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右上角 ,随后点击“允许”,
进入《学友周报》往期回顾。
点击上图右上角,随后点击“允许”,
进入二十大学习专题!
【学习摘记】/王振存
张明刚《军履回望·心灵之窗卷》“先锋模范”板块之《老干部战线的璀璨之星*》
(本文原载《解放军报》2009 年 9 月 12 日第 7 版整版加按语,部分网络媒体转发。与刘中路、卜金宝合作整理)老干部战线的璀璨之星 *
——全军老干部工作暨“三先”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典型发言摘登
编者按:全军老干部工作暨先进干休所、先进离退休干部、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于 9 月 7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 107 个先进干休所、191 名先进离退休干部、155 名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这些先进典型,集中体现了全军老干部工作系统开展“三先”活动的丰硕成果,代表了军队干休所建设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展示了军队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时代风貌,在军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高玉宝等 4 位先进典型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事迹感人,催人泪下,受到军委总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全军部队特别是老干部工作系统引起强烈反响,现摘要刊登,以飨读者。高玉宝:愿把一生献给党
我是大家熟悉的《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今年 82 岁了。参加革命 62年来,我先后 30 次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1 次参加国庆观礼,获全国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先进离休干部等 100 多项荣誉。1988 年离休后,我继续著书立说、弘扬传统,为党贡献余热。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苦难中度过的,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为此我下定决心,永远跟党走。1947 年参军时,我还不会写字,就用图形拼成了八个字的入党申请书:“我从心眼里要入党”。当时,还自编了一首歌谣:“党是妈妈我是娃,叫我干啥我干啥,不折不扣不讲价,永远听我妈妈话”,成为我一生不变的誓言。为了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帝国主义的残暴,歌颂党的恩德,我利用战斗间隙读书识字,用图画加文字写出了 20 万字的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仅中文就出版 500 万册,还被译成 7 种少数民族语言、16 种外文出版。更没有想到的是《半夜鸡叫》《我要读书》还被编入语文教科书,影响了几代人。离休后,我用 10 年时间写出了《春艳》《我是一个兵》两部 60 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与疾病作斗争,经过 6 年的努力,写出 63 万字的《高玉宝续集》,向党的 70 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多年来,我除了著书励人,还坚持用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为广大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报告。从 1952 年我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作第一场报告至今,先后作报告 5000 多场,听众 500 多万人次。2005 年,我应邀去大连培智学校讲课,不料心脏病复发,校领导劝我病好之后再讲。我一听急了:“耽误啥也不能耽误孩子!”这场“我和你们比童年,幸福不忘共产党”的报告,我忍着阵阵心绞痛,断断续续地讲了两个多小时。讲课中我几次身体虚脱,眼前发黑,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掉下来,但我还是捂着心口,坚持把课讲完。师生们感动地说:“高爷爷这把年纪还带病站在讲台上,哪怕一句话不说,也是最好的教育。”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在第一时间就赶往大连市“高玉宝工作室”,为兴工小学全体师生讲课。我从这次地震,讲到 20 世纪 40 年代亲历的一场矿难,从昔日灾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悲惨遭遇,讲到汶川灾区“无处不温暖、处处见真情”的感人场景,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强烈反差。报告会后,师生们齐声呼喊:“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目前,全国 16 个省市 459 个单位聘请我担任校外辅导员,80 所学校成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大连市沙河口区还为我建立了 80 个“高玉宝工作室”连锁站。