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教师:Annalisa de Curtis;Monica Manfredi;
设计团队:GROUP 9: 杨彦之 陈茜文 ;Shaghayegh Mahmoudi
杨彦之
陈茜文
Shaghayegh Mahmoudi
在去年冬天,我和茜文有幸在Annalisa De Crutis和Monica Manfredi老师的指导下,在米兰的城市象征——斯福尔扎城堡——的绿地空间处,完成达芬奇手稿博物馆的设计。这是我们学习生涯的一次宝贵机会,让我们不仅深入了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并学到了许多有关创造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知识。
场地在米兰的斯福尔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1360年时是军事堡垒,直到1450年时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一世开始重建城堡,并邀请了达芬奇作为军事设计顾问,因此城垛和护城河部分都得益于达芬奇的设计。19世纪意大利统一后,城堡重新得到修复,由卢卡·贝尔特拉米(Luca Beltrami)在1891–1905年进行设计,现存的主要体量出于他的手笔。而战后,城堡仍不幸遭到破坏,上世纪50年代BBPR建筑事务所接手修复,对室内进行改造,让城堡现今完全地成为一个博物馆建筑群。
在课程中,我们追溯回了达芬奇对城堡动工的那段历史,并在古树的掩映之下新建一座当代博物馆,展出他的Trivulziano Codex手稿,意图使他才智荣光再现,让历史与当下交相辉映。
A. 图纸内容
1.这是我们的概念草图,是设计过程中的起点,用以勾勒出博物馆的整体愿景。
2.而具体的设计过程始于FFAC(Fundamental, Foundation, Figure, Action)的基本分析,这个分析框架帮助我们明确了博物馆的基本形态。
3.模型照片和布展现场
4.总体路线安排
5.总平和分析图
6.绿化平面图和剖面图
7.方案平面图
8.“光学仪器”剖面图,及说明图
B. 任务书要求
1.任务要求-museum of museum
在意大利的设计课程中,与传统的死板和明确的任务书不同,更多的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框架一步步理解场地,并自己“划定红线”来形成设计。在这门课程中,我们的任务是创建一座“museum of museum”,这个概念由都灵理工学院的建筑系博物馆学教授Marco Vaudetti教授如下所定义:
“一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除了展示自身之外,还包含该建筑物之外的其他艺术品和见证,并作为收藏品保存和展示下来。”
muse(缪斯,沉思)-um(场所),博物馆(museum)本是关于沉思或纪念缪斯女神的空间。而博物馆之博物馆(museum of museum),包含了双重含义:它除了是一个包纳艺术品的容器之外,自身也应当是艺术品。在此有一个语序的倒转,因为在历史发展中,卢浮宫、冬宫、乌菲兹美术馆等例子先是自证有历史价值,而后囊括万物;当今的博物馆,更多是为展品而建,但自身是否有参览价值?却有待商榷。
在斯福尔扎城堡自身就是一座“博物馆”的情况下,我们的任务是在设计新博物馆的同时,思考如何使它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
2.设计目标-contemporary
在课程准备中,老师在让我们开始设计前,为了让我们理解意大利式的设计语境,特意还让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卡片来阐述自己关于“词”的认知,比如“记忆”(memory)、“门槛”(threshold)、“当代性”(contemporary),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代性”这个概念,我选取了塔夫里解释斯卡帕石膏像博物馆的一段话:
“材料的(空间)序列总是指向一个精确的目标: 作品以微妙的方式展示,但又如此果断……从它(身处)的(现实)背景中‘异化’出来,悬浮在它自己的特定时间里。
这种异化赋予了作品新的‘光环’——个体化,它们加入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在斯卡帕提供的空间场域中,一个个雕像已经不属于它们原本的时空,而在新的背景下构成了新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视线交织的石膏头像是如此独特,身处其间你便宛如身处舞台。这就是“当代性”的魅力,con+temporary,共…所有的瞬间,把所有的时间碎片囊括其中,既没有现代人企图不断超越的狂妄,也没有泥古不化的历史包袱。
3.展示对象-leonardo's Codice Trivulziano Codex
Trivulziano手稿共有51页,它是达芬奇在1478年-1493年间的研究笔记,包含了拉丁语学习、制图、水流测速、军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现存于城堡内,但没有专门的空间展出,只是作为库存随着临展机会通向全球各地。
4.设计的方法论-FFAC
FFAC的定义解释:
设计前的FFAC(Fundamental, Foundation, Figure, Action)的分析,是理解古堡场地并形成自身价值判断的重要步骤, 它们的概念解释如下:
Foudamental(基础):分析场地上已经存在的实际元素,对标实体(object)。
所谓的“foudamental”是指那些可以在场地上直接看到的事物,比如建筑物、景观、自然特征等。通过分析这些元素,我们可以找到与项目有关的关键特点和特征。
Foudation(基础轴线关联):涉及对不同要素之间的抽象关联的分析,对标轴线(axis).
