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在成都的一个小县城里,一对夫妇正盼望着女儿归来。他们的女儿自一岁多时走失,至今已分开30多年。近日,他们与失散多年的女儿重逢了。
没想到,这些年女儿远在异国他乡,成了一名建筑师,还有一个帅气体贴的老公。
就在大家以为这对夫妇会因女儿的优秀而把她留在身边时,母亲却只说了一句:“孩子,你要好好孝顺养育你的父母,常回家看看我们就行。”
朴实的话语间,有无尽的大爱与无私。
诚然,女孩走丢是不幸的,但她的人生十足幸运。
01
跨越30年的寻亲之路
30多年前,张萍出生于四川一户贫穷家庭。
那天,一岁多的她跟随奶奶外出探亲,却不慎走失。父母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挨家挨户地打听,把家附近所有地方都找遍了,可就是找不到。
于是夫妻二人一边四处打工,一边辗转各地继续找寻。
从四川到上海,甚至更远的地方,他们用尽了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寻找女儿。
花光所有积蓄、住在简陋的大通铺,甚至屡次被骗,他们的寻亲之路异常艰辛。
直到2016年,一位好心人提醒他们:“你们这样找是找不到的,可以去采血入库。”
夫妻俩立刻去采集血样,并停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多年来,夫妻俩没有间断地找寻女儿,殊不知,女儿已处在7000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国度。
1990年,张萍被好心人发现并送到了成都的福利院。由于她太小,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身份,那年是马年,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便为她取名“马珍秀”。
4年后,一对荷兰夫妇收养了她,把她带到了荷兰,从此她的命运被改写。
养父母没有其他孩子,几乎把所有的心血和爱都倾注在她身上。马珍秀也不负众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建筑学硕士,成为一名城市建筑设计师,还开办过自己的作品展。
马珍秀喜欢运动,开朗时尚,还挑染了蓝色头发。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阳光自信。
后来,马珍秀与自己的高中同学Derick恋爱并结婚。
在荷兰的生活,马珍秀过得安稳且幸福,但她内心始终有一种无法填补的空缺。
2015年,荷兰的奶奶去世,看到来参加葬礼的堂表兄弟们,马珍秀心里忽然有种失落感,他们是彼此的血亲,可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哪里?他们过得好吗?
30多年里,异国两端,一端是女儿的牵挂,一端是父母的苦寻。
时间冲淡了很多东西,但亲情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引着彼此。
02
身在他乡,根在心间
早在2004年,马珍秀第一次跟随养父母来中国时,就已经知道她的根在中国。
从此之后,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她喜欢诗歌,自己创作了一首诗,叫《我是自己国家的外国人》。
她喜欢旗袍,去参加荷兰朋友婚礼时还特地穿着旗袍,表示隆重。
两年前,她开始学中文。因为还不会打字,她只能打拼音。
与中国朋友交流时,朋友注意到她打拼音特别慢,便建议她直接用英语,再通过微信自动翻译。
没想到,马珍秀仍然坚持用拼音回复:“我也喜欢实践我的中文。”
她对中国的热爱,早已深深植根于心。
渐渐地,她开始萌生回国寻亲的念头。
在朋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宝贝回家”的志愿者。
跟志愿者第一次见面时,志愿者有句话打动了她:“如果我的孩子丢了,我一定会拼尽全力找她。”
马珍秀听完心里一颤,自此下定找亲生父母的决心。她迅速准备好了所有资料,并采集血样,与国内取得联系。
一切准备完毕,她才将决定告诉养父母。
在此之前,她一直担心他们反对。没想到,养父母很支持她,还关注了“宝贝回家”的网站。里面每一条与马珍秀相关的信息,他们都会点赞。
与此同时,马珍秀也将此事告诉了丈夫,丈夫温柔地对她说:“就算这次找不到也没关系,至少这是一次你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宝贵机会。”
有了丈夫和养父母的支持,寻亲之旅哪怕再险阻,马珍秀也毫不畏惧。她想在找到父母的那一刻,跟他们说出那段她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你们把一个很漂亮的女儿带到这个世界上,她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过得很幸福。不管你们因为什么和我分离,我都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是你们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此刻的马珍秀不会想到,这趟寻亲之旅会变成团聚之旅。
她本来计划先回到当初的福利院,查看当年的档案,再一点点寻找线索。
但还没到中国,她就收到通知:DNA比对成功,可以直接回国认亲了!
一个孩子想寻家,八方都来援助。
为了帮他们寻亲成功,来自四川成都、贵州、河南、重庆等地的志愿者和警察、记者们纷纷协力合作。
有的人甚至跨越千山万水奔赴荷兰,只为帮助马珍秀寻亲。
马珍秀很感动,还没回国,就感受到了中国同胞的爱与团结。
03
贫寒的家庭,最浓烈的爱
当地公安局给马珍秀家人打来电话,说女儿在荷兰。马珍秀的妈妈起初听成了“河南”,警官赶紧解释“是外国的荷兰”。妈妈心里非常难受:那么远,怎么可能找得到?