我深知自己的言行和党的形象紧密相连,60 多年来,我时刻不忘入党誓词,倍加珍惜、带头维护党的形象。离休后,我把家里的小仓库改成修理间,自己做了一个“百宝箱”,从修理门窗、家用电器,到磨菜刀、修理自行车,谁家有活儿,我都有求必应,长年累月,从不间断。前些年,由于企业改制,我的子女先后下岗。凭我的社会影响,为子女谋个职业不是难事。但我想,不能因个人的事给组织添麻烦。我对孩子们说:“靠关系只能图一时,凭本事才能管长远。”看到我既严肃又为难的神情,儿女们渐渐地理解了我的苦心,最终都靠自己努力重新上了岗,大儿子还被聘为杂志社编辑,当选为大连市人大代表。这些年,我先后为“希望工程”、受灾地区捐款捐物 10 多万元,为社会各界赠送书籍 3 万多册。近几年,有几家大中型企业,想借我的社会影响,高薪聘我去做企业代言人,都被我一一婉言谢绝。多年来,我外出作报告始终坚持不念稿子、不摆架子、不搞吃请、不收钱物、不住高级宾馆的“五不”作风。2006 年,我应邀到深圳作报告,一个月讲了 26 场,陪同人员因不知情替我收下了 10800 元酬金,事后几次退款,他们坚决不收,说这是市场经济规则,我当即把钱捐给了当地一所残疾人学校。文秀清:赤诚奉献军事测绘事业
我是文秀清,从事军事测绘工作 40 多年来,先后有 7 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当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退休以来,我一直在军事测绘岗位上发挥余热。2004 年,听到我退休的消息,儿女们非常高兴。女儿从大连打来电话:“妈妈,您在大西北辛苦了一辈子,如今退了,就快点回来和我们团聚吧!”但当时我承担的几项重要工作还没有结束,大队政委找到我,恳切地说:“文工,您是咱们大队的制图权威,现在我们暂时没有合适的接替人选,您还是继续留下来工作吧。”一边是儿孙们期盼已久的回家,一边是大队领导恳切的挽留,我陷入了沉思。16 岁那年,我从哈尔滨铁路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到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从此与测绘事业结下不解之缘。40 多年里,我从一名中专生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防事业。一时要离开自己钟爱的岗位,还真有点割舍不下。说实话,我也想早日回到儿孙们身边,把欠儿女的爱,在孙辈身上补回来。但我想得最多的,还是组织的需要和肩负的责任。我所在的测绘大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建队近 60 年,先后有 43 名官兵献出了生命。我的搭档、不到 40 岁的工程师李晓辉,脑瘤手术后没来得及彻底恢复就投入工作,上午还给我送来两幅图样让我审校,下午突然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回顾大队官兵经天纬地的壮举,追忆英烈们赤诚奉献的忠魂,我留队继续干的决心更加坚定。我和退休前一样,每天提前 10 分钟上班,经常加班到深夜。由于常年绘图刻图,受强光刺激,我的视力急剧下降,左眼几乎失明,不得不配备高倍放大镜。大队领导不忍心,逼着我住院做了手术。术后10 多天,我又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地图是指挥员的眼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职业的特殊要求,使我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习惯。多年来,我用心刻画着每一个点、每一条线,像织女绣花一样绘好每一幅地图。经过我手的地图,几乎没有出过差错。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 2 版的修订工作中,为把每个条目写得精确无误,我到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期间,我能赶上点就坐火车,赶不上点就坐班车,啃面包、吃方便面是家常便饭。在考察陕北直罗镇战役旧址时,我和同事们裹着大衣,坐上班车,长途颠簸了 5 个多小时。赶到直罗镇后,又马不停蹄,冒着寒风,爬上山头,仔细察看地形地貌,详细记录各种变更数据。3 年多来,行程 1 万多公里,查阅数千份资料,编写了 5 万多字的条目。最终任务完成很出色,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8 年 10 月,大队又让我负责一部历史资料丛书中测绘卷的编纂工作。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收集非常困难。我一边跑档案馆、干休所、民政局,一边蹲在仓库,从尘封几十年的资料中,一本一本地翻、一页一页地查,经常满面灰尘,腰都直不起来。由于史料翔实,这项成果一次性通过验收,还在全军推广。我深知,测绘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测绘官兵接力传承。作为一名测绘老兵,我有责任、有义务带好新人。这些年来,每当新学员报到、新兵入伍,我都要给他们讲历史、讲传统,鼓励他们扎根基层,献身军事测绘事业。我还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创作了《英雄测绘兵之歌》,编写了《测绘兵的爱》《冰峰雪莲》等教育辅导材料,宣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精益求精、赤诚奉献的测绘精神,激励大家勇攀科技高峰,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描绘蓝图。近几年,大队分来不少新学员和大学生。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我和队里的几个老同志一起,把多年的工作心得体会,汇编成 20多万字的《测绘人员上岗必读》,发给新同志学习。退休 5 年来,我先后带出30 多名新同志,他们中有的成为大队的业务骨干,有的被总部评为特级技术能手。艾连宏:为了老干部的晚年幸福
