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的故事

政务   2024-10-18 16:44   云南  


我与政法有故事


专栏开启,旨在为奋斗在各个岗位上无名英雄,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分享感悟的平台,无论您身在何处,只要心中有光、有爱,这里就是您展现风采的舞台。欢迎广大政法干警积极投稿,投稿邮箱:wyzfygs_ynzf@126.com。

信封的故事  

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 区鸿雁

“编辑给作者书写信封寄刊物,这至少看出杂志对作者的希冀。”“稀奇,现在还会给作者寄赠样刊还真是鲜见。很久没见到这样的‘古董’了。这杂志信封真得好好保存。”前几天,几个前来参加单位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对我摆放在办公室的几枚杂志信封赞许有加。

整理凌乱的书桌,作为近30年一直依“信”工作、生活的法宣人,给媒体写稿、送稿、投稿,相集、相交的丝丝缕缕,就好似一根线,串起我生活和工作的足迹,于是有了这篇故事。

作者区鸿雁到基层一线采访

投稿

“嗨,前几天说的稿子呢?”“哎呀,写好了忘发了。我再修改一下,10分钟后请您斧正。”“稿件已发至您邮箱,请查收。”……作为宣传干部,现在要发出或修订一篇稿件,手机、上网或电脑上都是分分钟搞定。然而,记忆中的写稿和发稿很不轻松,回想起来不说冥思苦想地写稿、修改和抄写,就是能够尽快将稿件发出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宣传稿件要有较强的时效性,否则新闻就会变成“旧闻”,没有价值。为此,只要认为有价值的宣传素材,哪怕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及时写出来,尽快寄出去。

那时写好稿件,一般都是认真抄写在300格稿纸上,请领导层层把关,签上“属实,同意寄送发表”后盖上单位大印,再细心折叠,小心装进信封贴好邮票,丢进绿色的邮筒,然后是漫长的等待。期待那印有报刊名称的“鸿雁”——虽然多是“谢谢来稿,感谢支持”的回函,觉得受到重视,也总会兴奋不已。当然,若收到厚厚的信封,拆开时总会把信封放平,找来裁纸的刀子,轻轻打开封口,翻找那页印着名字的地方……

那些年,收到报刊编辑部寄送刊物、样刊或退(用)稿的手写信封和退稿函,实属家常便饭。

水中“摄影家”(右一为作者区鸿雁)

记得当时所在的罗平县人民法院只有2台电脑,整个院办公室除了打字室外就没有其他电脑,不论写领导讲话还是编发简报信息都靠笔在专门的方格稿纸上一笔一划地进行,为写稿和改稿总是在加班加点。

当时从法庭到院机关,面对每天形形色色的案件,总觉得件件是新闻,篇篇是素材。为在数量上打动编辑,至少每天发出一篇稿件甚至是两篇三篇的“高产”。多数时候,为了节约在县城不容易购买到的50页300格稿纸,总是小心翼翼地书写,但还是会因为修改而不断报废一张张洁白的稿纸。十分心痛之余,便采取了大多先在普通信笺上书写、修改,再誊抄。

抄好稿件,盖上单位院印、放进信封、贴好邮票,多是在晚上10点左右,为了最迟不超过五天就能把稿子放在编辑的案头,真是伤透了脑筋。

经常寄送稿件,了解到县城邮车每晚10点都发的“内部信息”,经常不顾深夜跑到邮局托值夜班的朋友将稿件送上末班邮车,也经常为每天晚上及时赶上这趟末班邮车而兴奋,似乎返回单位(住在单位家属区)的脚步都轻了许多。以致后来调岗位多年,还有邮局的朋友会说,怎么不见你寄稿件了。

因写稿发稿而熟悉一些报刊编辑,特别是单位有了传真后,编辑同意我将时效性强的消息可以盖印后通过传真发送。然而,面对当时高昂的电话费用,我小心翼翼写好稿件后,总是怀着被拒绝的忐忑之心向领导提出申请,能否通过传真报送。就是领导“特批”后,还经常因信号或操作的问题,一篇不足千字的稿件,也要与接传真的老师联系几次才能发送成功。

现在每天走进办公室之前,雷打不动就是通过线上学习报刊群友的作品,查看有没有稿件被编辑看上。

因为科技的发展,电脑上书写好新闻稿,便马上可以把带着余温的“本报讯”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通讯软件发送给合适的报刊。哪怕是周末,需要完成一些编辑老师的约稿,或续写一些上班期间中断的稿件,只要打开手提电脑或上网本,连接上因特网,发稿事宜就变得那么轻松。