我们考虑的不仅是实际存在的事物,还包括它们之间的抽象联系,比如轴线、方向等。通过分析这些关联,我们可以找到可追溯的价值(value),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找到与项目相关的有意义的线索(clue)。这些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在场地上创建新的形式(form),并解释这些形式与场地文脉(context)的关系。
这两步为了确定项目设计的基础和方向。
Figure(形象):指设计者对于项目形式上的规划,对标形式(form)。
Action(行动):指的是实际人流在其中的穿行方式,对标流线(circulation)。
这两步为了确定项目设计的形式和用途。
之所以这两个步骤没有用我们常见的form和circulation来表达,是因为老师加入了情感因素考量,让项目与常见的安排功能型的建筑区分开来,并体现其用来展示达·芬奇手稿的专门性和特殊性。
5.手工模型制作
我们每一组都需要制作一个整体的城堡模型来研究场地关系,每次的研讨会都要更新。其实这是课程不够合理的地方,因为制作城堡实则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
C. 设计的出发点
我们的设计出发点是根据场地调研,发现了城市元素、历史元素、自然元素和形式元素。
城市元素:斯福尔扎城堡在米兰西北处,场地肌理复杂,有红线和绿线的地铁穿行,并毗邻森皮内奥花园,新的设计需要作为城市的连接手段使它们产生联系。
历史元素:我们针对古堡的地下军事防卫体系ghirlanda隧道中古代士兵灶台火炉的定位点,在护城河处置入我们的圆形“光学仪器”,并选择靠近半月堡(ravenlino)遗址的那个单体作为展示手稿的重点区域。
自然元素:我们调查并校对了城堡中古树的具体位置,由此来定义我们地下博物馆的主体空间。
形式元素:我们在达芬奇的手稿中发现了他关于炼金坩埚的形态,以此作为隐喻。
D. 设计不同阶段的图纸呈现
Seminar 1 (2022/10/7):
在明确了前期的基本概念后,我们迈入了设计的起始阶段,即形体生成。我们需要确定博物馆的主体形态,这一时期,我们试图理解古堡的内部院落,将其打造成博物馆的核心构成,以供游客自由穿行,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融合。然而,由于我们对课程要求尚不十分熟悉,最初设计的博物馆形态被老师视为一种“后现代”式的混合与拼贴,遭到了否定,并被要求重新构思。
(配图:第一阶段的FFAC,可以看到思路是设计院落)
除了核心主体外,我们还构思了四种光学仪器作为临时装置(亭子pavillion),计划将它们放置在护城河中,以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这些光学仪器包括:
A. 暗箱 Camera Obscura:利用光学原理,在内部院落中创造出外部景象的倒影,使游客可以在室内观察到城堡周围的树木,让手稿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
B. 万花筒 Kaleidoscope:这个装置通过多面镜反射,产生绚丽多彩的图案,变换达芬奇设计的军事器材的多重
C. 西洋镜 Zoetrope:这个装置有多重的亚克力面板,内嵌丝网印刷的手稿页面和绘画作品,以展示达·芬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场景。
D. 潜望镜 Periscope:类似于潜水艇上的潜望镜,通过一条管道,让游客可以看到护城河的景色,它可以引导游客深入探索城堡内部的细节。
但最后教授只让我们深化了暗箱这个装置,其他的作为概念。
2.Seminar 2 (2022/11/4):在这个阶段,我们转向剖面分析,借鉴了路易斯·康(Louis I. Kahn)的案例,着重探讨地上和地下空间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古堡的关系。
经过第一阶段的主体设计被否决后,我们决定改变思路,将达芬奇手稿中的"坩埚"作为新的设计灵感。这一决策将我们的关注点从外部院落转移到了古堡内部的剖面,特别关注了树木和古代隧道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目标是定义出一系列独特的“坩埚”空间,这些空间将成为博物馆内部的亮点,用以展示达·芬奇手稿和与之相关的艺术和文化遗产。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博物馆内部的空间构成,并为后续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Seminar 3 (2022/11/25):我们学习了建筑师斯卡帕(Carlo Scarpa)的维罗纳古堡底层平面的设计,希望通过类似的手法创造出连续而通透的体验空间。
在这一阶段,我们着重思考如何将博物馆的不同层面(城市和历史、物体与建筑、结构、元素、连接和材料)融入到设计中,但具体的流线迟迟未定。
3.Seminar 4 (2022/12/23):在这个阶段,我们与莫妮卡老师进行邮件沟通,她建议我们删去许多过于复杂和"矫揉造作"的元素,保留最单纯的形体,并提供了建筑师Franco Albini的Fondazione Franco Albini的案例,让我们重新审视与调整。
4.final exhibition (2022/2/14):其实有点遗憾,因为我们还在准备其他课的考试。一些地方未能深入,比如关于建筑的细部构造,关于表现和效果图(这些米理也均未要求),关于其他3个“光学仪器”以及和城垛(battlement)的整体联系,都未能来得及设计展现。
但看着我们做了四版的模型和最终的图纸和手册,还是满满的成就感。
往期推荐:
作品解读丨当海啸再来的时候...2022eVolo二等奖独家专访
作品解读丨2022年第二届 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空间竞赛铂金奖:北京三里河三区家装改造