我是北京军区联勤部天津干休所所长艾连宏。我们干休所组建于 1979 年,安置离休干部 230 户,现有 195 户,老干部平均年龄 83 岁。近年来,为了老干部的晚年幸福,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胡主席“六个老有”重要指示,紧贴工作实际,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干休所全面建设科学发展、整体跃升。所党委连续 9 年评为先进党委,2004 年评为全军先进干休所,2007年荣立集体二等功。所党委把“振兴干休所、造福老干部”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紧跟时代,改革创新,努力提升保障实力。我所地处海河风光带,受城市规划限制,住房改造是全所上下多年热议的难题。2005 年,我们利用天津市实施海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的契机,主动出击,多方协调,在周围数十家单位中率先启动“翻建工程”,将原来的平房小院改造成 12 栋 8.6 万平方米高档花园式小区。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老干部参观新居,看到上下能乘电梯,家家能通氧气,户户能开病房,动情地说:“耄耋之年住高楼,无限美景眼底收。感谢党的政策好,幸福生活乐无忧。”我们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走融合式保障路子,在驻津部队中率先把超市、邮局、家政服务等项目引入干休所,使老干部不出营院,就可以办理购物、邮寄、缴费等业务,既方便了老干部,又降低了保障成本。我们还自筹资金 350 万元,加入天津市首批“远传红外”水表改造工程,并将供暖、供电、供水,全部实行社会化,节省了经费开支,提升了保障功能。我所距体系医院较远,为提高老干部就诊效率,我们与 254 医院联合研制开发了“远程视频技术帮带”“家庭病房管理”“伤病员医疗信息查询”“网上预约挂号”四大系统,使老干部足不出所就能得到诊断治疗。我们还与邻近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建立信息链接,开设军地医院急救“双通道”,为每名老干部配备了“一键通”手机,开通了卫星定位系统。老干部遇到紧急情况,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处理。近年来,先后有 8 名危重老干部得到了成功救治。“两高期”老干部体弱多病,个体差异大,需求多元,我们坚持实施精细化服务,让老干部晚年生活更幸福、更有质量。我们区分干休所 29 个岗位,服务保障医、食、住、行、学、乐 6 个方面内容,研究制定了《干休所服务保障细则》,科学规范了每项工作的服务标准。比如,司机要做到提前一刻钟到家门口、到家里帮着拿一下东西等“六个一”,医护人员必须做到老干部的健康状况和病史熟、抢救预案和急救方法熟等“四个熟”。所里还在各个服务场所配备老花镜、放大镜、拐杖等老年人日常用具,在卫生间安装“安全扶手”,在楼道拐角处放置“歇脚椅”,把活动室棋牌做成大号字,让老干部生活娱乐更加方便、舒适和温馨。我们还注重搞好个性化服务,满足老干部特殊需求。所里为 7 名危重病老干部开设了家庭病房,实行定人特殊护理。饮食保障上,专门请医生和营养师,根据老干部既往病史、饮食习惯,逐人制定了健康食谱,生活服务中心按需制作、送餐上门。针对老干部年龄增大、“空巢”丧偶家庭增多、渴求心理慰藉的实际,我们指定工作人员,与 41 户老干部开展“认亲”活动,经常到家中聊天、干家务,让老干部保持精神愉悦、心理健康。干休所工作人员对老干部倾心付出,真情关爱,老干部生日、结婚纪念日,工作人员都要到老干部家中,送上礼物和真心的祝福;老干部病故,所领导都要第一时间赶到,亲自动手为其擦身子、穿衣服,为老干部送好最后一程。儿女们动情地说:“我们没想到的,你们都做到了。”我们认真贯彻胡主席关于“要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的指示精神,始终把抓教育、固信念、促和谐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确保工休人员政治坚定、思想稳定。我们针对“两高期”老干部看不见、听不清、记不住的实际,坚持正面灌输要点学,重点内容反复学,疑难问题专题学,指派人员帮助学,真正让老干部入脑入心。在今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六个老有’谱新篇”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服务保障上水平,老干部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党委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为重点,把理论灌输和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教育活动搞得扎实有效。每当党和国家召开重要会议、出台大项政策,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我们都及时组织教育,用上级指示要求统一工休人员思想。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两岸关系、国际金融危机等热点问题,通过召开报告会、辨析会、座谈会,澄清模糊认识,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组织工休人员到西柏坡、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参观,让大家在回顾历史、感悟现实中,坚定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近几年,全所老干部资助失学儿童 26 名,为灾区和老区捐款 120 万元,老干部宣讲团到部队、学校和社区作辅导报告 100 多场(次)。目前,我所老干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蔚然成风。王广义:情注共和国功臣
