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7:“相信大数据,刷到这篇就是你马上要上岸了!”

文摘   2024-10-06 20:26   上海  


几乎每年高分上岸的学长学姐都说自己是玩着上岸的,但是要是真的相信TA没有付出努力,那就是真完蛋了(我就是不信,反复去偷偷看他们的经验帖)(小声)。

谨以此篇鼓励大家,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有相似感受的朋友们带来一些成长上的思考和帮助。

近两年我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陷入了成长的困境中,上海疫情封寝、保研失利、生病、失恋……种种事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考研其实算是在繁杂的各种事务之中,给了我一百天珍贵的喘息的机会,来反复寻找和体验自我。
我有时候和朋友开玩笑说,自己的大脑就像一个电脑,有CPU和显卡,显卡特别厉害,可以完成很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同时开很多窗口的时候,CPU就有点带不动了。考研就是很珍贵的单任务时期。
而后在深刻的思考中,我意识到,人的成长就是不断自洽的过程。你的做事风格、处世态度、生活状态,追求的目标,都是在一件件事情中逐渐去形成和产生的。考研之前要先首先要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才有为之奋斗的动力和解决困难的决心。


关于整个备考的历程,我打算用我的年度歌单来讲述——音乐是很神奇的东西,一段时间内常听的歌会承载那段时间的记忆,往后再次听到同一首歌的时候,回忆就像胶卷一样慢慢展开。回看自己的歌单,发现都是夏天开始才爱听的歌,就像我所有的思绪也集中在这半年一样。

去年春天决定考研之后,我开始做一些备考的前置工作,包括搬到舒服的宿舍、找实习等,为年底复习进入冲刺阶段做好时间和空间的准备。课余时间慢慢悠悠地把学院courses网站上的建筑理论与历史录屏看完了,还看了一些闲书。这段时间可能是新冠后遗症的缘故,身体特别不好,但是心情还算比较平静。4月学校樱花开放的时候,我和一起考研的朋友约定,第二年一起考上、一起在樱花树下拍毕业照——这个约定已经实现啦!

到暑假,复习就正式开始了。

7、8月——《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其实看歌名就能看出来在经历什么吧。考研的朋友们如果在一段关系里,希望能平衡好感情和学业,不要和我一样。当时因为这些事情,还去看了两次心理医生。在这里有一句罗翔老师的话送给大家:“你终会明白,前途比爱情重要;你还会明白,爱情比前途更难得;但最后你会明白,对的人会站在你的前途里。”

7月学期结束,我留在学校参加了学院的Architectural Digital Future工作营,之后是实习,复习上并没有多大的进度。等到8月所有事情终于都结束了,开始集中复习大综合。月初回家一趟,结果却因为复习时间安排的问题和爸妈闹了一整周的矛盾,最后垂头丧气地返回学校。
只能说,在备考的阶段里很多感受是自己才能知道和把控的,旁观者只能以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别人得到的东西来提供建议。出现分歧的时候,一定要以自己感觉为主,稳住心态。月底返校后集中练习了一周快题,在小红书每天更新图纸和复盘记录,时刻翻看以前的笔记,在快题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9月——《循迹》

这个月是我整个复习过程中的转折点,心态和备考方式上都是。最大的感触是:人在能量耗尽的时候最需要的真的是充能而不是苦苦坚持。歇一歇再出发,也不迟的。

月初看到学院的某个群里通知,有一个去山西研学实践的机会,活动一共六天。这时候距离考试只有九十多天了,但是我还是选择报名参加。一方面正好复习到中建史,行程里有很多书本上提到的建筑,包括佛光寺东大殿、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晋祠等等,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此前的高压已经让人透不过气来了,我确实非常想出去散散心。事实证明选择没有错——北方宏大叙事的建筑群和原野、山脉让我从内心的思绪中彻底解放出来。

心态上,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其实可以在人生的旷野里任意驰骋。一定范围内,做什么都可以,千万不要内耗。其实只要逻辑是自洽的,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按照自己的框架和既定轨迹去进步。可能很多同学都在各种考研交流群、研友群里看到过我,顶着一个显眼的头像和ID四处发言。

复习节奏上,我开始学习如何劳逸结合。密集短程高强度学习和放松交替进行比长时间坐着好得多——不仅是大脑,而且身体也能得到休息。平时的复习当中,因为脊椎不好,我每隔一个小时就出去走走,拍拍景色;周末会在上海各个街区逛一逛,看看城市和建筑。

10月、11月——《第三人称》

因为长期久坐,背越来越疼了,除了定时散步以外,开始约同学们一起打羽毛球。因为图书馆自习室的气氛越来越肃穆压抑,有点让人心态不稳,我开始在外面游走式复习——只要能复习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大部分时候在大学路的各种小咖啡馆,“一杯咖啡一套题,一天到晚搞学习”。
一般上午会趁脑子清醒在图书馆看大综合,学校吃完午饭出门,去大学路热闹的环境吸取E人缺失的社交能量,看一下午政治,晚上回图书馆做政治和英语的题目,最后回宿舍睡前背一个小时单词。