作品解读丨《New Spring》——一枝“禾苗”从春日开启了它的一生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一等奖佳作回顾丨持续新生,蕴含生命力的自然之树!
作品解读丨哈佛GSD城市设计论文奖:自主的城市主义,迈向交通乌托邦
作品解读丨香港大学优秀课设:曾出现在“古惑仔”系列电影里的社区,现在怎么样了?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一等奖佳作回顾丨持续新生,蕴含生命力的自然之树!
作品解读丨进击的砖块!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生打破传统,从一块砖到一栋房重塑不太一样的砖房
作品解读丨“2022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五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三等奖
作品解读丨咱家门口小菜园【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青春有几年 疫情占三年”建筑师开始放大招!!!这款动动动动感学生宿舍了解一下...
作品解读丨被TUD选出代表学校参赛的建筑优秀毕设:马西洛谷仓改造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竞赛营优秀作品专访:The Fantasy of Eden 伊甸园狂想
作品解读丨珊瑚的冬天,以最小干预力复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海洋世界!
作品解读 | 桥上的街市:旧铁道桥改造【南通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紫金奖 · 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访谈(一)
作品解读 | 今天你发电(运动)了吗?【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游牧计划【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下个屋顶见!【江苏政泰建筑设计集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为希望做顿好饭——共享厨房幸福的家【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重建边缘:以苏尔莫纳-卡尔皮诺内铁路和吉齐奥河畔的佩托拉诺镇为例
作品解读丨UCL UD毕设银奖质疑CBD空间使用权?用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实现城市重构和空间平等!
作品解读 | 从前有座煤气罐——气罐社区营造记【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伞林间——城郊地上站区共享绿用【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循级利用—H₂O与CO₂变奏曲【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对北荷兰循环农业的可能性进行的深度景观空间探索
作品解读 | “挤”出来的空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新园公社——对青年居住模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微观分形——城中村居住新解【郑州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Isomatic 异构体-充斥着色彩和虚构人物的混乱游乐场
作品解读|一个不完整的无边界地图集 An Incomplete Atlas of Non-borders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Blind Park 盲人公园-把无法看见的变成可感知的
作品解读|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新的居民
作品解读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作品解读|伊斯坦布尔防灾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作品解读 | 为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个新的维修中心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丨第五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流动制造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清园春韵---“新宋潮“特色文旅体验中心设计
作品解读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福建土楼(南靖)保护与活化利用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开封时间 TIME ON/OFF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银色田茂 情动预愈--全龄友好的村落式银发小镇再塑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深度解读——衍聚-倚巷折坊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