我叫王广义,1997 年 6 月从 101 医院副院长调任干休所所长。当时这个所基础比较薄弱,加上我曾因公受伤,断了 18 根肋骨,切除了脾脏,被评为二等伤残,我思想上有些顾虑。但到任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对老干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老干部益以博弥留之际,用微弱的声音在我耳边说:“帮我把党费交了。”那一刻,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来到干休所后,看到老干部生活在脏乱差的营院,住着破旧漏的楼房,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决定先从整治营房营院抓起。我发挥营房专业出身的特长,自己动手做规划、绘图纸,还和大家一起挑土抬石、整地铺路、栽花种草,经过一年半奋战,营院面貌焕然一新,被总部评为营房营院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 6 点到食堂帮厨,给老干部打饭舀汤,为的是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老干部,谁没来吃饭,谁饭量有变化,谁情绪不好,我都注意留心观察,及时跟进做工作。一次,老干部岳民胜来吃饭,我发现他老咳嗽,声音嘶哑,就建议他去检查。他说没事,可能是咽喉炎犯了。过了两天,我发现岳老咳嗽加重,感觉不对劲,当即送他去医院,结果被诊断为咽喉癌。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晚了就不好办了。”我所位于无锡市郊,附近没有菜市场和超市,生活不太方便。为此,我多方筹集资金,努力把老干部食堂建设好。根据老年人特点和口味,食堂每周供应 90 多种菜肴、40 多种面点、7 种豆制品,现在,90%以上的老干部都在食堂就餐,基本达到“吃饭不开伙、宴请不出所”。医疗保健是“两高期”老干部最迫切的需求。我一直在寻思着为老干部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去年春节,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战友来看我,闲聊时说起他研制了一个网络医疗服务系统。我听后,马上闪出一个念头:如果干休所用上这个系统,老干部看病就方便了。于是,我多次与他所在的医院联系,在干休所建起了“网络门诊”“网络病房”和“前置药房”。现在,老干部足不出所就能享受到体系医院门诊治疗和专家会诊。为使老干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我们对营房营院实施了新一轮综合整治,完成了住房“平改坡”和墙面出新工程,整修了生活服务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新建了室外健身场,对营区 40 多亩荒山坡进行了绿化美化。老干部自豪地说:“我们干休所,山上是公园、山坡是果园、山下是花园,是生活休养的好乐园!”干休所所长既是服务员又是指挥员,只有打造一流的服务团队,才能提高服务水平。我提议干休所制定了《工作人员服务规范 20 条》,建立首问负责、分片包干、责任追究等制度,每季度评比“服务明星”,在工作人员队伍中形成了爱岗敬业、竭诚奉献的浓厚氛围。一次,有名工作人员向我反映,走在路上,总有老干部抓着喋喋不休聊上半天,影响工作。我听后想,老干部渴望与人交流倾诉,是一种心理需求,工作人员应该理解。为此,我提出“倾听就是服务,聊天也是工作”的理念,倡导大家“停下脚步听一听、主动上门聊一聊”。如今,每个工作人员都乐意当老干部的倾诉对象,老干部家里有事,都愿意找我们说,工休关系十分融洽。为解决干休所干部家属就业难、子女上学难问题,我不怕丢面子、碰钉子,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协调落实。现在,我们所干部家属都有一份好工作,子女都能上好学校,大家想得最多的是怎样建设好干休所,做得最多的是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我们为老干部订家乡报、制作方便上下车的小踏板、设置常用电话缩位号码等做法,都是工作人员积极建言献策的结果。我与老干部朝夕相处 13 年,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去年 5 月,我患肾结石住院,老干部知道后,纷纷买水果来看我。这些年,我 2 次荣立三等功,2次被军区评为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干休所也被评为全军和军区先进干休所。我深深感到,干休所所长岗位虽然平凡,但同样大有作为,我一定倍加珍惜荣誉、勤奋工作,让老干部生活得更美满、更幸福!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军履回望》作者简介
张明刚,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陆军少将军衔。现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军官。曾打过仗、反过恐,打仗时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反恐时,任武警新疆总队少将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政法委书记。