12月——《带我去找夜生活》

十二月啦,开始非常期待考试结束之后的生活。这时候基本上各科都二轮复习结束。距离考试还有一周的时候,我感觉复习得很充分了,就开始非常焦躁,恨不得马上考试,生怕再过一周就把知识忘掉了,只能通过反复刷真题来缓解。

还有两天考试的时候,我蹲在图书馆走廊背政治大题,12月的冷风呼呼地刮,吹得身体很麻木,脑子里清晰的部分只剩知识点。背累了一抬头,居然看见了本科室友!(她是其他专业的,四年制保研直博,此刻已经博一,不和我住一起了)她就那么笑着看着我,然后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拥抱,好像幻觉一样。谁知道这个拥抱在这个时刻对我的意义!

考前一天——《虚拟》

考前一天晚上偶然刷到这首惊艳我整个冬天的歌,躺在床上听了好久好久,感觉内心慢慢平静下来。考试第一天我还穿得比较端庄板正朴素,考完公共课心态一下放松,开始在小红书搜索:“考研可以穿拖鞋进考场吗?”第二天考大综合和快题就真的穿得特别浮夸,主打一个好心情都写在脸上。
考完当天,晚上和朋友们聚餐回来的深夜,我才突然意识到,考研这个在心里放了一整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阵恍惚。

考下来感受是,政治写得手都快抡冒烟了,差点没写完;画快题好饿,要不是准备了巧克力我真的会晕古去;大综合和不会的题面面相觑,实在不好意思空着,最后在监考老师疑惑的目光里面唯唯诺诺地进行一个绞劲脑汁的答案编造;只有英语感觉还不错,在作文和翻译都打了草稿的情况下,写完还剩二十分钟,特别自豪地来回翻动卷子装作在检查的样子。但是都无所谓了,这件事已经结束,可以好好享受寒假了。

非常非常感谢在我备考过程中支持我的朋友们,包括且不限于校门口咖啡店老板同学、学长学姐、研友们。我记得晚上有时候在咖啡店学到凌晨一两点钟,朋友还会和我一起去找小店吃炒饭;无偿帮我看图的学长学姐们从来不嫌我烦,总是笑嘻嘻的,“你肯定能上岸的,别担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5月初,此时已经立夏,我在听《山海问爱人》,内心充盈着能量。

如果你的目标是山海,那么我和你相约山海见。

如果你的目标是同济,那么我在同济等你前来。


1、放松

考研确实是一个需要专注的过程,但是绝对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千万别给自己绷上太紧的弦。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高中生物学过的光合作用?都施以50%光照和50%黑暗,实验组进行长时间的光照和黑暗,而对照组5分钟光照、5分钟黑暗交替进行,结果是对照组的植株合成的葡萄糖更多。人在某种意义上怎么不算一株植物呢(x)劳逸结合是最明智的方式。
@十月某一天睡不着,遂通宵,早上去黄浦江看到的日出。


2、自洽
复习时间安排是自由的选择,关键在于内心因为学习时长不足而时常出现的“愧疚感”让人内耗,从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其实只要进入心流状态,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把控好复习进度,那么一定会持续进步的。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在每个方面花费相同的时间,时长不重要,进度才重要。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到短板去抓。

3、计划

最好提前部署好一切,包括复习内容、复习进度和其他事务。可以没有精确到分钟的详细计划,但心里一定要有数。我自己是P人,从来没有固定的时间表(因为一旦没有严格执行,反而陷入巨大的内耗之中),但还是会简单地按照一日三餐划分复习科目,每天在固定时间范围内复习固定的科目,记忆效果非常好。

4、努力和专注
“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的时候,大概还没有尽力;当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的时候,可能已经尽力了。”备考很像长跑,一直到终点线、冲出终点线都不要减速。在轻松的心态下,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一杯茶,一套题,一天到晚搞学习。
5、交流

考研是一个人的旅途,但还是建议找一些旅伴。不只是为了相互鼓励,还可以互相监督和帮助,例如抽背、评图、模拟面试。研友是很珍贵的伙伴,一群有相同梦想的人在一起进步,互相帮助,互相解决问题,真的是非常非常令人感动的场景。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甚至比书本上来得更快更多。


(一)初试

英语-84

英语这一类文科学科,靠的是日常的积累,要看到非常明显的进步至少需要3个月,因此大家一定要坚持。和护肤是一个道理,每天不需要做太多的程序,但是必须每天都做。比如可能前期做阅读题,能出现一篇5道全错的情况(我自己),但是千万不要急,不要不敢给自己打叉。到后面逐渐就会发现错得越来越少了。

在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单词和阅读。单词最好集中背诵,反复记忆。此处推荐扇贝单词APP,它有一个“同桌”的功能,可以和同学一起打卡。如果自己每天都打卡了,同桌没打卡,就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谴责TA了(bushi)。
阅读做真题,不要浪费时间在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模拟题上。最新的3-5套留起来,剩下的从后往前做。时间多可以多做几遍,把每篇文章都理解透彻。