30年的苦苦寻找,30年未曾停歇的思念,竟然横亘了大半个地球的距离。
令人喜悦的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小女儿,一直健康快乐地活着,还成长为一个自信优秀的人。
得知女儿9月7日就要回国后,他们的心情更是激动无比,说无论如何也要为女儿回家做最好的准备。
马珍秀亲生父母家并不富裕,连台空调都没有。为了迎接女儿和女婿,他们紧急安装了一台空调。还为女儿和女婿准备了一份见面礼——一对金戒指和一只银手镯。
9月7日这天,马珍秀父母起了个大早。
他们请厨师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宴,还和村里的邻居在家门口挂起横幅,上面写着:“欢迎爱女张萍回家”。
村子里鞭炮声响个不停,饭菜的香气在空中弥漫,所有人都在兴奋地等待着这场迟到的重逢。
当马珍秀和她的荷兰丈夫从车里走下来时,马珍秀的哥哥早已等在路旁。
看到妹妹的那一刻,他立刻走上前去,紧紧抱住了她,眼泪夺眶而出。
30年未见,但血脉相连的亲情,消除了所有生疏感。
回到家,妈妈第一个冲上来,紧紧抱住女儿。
她的声音沙哑而颤抖:“妈妈想死你了,妈妈从来也没抱到你……”
妈妈的泪水浸湿了马珍秀的肩膀,她把女儿抱起来,从门外抱到屋内,仿佛女儿不是30多岁,还是个小孩子。
母女俩就这样相拥哭泣了20多分钟,宣泄着30多年的思念。
马珍秀的爸爸站在一旁,眼中早已噙满了泪水。
他和妻子截然不同,他不善于表达,但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女儿,饭桌上还默默为女儿和女婿夹菜。
当他用手轻拍女儿肩膀时,女儿回了他一个拥抱,他开心地笑了。
父爱无言,却如山。
女儿的归来,让整个家弥漫着喜悦与激动。
但激动背后,马珍秀父母的心中也夹杂着一丝复杂的情感。
04
亲情就是,只希望你过得好
这次回家,马珍秀特别为父母准备了一份影集,里面是她成长的点点滴滴。
父母一边翻看影集,一边抹眼泪。
他们没能见证女儿的童年和青春,这段空白始终让他们感到内疚与遗憾。
剩下的日子里,他们渴望多陪陪女儿。但他们也深知养育之恩重于山,如果没有荷兰养父母的付出,就没有影集里女儿这一张张笑脸了。
马珍秀妈妈握着女儿的手,轻声叮嘱道:
“我们只是把你生出来,没有把你养大。你养父母老了,你要好好照顾他们,给他们养老送终。”
他们并不奢望女儿能回到自己身边,只希望女儿在荷兰幸福安康,偶尔回来看看他们就好。
爱的宽容与无私,在此刻被具象化。
马珍秀的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对她的爱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争抢,没有埋怨,只有包容与理解。
马珍秀的哥哥看到妹妹幸福的模样,也长舒一口气,感慨道:
“上天真的很照顾她,能让她在一个那么好的家庭里成长,这也是我们心里唯一可以释怀的一点,让我们的负罪感减轻了。”
都说,爱是时常觉得亏欠。
可以看出,马珍秀的家人们,真的很爱马珍秀。大爱之下,更有开明、无私、友善的人性光辉。
他们不计较将来,只在乎眼前真实的爱与拥有。
这次返家,马珍秀的家人们带着小两口四处游玩。
第一次看川剧变脸,马珍秀兴奋得像个孩子。
第一次家宴,妈妈担心女婿不习惯用筷子,还提前准备好刀叉,没想到“洋女婿”是个筷子小能手。
第一次上云顶山闭眼摸“福”,马珍秀很快就和丈夫一起完成任务,高兴地跳了起来。
短短几天,马珍秀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也得到了家人满载的爱,她无比满足,仿佛30年的遗憾都得到了补偿。
余华说: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一家人能好好团聚在一起。
有一种不朽,叫亲情。
无论相距多远,无论分别多久,只要心还在挂念,家就一定能抵达。
志愿者说,像马珍秀一样渴望重新亲近中国的寻亲者有很多。
有个20岁的男孩,暑期打工选择中餐厅,因为这样可以学到一点点中文。
还有一名大学生,在实习时会选择中国的企业,希望能从中了解中国文化。
或许他们寻亲的路会很长很坎坷,但只要有这份坚持,就有回归的希望。
愿所有离散的孩子,都能早日抵家。
相信有爱之人,终能团圆。
作者:赶月。偶尔赶路,偶尔散步,日子才不会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