【读者感言精选】/聂如凯等22人共 22 篇(首、则)
乌鲁木齐读者聂如凯:
我很喜欢《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因为这部书非常接基层部队地气,作品情感真挚、行文流畅、意蕴深厚,富有现场感、画面感、代入感,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极强,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为将军作家张明刚点赞!继续评论转发朋友圈!(聂如凯系武警新疆总队原少将警官)
兵团读者刘晓彤:
读《军履回望》心得体会
在阅读《军履回望》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与主人公们并肩作战,共同经历挑战与荣耀。这部书不仅讲述了军人的英勇与牺牲,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与职场智慧,为我的党建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实践指导。书中有一章节讲述了主人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坚持完成任务的故事。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在党建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党员教育的成效不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复杂性等。面对这些困境,我学会了像主人公那样,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沟通协调、深入基层调研,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坚定坚守、团队协作、勇于担当和持续学习等宝贵品质和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这些品质和精神为指引,努力在党建工作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通过阅读,我深深地认识到,将军作家张明刚的《军履回望》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我要把它推荐给我的亲朋好友们!……点赞评论转发朋友圈!(刘晓彤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师124团党建办一级科员)
北京读者田宝:
将军作家张明刚的自选集《军履回望》,充分展示了人类智慧和文学魅力,让我读后难以忘怀,深深地陶醉其中。书中主人翁的善良大爱,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书中主人翁是我们心中的楷模,为美好的世界注入了无限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了真善美的真谛;书中主人翁让我看到了永恒的美德,它能够穿越时空,感动人心,让大家共同追求幸福美好的人生。……向张将军学习致敬!点赞评论转发朋友圈!
(田宝系大梦同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客座教授)
随州读者余正文:
我已读过《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纸质书,现在每天又跟随学友周报的连载学思践悟,受益匪浅!……昨天,我那在部队当军官的儿子探亲回家了,和我提到有部队领导建议他读一读《军履回望》这部著作。我说这真是太巧了,我手头就有啊,并且是将军作家张明刚亲笔签名的。当他看到我案头上的这部大作时,欣喜若狂,视若珍宝,说总算见着将军签名的原著了,真是太好了!一定要好好拜读学习!……继续点赞评论转发朋友圈!(余正文系湖北省随州市万福店农场场长)
南京读者徐哲:
我感到,张明刚自选集《军履回望》字字珠玑,深刻深情又接地气,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又倍感亲切。更重要的是,读后能给人以深刻启迪,使人深受鼓舞和激励!……我要转发朋友圈,推荐给我身边同志朋友,让他们也感受到将军作家的深情、智慧和文字魅力!(徐哲系解放军驻宁部队某部少校军官)
齐齐哈尔读者王金忠:
每次看到将军作家、老战友张明刚的文章,都会让我想起在部队时的生活,那难忘的岁月、火热的军营、可爱的战友、燃烧的青春……我真的非常怀念!……向明刚战友学习致敬!继续点赞评论转发了!(王金忠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烟草专卖局原局长)
大连读者王刘鑫:
读《军履回望》之毕广军故事有感
读完《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中毕广军的故事,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个故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记忆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带给我无尽的思考与感悟。毕广军在零下22℃的旷野,坚守抛锚军车13个小时,22个小时没有吃一粒米,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却在遇到意外情况突发条件下,饥寒交迫,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上,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严明的纪律! 