翻译认真练过几道即可。对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说,难点主要是单词;对基础一般的同学,推荐先找一本书把语法学透,会发现复习起来事半功倍。作文可以通过抄写范文的方式记忆,顺便可以练字。

政治-77

政治不用开始太早,九月再开始差不多。前期基础知识可以随便跟一个老师,肖、腿、徐都可以,我选择的是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题目最好能做完肖1000、肖8肖4。后期我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模拟选择题几乎全部写了一遍——做题是对庞杂且零碎的文科知识记忆最快的方式。客观题知识点可以自己整理记忆;主观题背肖四,时间多可以全背,时间不够就把四套放在一起,找公约数背重点(你怎么知道我时间不够)。

快题-115

八月底集中练习了一周、国庆集中练习了一周。其余时间基

本上1-2周一套,算是很懈怠的类型,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调整。在练习中注重解题和平面逻辑,不过分强调图面完整性和表达美观度,千万不要有畏难情绪。

练习快题一定要注意区分快题和课设,切忌过度设计,浪费很多时间。快题是题,强调处理策略是否正确;课设是设计,强调概念。

方案练习还是老生常谈,大家多看案例和抄绘,抄绘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去仔细地描图,或者画完整的平面,就用铅笔画画小草图即可。
虽然快题和课程设计、实践项目有一定的区分,但是其实“策略”都很重要,快题的核心就是“应对环境的策略”,关注场地环境、场地景观、人流来向等问题。基本上策略解对了,功能分区合理,主入口正确,不要出现例如平台背对着景观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能过的。
至于图面表达,不用过多担心,基本上认真抄过一套图,就会有非常大的进步了。关于时间控制,3小时快题基本上30-45分钟内思考出方案,1h内排完平面,剩下的时间用来完成所有图纸,“考前练习只要能4.5h画完,考试都能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画完。”
大综合-103

大综合知识体系非常庞杂,复习起来很容易走弯路。最好的方式就是按顺序来,不要试图一次性就全部记住。首先用最快的速度过完第一遍,有一个初印象即可。这一遍的主要目的是打好知识框架。之后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逐字逐句看,分章节依次往自己的框架里填充知识;另一种是反复整体刷次数,每一遍都给各章添加一些内容。这两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适用于不同的状态。画图题可以考前一个月开始准备。
复习过程中,要善用自己手上的资料,抓住其中一份理解透彻即可。以及不要自我感动,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整理精美的笔记上。


(二)复试
从学院官网发出的复试安排可以看到,每年的考查内容基本上都是快题、翻译和面试。

文献翻译推荐精读《建筑专业英语》,最好试着理解和翻译一下。不用背太多的生僻词汇,专业词是背不完的。

快题和初试差不多,该怎么练就怎么练。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抓准题干、环境,提出相应的策略即可。

专业素养大家可以通过看书、看论文等方式提升,保持对学科的敏锐度;面试表达可以几个同学互相练习,也可以自己对着镜子准备,或者在网上找找中英文压力面试模拟练习视频。


考试那天早上,我刚从宿舍出去,就在楼下碰到了来同济考研的华师大同学。她因为迷路而急得团团转,正好我也考,就顺便给她带路。路上我和她说自己也是今天考试,并且还要先去食堂坐着吃个早饭再进考场。
她感到非常惊愕,问我:“你不急吗,快开考了啊!”,我说:“急什么,开考15分钟都可以进考场的,不能饿着考试啊!”把她逗得哈哈大笑。事实上等吃完早饭,甚至在食堂问一个不认识的同学借手机查了一个突然忘记的知识点(因为不能带手机进入考试区域,我就直接把手机放在宿舍没带出来),之后通过安检、走进考场、坐进教室,距离考试开始都还有很长时间。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过度紧张,用平常心对待考试就可以啦。

最后,备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把该做的都做好,结果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祝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1:“樱花和我们的约定”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2:“时间可鉴每一份努力”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3:“坎坷之路,终抵星空”


【ONE·RADIO】同济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4:“樱花树下的考研回忆录”


【ONE·RADIO】上交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5:“留好底牌,运用底线思维稳着上岸”


【ONE·RADIO】上交建筑2024研途分享S01.EP06:“尽人事,听天命”拥抱努力的结果




【ONE·COURSE】2025同济建筑考研全年课程发布,文末抽取188现金红包!


【ONE·COURSE】2025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考研全年课程发布,文末抽取188现金红包!


【ONE·COURSE】2025上大建筑考研全年课程发布,文末抽取188现金红包!


【ONE·COURSE】2025天津地区建筑考研全年课程发布,转发立减700!


老王的建筑实验室
绘图小技巧 | 超全优质素材 |老四校学长学姐 我是老王,一个国家一级非注册建筑资料分享师 愿与大家一起探索建筑学习的更佳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