排,如何将空间处理的舒服,都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

举一个例子:最常见的景观的应对,遇到水景或者是绿林等,我们首先有发现题点的能力,这在平时的解题分析和教学中都有讲解,我们应该能很快的发现我们需要做什么,如果你读完题感觉没有要求,没有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大概率是漏了要求,需要我们再继续细细的审题思考。

接下来第二步去应对他,这需要我们平时积累的手法,例如平台,开放的大空间,取景器等等,那么手法不需要贪多,往往一个题点对应一个手法,我们根据经验来选择哪个手法更适合,更方便的解决这个题目。

最后一步则是统筹安排,这也是设计的核心,也即我们需要把一个建筑基本的功能分区,流线,辅助空间要求等完成好,把手法很好的融合进建筑中,整个建筑应当是自我完善,融洽的建筑。

最后图面表达,我个人觉得清爽,配色舒服即可。


最近听了一首很有共鸣的歌,是霉霉的《 I Can Do It With a Broken Heart” 》。

歌词里唱到“They said "Babe you gotta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I cry a lot but I am so productive it's an art”。诚然在考研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心态和情感会不断变化,而身外之物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调和,平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忘掉别人的目光,尽力的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吧~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1:“樱花和我们的约定”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2:“时间可鉴每一份努力”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3:“坎坷之路,终抵星空”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4:“樱花树下的考研回忆录”


【ONE·RADIO】上交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5:“留好底牌,运用底线思维稳着上岸”


【ONE·RADIO】上交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6:“尽人事,听天命”拥抱努力的结果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7:“相信大数据,刷到这篇就是你马上要上岸了!”


【ONE·RADIO】上海大学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8:“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ONE·RADIO】天津大学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9:“从菜鸟到天大总分第三名,我做了哪些事?”


【ONE·RADIO】上交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10:“考研是一段生活,上岸不是生活的终点”



【ONE·COURSE】2025同济建筑考研全年课程发布,文末抽取188现金红包!


【ONE·COURSE】2025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考研全年课程发布,文末抽取188现金红包!


【ONE·COURSE】2025上大建筑考研全年课程发布,文末抽取188现金红包!


【ONE·COURSE】2025天津地区建筑考研全年课程发布,转发立减700!


老王的建筑实验室
绘图小技巧 | 超全优质素材 |老四校学长学姐 我是老王,一个国家一级非注册建筑资料分享师 愿与大家一起探索建筑学习的更佳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