毕广军的军旅生涯,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在军队中的经历,是一部奋斗与拼搏的史诗。他在艰苦的训练中不断挑战自我,克服重重困难,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也能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同时,毕广军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我的经历和毕广军的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军队中,毕广军与战友们并肩奋斗,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在团队中找到了力量和勇气。这让我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将军作家张明刚《军履回望》中的毕广军,是一个榜样,他的吃苦耐劳、忠于职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继续点赞评论转发朋友圈!(王刘鑫系空军驻连部队某部军士)
以下为张明刚《军履回望·心灵之窗卷》“那年那月”板块之《将军带头为他鼓掌》一文(见本报连载第一四六期)评论精选
北京读者褚建华:
拜读将军作家张明刚的《将军带头为他鼓掌》一文,让我又回想起部队那火热的训练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平时训练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苦训加巧训,比学赶帮超,学先进赶先进,一帮一、结对子,等等,训练场景,铭记于心!……读完这篇文章,我又拜读张将军自选集《军履回望》纸质书,内心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因为作为将军的同年人,我们部队经历相似,我从战士到师职干部退休、从基层到军委机关,其间也曾赴云南老山前线参战,所以读每篇文章都很亲切……总之,我深深感到:这部书,名为《军履回望》,实为部队教科书,越读越有味,越看越有劲,是军人的良师益友。……向将军致敬!点赞评论转发了!(褚建华系军委后勤保障部某直属单位原大校军官)
武汉读者乔存武:
我相信,青少年读将军作家张明刚所著的《军履回望》,会让他们体会了解并向往部队火热的军营生活!军队可真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就像一所大学校,能让每个人的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你看那个名叫齐鹏飞的战士,他操作计算器就像弹钢琴一样,46秒就搞定了,简直就是超速啊!这技能,真是太厉害了。某集团军军长马凤桐少将亲自去观看他的训练表演,还为他鼓掌。这说明什么?说明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得到认可。军队这个大舞台,真的是人才辈出,百炼成钢!……我为好战士齐鹏飞点赞,为军队这个锻炼人的好地方点赞,也为张将军点赞!继续评论转发朋友圈!(乔存武系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干事)
北京读者庞然:
今天,很高兴读到了上等兵齐鹏飞训练表演的故事。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可以感受到他的那份坚定,也可以想象到他背后付出的艰辛。相比很多茫茫然的同龄人,他是多么的简单又不简单。回头想来,将军作家张明刚的书里写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都饱含了深情,也饱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份炽热的真情实感,张将军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怀,用笔端去娓娓写来。这样的故事我们越听越上瘾,心灵跟着也照得越来越明亮。……继续点赞评论转发!(庞然是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北京读者唐家涛:
对于每名军人来说,将军的举动无疑是一种强烈的信号。马军长在训练场带头鼓起的掌声,树立了鲜明的导向,那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位战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战友的榜样,而将军的掌声则是对这种榜样力量的最大肯定和宣扬。它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拼搏,奋勇向前。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怀揣着对使命的忠诚,对责任的担当,就一定能够赢得尊重和赞誉。……继续点赞评论转发了!(唐家涛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中校军官)
随州读者辛松:
文章虽短、但意义重大,说明新时代的将军下基层,懂军事。亲临现场刻苦训练、走强军之路,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战士,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为将军作家张明刚点赞,继续评论转发!(辛松系湖北省随州市公安局原副局长、三级警监)
北京读者谭江林:
技术精湛才能打胜仗,超常的成绩源自于超越平常的训练,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顶得上,齐班长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续为将军作家张明刚点赞,继续评论转发朋友圈!(谭江林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成都读者韩辰熹:
