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居首。
高要端砚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
以其发墨不损毫的独特石质,
灿烂多姿的石品花纹,
巧夺天工的精雕细琢,
被文人墨客视为砚中至宝。
▲ 高要出产的各式端砚。梁诗茗 摄
▲ 高要出产的各式端砚。梁诗茗 摄
在高要区金渡镇,
端砚文化源远流长、传承发展,
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中不得不提的,就是——
水口社区。
▲ 高要区金渡镇水口社区。李嘉扬 摄
用活历史 打造端砚文化名片
水口社区位于高要区金渡镇西南面,
在西江与宋隆河的交汇之地,
“水口”因此得名。
自宋代以来,
这里的端砚产业兴旺发达,
是个名副其实的“耕砚村”。
▲高要区金渡镇水口社区。赖家乐 摄
水口社区有1300多年制砚历史,
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
孕育了以家庭作坊为单位的
浓郁制砚氛围。
走进水口社区麻石街,
状元端砚工作室、宋隆端砚工作室、
心砚堂、宝砚阁等几十家
雅致的端砚工作室分布其中,
钉、锤、凿、砸等工具的雕刻声
从各家端砚工作室传出,
此起彼伏、清脆悦耳......
各工作室内摆满了
形态各异、雕工精巧的砚台。
▲ 水口社区聚集了一批端砚工作室。梁诗茗 摄
▲ 端砚工作室的制砚现场。邹华彬 摄
2022年,
金渡镇与佛山市高明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以“一馆一园带百坊”的发展思路,
在水口社区打造了“金渡砚艺展销馆”
和“砚艺创意园”两大载体,
将端砚“雕刻+销售+直播”融合发展。
▲ 金渡砚艺创意园。邹华彬 摄
曾经分散在社区各处的端砚家庭作坊,
集聚到了砚艺创意园内,
形成了“端砚工作室”一条街。
目前,砚艺创意园进驻的一批工作室当中,有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及党员工作室。
培育人才 激发端砚创新活力
人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尤其是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更需要新生代的创新力量。
在高要端砚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
中青年逐渐接过了接力棒,
成为创业创新的中流砥柱。
▲ “端砚工作室”一条街。邹华彬 摄
状元端砚工作室
是一家父子共同经营的工作室,
也是进驻创意园的首家工作室。
工作室负责人莫泳元是个年轻人,
他子承父业,
从事端砚创作已有14年。
▲ 工作室负责人莫泳元雕刻砚石。梁诗茗 摄
他参与创作的
以岭南首位状元莫宣卿为故事蓝本的“状元砚”
已获得外观注册专利,
助力水口社区打造端砚品牌。
▲ 状元砚。邹华彬 摄
他还从玉石创作上获得灵感,
雕刻出瓜果、如意、花卉等端砚手玩件,
推出市场后反响热烈。
▲ 莫泳元雕刻的端砚手玩件。邹绮华 摄
状元端砚工作室负责人莫泳元说:“以前,端砚的主题多数以龙凤、山水、花卉为主。现在,更多是结合时代的主题,譬如把乡村振兴相关元素融入到端砚的创作,赋予端砚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用端砚讲故事。”
为培育和发展端砚文化产业人才,
高要搭建了
端砚协会、端砚工艺社、
端砚O2O产业园等三个平台,
落实端砚文化产业人才提升计划,
为端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端砚技能人才培训班。
同时,多次邀请专家教授
开展端砚技能人才培训,
举办“榕树下端砚说”论坛、
端砚技能大赛等活动,
持续培育端砚技能人才,
不断为高要端砚文化产业发展
注入新鲜血液。
▲ 高要区“雄才论坛”(第五期)—— “榕树下 端砚说”。伍健豪 摄
文旅融合 打造“端砚+”特色产业
依托区、镇举办的端砚大赛、
登山节、茶果节、论坛讲座、
万人徒步等各类文化活动,
水口社区端砚知名度也进一步扩大。
▲ 2023年高要乡村“砚源水口、茶果嘉年华”徒步活动。
目前,金渡镇全力建设
“烂柯山砚艺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
进一步深挖烂柯山、水口社区的
端砚文化、状元文化、红色文化、
非遗文化、民俗文化,
与紫云谷等旅游景区
串珠成链、协同发展,
带旺乡村的观光、民宿和农产品销售,
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全面提速乡村振兴。
▲ 金渡镇重点打造以“砚艺画廊、预制美食、金龙飞渡”为主题,串联7个社区长16公里的“高要烂柯山砚艺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陈彦成 摄
从了解端砚历史到端砚制作,
再到砚坑溯源,
沉浸式感受沉淀千年的
高要端砚文化,
还能品尝各类地道美食,
一览西江、宋隆河岸
乡村振兴新风貌……
在岁月的长河中,
高要端砚以其不竭的生命力,
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传承至今。
一台端砚,
承载了千年文脉;
方寸之间,
蕴含着创变之魂。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姚嘉荣
编辑:姚嘉荣
编审:区 颖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以走在前列的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