2010年6月曲靖市马龙区发生洪灾,作者区鸿雁前往受灾的马龙法院采访

写稿

“法院外宣工作一般人不愿干,一般人也干不好!近30年一直坚守在法院宣传岗位,更不多见!”一位院领导十分感慨地说。白天,和其他同志一样工作学习,找新闻线索,编写内部信息及完成常规宣传事务;晚上,在别人看电视、玩牌时伏案,往往为一个小“闪光点”就静坐十多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可以说90%以上的稿件是利用节假日、夜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写出来的,有时硬是“拼”出来的。

作者区鸿雁到基层法院开展宣传工作培训

文字工作还时时透着涩涩的酸楚。同样是加班加点,同事们完成事务或终结一个案件,多是回家休息享受天伦之乐,而身为宣传干部,多数时候才是“战场”刚铺开,不知从何下手的宣传稿件要写要发,这时也许还有一个个“添乱”的电话要急办,就算匆忙成篇发出,也总是担心哪个标点或字有错误,或者期待刊登中煎熬。即便是干了一个通宵,用凉水冲冲熊猫眼,还是走进办公室按部就班,运转那熟悉或陌生的文字激扬,于无声处创造自己的价值。

“说”稿

蓦然回首,所在单位的新闻发布已经走过10多个年头,操一口“马普”而逼上“梁山”,从一年半载登台一次到如今每月登台,其间的丝丝缕缕,久久不能忘记。正如著名媒体人白岩松曾用一句“痛并快乐着”来回顾自己多年的新闻生涯一样,我的新闻发布工作既简单也复杂。说它简单,因为它其实就是“讲话”,把你想说的事情讲给更多人听;说它复杂,因为它不仅仅是口述与发声。

那是2006年10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组建全省人民法院新闻宣传队伍,其中一项“事业”就是推出新闻发布活动。因为在全市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会上获得年度集体和个人“双优”,我急匆匆地打电话告知院领导申请搞场新闻发布会,展示一下一直在审判综合楼中“沉睡”的“新闻发布厅”。

“时间定了、发布词有了、媒体记者邀请了......”从昆明开会回来的那一周,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还要准备什么。“鸿雁,恐怕你得回来一下,发布稿还有几个地方需要再看看。”发布会头天晚上10点多钟,在家赶写通讯的我,虽然心里几百个不情愿,还是搭出租车赶回了单位。

“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第二天下午2点50分,眼睛还是微肿的我坐上主持人的座位,一开口就引来一个个掌声。“没事,你的话筒没开!”正在感觉“糟了”而不知所措时,旁边负责新闻发布的院领导随手一抹,“打开”了我面前的话筒开关。

事后我才知道,那话筒原来是开着的。

主持新闻发布会

熟悉的“老宣”一个个离开宣传岗位,朋友也会顺便提一声,“老区,你现在是法官吗?”从所在法院的法官全员动员到报名到考试遴选至公示和宣誓,虽然我总是跑前跑后记录着司改每个探索或尝试的步履,自身依然是那个“过了就过去”的见证,一直笨拙地在法院宣传这片天地中盘旋,面对司改大潮中的浮躁无怨无悔!

“宣传无小事”。新形势对政法宣传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需要懂政法“主业”,还要熟悉媒体用稿风格,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好货,更需要一个善于为你做“嫁衣”的编辑,对你的半成品字斟句酌乃至大动手术。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不少没见过面的老师,在她(他)的鼓励下,每年虽然总有文稿刊发,而每每看到刊发稿并对照原稿,总是十分愧疚那原稿的诸多毛病和不足。

“不管干什么,都要尽力干好!作为一名法院宣传干部,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但自认为是一个勤奋的攀登者,一个对司法宣传的热爱者。虽然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但每当看到宣传文章被有关媒体采用,法院工作得到宣传,就甚感欣慰,毕竟付出有了回报。”

往期精选



云南政法融媒体中心

出   品


审核:裴卫国

责编:李亚兴

编辑:钟丹樯

来源: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

         曲靖市委政法委

转载请注明出自公众号

云南政法(ID:ynzfyn) 

云南政法
讲好云南政法故事,传递正能量,谱写新时代政法工作新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