苦练才出精兵,强训方能打赢。将军亲临训练场,同时也传递出党委领导重视训练、重视人才的鲜明导向。……继续为将军作家张明刚的连载文章点赞评论转发!(韩辰熹系解放军驻蓉部队某部中校军官)
北京读者任代民:
练就一手过硬的本领,不仅部队需要,地方也需要。类似这样的比武尖子,部队应重点培养。——读《将军为他鼓掌》一文有感!……继续点赞评论转发将军作家张明刚的连载文章!(任代民系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干部)
乌鲁木齐读者彭小亮:
读将军作家张明刚本文有感:炮兵计算兵,精湛的技艺,就是反复练,练反复,没有捷径。……继续点赞评论转发朋友圈!(彭小亮系解放军驻乌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以下为张明刚《军履回望·心灵之窗卷》“那年那月”板块之《新兵下连一日三喜》一文(见本报连载第一四五期)评论精选
济南读者何德宝:
“一日三喜”鼓舞人心
一炮连新战士下连一天之内有三个喜事,着实让人欣喜,这是各种新风正气和正能量眷顾的必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是新帽子又回来了。这说明部队基层风气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是旧的、过时的、不好的在逐步妥协和退去,新的、积极的、散发正气的能量开始聚集,阳气开始上升,这是好现象的开始。二是给新兵送温暖活动开展的好。说明温暖开始到来,那些僵硬的、寒冷的季节都将过去。三是优抚政策靠上去。说明后盾越来越坚强,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战士,将会更加忠诚干净担当去建功军营、报效祖国!……继续点赞评论转发朋友圈!(何德宝系山东省公安厅技术侦察总队总队长)
北京读者庞然:
看了将军作家张明刚的“一日三喜”,我仿佛跟着也回到了自己刚入伍的岁月。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前打骂体罚那套早已不见了踪影,管理方式也在逐渐的进步,可以说旧貌换新颜。褪去想象中的恐惧,我们都成了幸福的兵娃娃,变得更容易融入部队的训练环境,斗志也一起愈发昂扬。战士的岁月给了我们快速成长,军营的生活让我们坚定理想。感恩部队培养,唯有内心笃定,才能不负韶华,不负初心使命!……继续点赞评论转发!(庞然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武汉读者乔存武:
《军履回望》期期不一样,每期必读!当过兵的人都知道这么句话——“新兵下连、老兵过年”。而某边防团却出现了这样的新气象:新兵初至,边关添新绿。一日三喜盈门来,班长归还新军帽,老兵温情洗被罩,家乡优抚暖心田。新战士喜笑颜开,满怀豪情志更坚。誓将青春献国防,勤学苦练铸忠魂,边关岁月虽艰苦,初心不改守疆土。……为将军作家张明刚点赞!继续评论转发朋友圈!(乔存武系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干事)
北京读者谭江林:
一日三喜,喜的是纠风除弊,喜的是团结奋进,喜的是鱼水情深!……讲的是小事小节,喻的是大道真理,展现的是军人的纪律与荣耀!……向首长学习一直在路上!继续点赞评论转发了!(谭江林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随州读者张奇志:
将军作家张明刚文章所述事情,看起来不大,但折射出该连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民拥军、军爱民、官兵互爱,一直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健康和谐的军地关系和官兵关系,是我军履行使命责任,完成好各项任务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该文如一缕春风拂过,必将使得军营充满阳光和活力……继续点赞评论转发朋友圈!(张奇志系湖北金禾食品公司原副总经理)
深圳读者萧荷:
部队里的点点滴滴,都呈现出了一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新兵离开自己的小家,来到部队这个大家庭。学习!锻炼!保家卫国!炼就了一批批钢铁男儿!……继续点赞评论转发将军作家张明刚的连载文章!(萧荷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陈少平传承弟子、泰中艺术家协会理事)
~~~~~~~~~~~~~~~~~~~~~~~~~~~~
点击此处进入“学友商务”
总有一款适合您!
~~~~~~~~~~~~~~~~~~~~~~~~~~~~
主 编:徐广全 王永祥
执行主编:韩 宾
点击上图右上角,随后点击“允许”,
即可进入华夏诗社
《华夏诗社》由王洪平先生创立,他出身军旅,曾任职于著名央企和上市企业高层,以诗歌表达情感,用文字记录成长,愿在诗歌道路上不断探索和修行,热忱欢迎文友的赐教,期望通过交流分享,广结文学诗友,共同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图书馆、超星集团与《学友周报》携手开展“银龄阅读 书香为伴”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强力推荐!!!各类图书、期刊、讲座、绘本、听书应有尽有,助力全民阅读!点击上方“超星读书”小程序,
即可进入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电子图书馆,
获取您所需电子图书资源!
喜欢请转发“分享”给你最爱的朋友吧!
别忘点文章下方的“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