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olin Shaw
我们在客户体验管理中经常谈到同理心。但你是否思考过,同理心究竟是什么?它与情商有何关联?我们又如何让这两个概念更好地为我们所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同理心是否被过度炒作,以及它能为你的体验管理工作带来怎样的提升。
我自从将近二十年前读了丹尼尔·戈尔曼的书后,就一直是情商的忠实粉丝。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情商的有趣数据:
情商对工作绩效有58%的影响。
90%的顶尖员工拥有高情商(EQ)得分。
未来三到五年内,对情商技能的需求可能增长六倍。
拥有富有同理心的领导者的员工,参与度提高76%,创造力提高61%。
由具备情商的人管理的餐厅,其年利润增长22%。
在工作场所引入情商培训,可以减少63%的员工流失率。
75%的《财富》500强企业已经使用了情商培训工具。
那么,为什么今天要关注这个话题呢?Evolution的情商教练Sandra Thompson在我们的播客**《集思广益》**中分享了一个视频。Thompson对同理心在情商中的作用提出了有趣的观点,所以我也在这里分享。
Thompson是情商的忠实拥护者,而同理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她强调,在情商的背景下运用同理心技能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问,倾听他人的回答,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对情况的解读,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们身上。
我非常赞同从情商的角度深入探讨同理心。传统上,同理心是指我们通过自己对某种情况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情绪。但这种方式可能过于依赖个人情境,因为每个人的情绪都是独特的。如果对方的情绪背景与我们不同,就可能产生误解。
同理心在情商中的三种境界:差、好、更好
如果我们分解Thompson的观点,可以说在体验中处理同理心有三种方式:差、好、更好。
**差:**对客户的感受毫不关心。
**好:**关注客户,尝试站在客户的角度体验,用同理心解读客户的感受,这也叫客户镜像。
**更好:**以客户的身份亲身体验,并通过提问更深入地理解客户在各个时刻的感受。
我支持这种观点:先亲身体验,产生情绪,然后通过深入的提问,理解它是如何影响他人的感受。让客户自己表达他们的想法,比传统上假设他人感受与我们相同的同理心定义要更进一步。
我过去管理过呼叫中心。由于需要缩减人员,我们决定将团队细分为面向客户和不面向客户的职位。我们称面向客户的为前台,不面向客户的为后台。按照新的方案,前台负责了解客户情况,然后将问题传递给后台处理。
我们向数百人的团队介绍了这个计划,解释了具体操作,并询问他们希望加入哪个团队。结果,超过一半的人希望转到后台,或者未能通过留在前台的测试。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原本都与客户沟通的员工,要么不想再与客户对话,要么没有与客户交流的技能。作为情商教练,Thompson可能不会像我那样感到意外。
此外,Thompson所讨论的内容,比我多年前制定的这种基本分类要高级得多。如今,许多组织在情商方面连基本水平都没有达到,所以我担心这种更高层次的方法可能对他们无效。
随着人工智能在呼叫中心中处理公司可以自动化的基本交互,将进一步减少人员配置,显然,找到具备高级情商和强大同理心技能的人至关重要。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与真人对话,但有些客户确实需要。他们所交谈的员工需要具备这些关键的情商技能。
那么,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真正的同理心在于倾听并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而不是将自己认为的情绪投射给他人。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进行一些猜测。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抱怨自己多次打电话,但问题仍未解决,我们可以猜到他感到沮丧。这并不需要高超的情商来判断。但这里存在细微的差别。有些人会因此暴怒,而有些人会相对冷静。但无论他们的反应如何,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程度,他们都会感到沮丧。
这就是为什么以客户的身份亲身体验,对将情商应用于体验管理是一个巨大改进。当你尝试像客户一样体验时,你的情绪反应可能会与部分客户群体相匹配。这种重合就是一种进步。
然而,正如Thompson所建议的,进一步提升情商,认识到并非每个人在相同情况下都有相同的情绪反应,将使体验管理更上一层楼。通过询问客户在不同环节的感受,可以大大增强客户镜像的效果。
在讨论情商时,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很多时候都在谈论他人。然而,必须记住,如果没有对自身情绪的觉察和管理,就不可能具备真正的情商。因此,关键在于自我反省,是否能够同理他人,并管理好这些关系。
我希望在专业领域,更多地强调情商中的自我觉察。人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点,以及如何以健康的方式管理情绪。因此,不要忽视这一点。理解自己的情绪,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
客服运营及数据分析培训课程联系微信:whd_3858
收费咨询问答群:客服运营与数据分析
业内免费交流群:客服数据研习社
加群请先添加微信!
请点击"在看",并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