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右上角 ,随后点击“允许”,
进入《学友周报》往期回顾。
点击上图右上角,随后点击“允许”,
进入二十大学习专题!
【学习摘记】/王振存
张明刚《军履回望·心灵之窗卷》“荧幕回声”板块之《火红的晚霞(下) * 》
(本文原载《中华老年报》1997 年 10 月 30 日头版头条。与李振东、谢联辉合作)火红的晚霞(下) *
——中国人民解放军离休干部休养所纪实
军队离休干部为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出现了离休干部休养所这样的服务机构,正是为了将他们安置好、照顾好、服务好,让他们在这里幸福愉快地安度晚年。 这是共和国的重托
他们是战功卓著的前辈,他们是塑造革命历史的功臣,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心厚爱。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各位领导身体力行,亲自走访、看望、慰问老干部,向老干部通报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情况,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对老同志提出的问题,指示有关部门抓紧解决。中央军委把老干部工作摆到很重要的位置来抓,用了相当大的精力来健全和完善老干部工作的政策制度,积极解决老同志政治、生活待遇上的实际问题,认真做好老干部的安置工作。为了使老干部安度晚年,全军建立起 1000 多个干休所。到目前为止,军队投入的建房经费累计已达 50 多亿元,建成老干部住房 8 万多套,使绝大多数老干部得到了妥善安置。去年,军委又决定对六七十年代修建的 387 个老干休所进行整治改造,以保证老同志住房的安全和舒适。空军政治学院干休所,面对老干部居住在 30 年代修建的破旧房屋的严峻现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利用生产创收的经费打响了旧房改造的攻坚战。他们为老干部修建的一栋栋新楼房,质量优、样式新,使老干部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成为上海五角场一带的“样板房”。在第二炮兵保定干休所,有几位闲不住的干部,他们一心扑在干休所的营院建设上。一片真情,几番辛苦。如今这个干休所已成为花园式营院。北京军区政治部杨闸干休所用短短几年时间,整顿室内设施和室外环境,取得了一流的好成绩。某集团军大连第七干休所的营院,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大连海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评为全军先进干休所。不能亏待了他们
在军委的关怀下,对老干部的医疗实行了重点保障。军队医院专门编设了老干部医疗床位,干休所普遍建立了卫生所,并在远离体系医院的干休所建立了中心医疗点。全军干休所已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医疗服务队伍,基本保证了老干部常见病的医疗和保健需要。沈阳军区对老干部实施了医疗重点保障的“松鹤工程”,从医院到干休所,从患病医疗到预防保险,从标准医疗经费保障到各级多方筹集经费建立医疗资金,形成了多方紧密配合的医疗服务网络。沈阳军区司令部第三干休所在每个老干部家里都安装了 SOS 急救报警装置,只要老干部发出急救信号,医务人员就会做出快速反应。车辆是老干部的重要交通工具。总部已经为全军离休干部配备车辆 9000多台,在近 3 年拿出 5 亿元基本配齐编制车辆的基础上,从今年起,每年又将拨出专款用于老干部的车辆更新。前不久军委又作出决定,为红军时期的军职和抗战时期正军职老干部配备专车。海军上海水电路干休所,是全军最大的干休所之一,安置老干部 500 多户。尽管按编制配备了车辆,但仍然满足不了老同志的需要。为了解决老干部用车紧张的问题,这个干休所一次性拿出 200 万元,购置十多辆汽车,较好地保障了老干部的乘车。良好的通信是老干部的“生命线”。军队为每户老干部安装了电话,第二炮兵和南京、沈阳、成都等军区还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使老干部电话基本上实现了程控化。全军各干休所都建起了老年活动室。各种球类、棋类比赛在这里进行,春游、钓鱼等活动由这里经常组织。成都军区老战士艺术团每年都要深入基层为部队演出。海军老干部自编自演的“海军军服系列”节目,获得全军性的大奖。在中央电视台和许多省市电视台的节目里,经常能看到老战士在文艺舞台上的身影。他们离休不离岗,在安度晚年的同时,依然向社会发出真诚的光和热。当年高唱抗日战歌,在延安学习后奔赴战场的热血青年,而今顶着一头白发,又唱着时代的新歌走进了老年大学。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始建于 1986 年,学员都是西安地区军队干休所的离休干部和他们的夫人。10 年来,先后有2100 名学员在这里毕业。目前,全军自办和与地方联办的老年大学,已有 130 多所,在校学员近万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干休所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默默奉献的人
在军队调整精简的情况下,配备了一大批干部、战士到干休所工作。竭诚为老干部服务,是干休所工作人员始终遵循的宗旨。许多同志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老干部事业。林正书,英年早逝诚悲痛,精神风范昭后人。这位沈阳军区普普通通的干休所政委,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老干部,最后倒在了为老干部服务的岗位上,被老干部亲切地称为“军中孔繁森”。沈阳军区空军长春南湖干休所政委荣守田,甘愿为共和国的功臣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被空军树为“雷锋式的好干部”。山东省青岛警备区第四干休所水电班长、专业军士卢兆法,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冰雪严寒,只要老干部需要,随叫随到,再苦再累再脏也不怕,被老干部亲切地称为“穿军装的徐虎”。有人觉得干休所里的工作,不就是打扫卫生,烧火做饭,送送粮油副食、煤气和报纸,对老人陪个笑脸吗?其实不然,这里有个优质服务问题。优质服务很有“学问”,而“学问”首先来源于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成都军区后勤部昆明西站第一干休所政委缪辛和,十几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干部的信赖,当选为云南省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某集团军青岛干休所党委书记、政委徐会堂,对老干部胜过对自己的父母,被老干部亲切地誉为“竭诚服务的带头人”,被评为全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扬州军分区第三干休所所长蒋国龙,是位勤勉自律、无私奉献的好所长。10 年前,他上任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来给老干部当儿子的。”之后他一直以赤子之情,真心、热心、细心、耐心地为老干部服务。老干部们说:“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亲生儿子也未必如此。”去年,南京军区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有个叫苗健亚的战士,十几年来他一直工作在总后勤部武汉赵家条干休所。他视老干部如亲人,先后护理患病的老干部 60 多人,料理 35 名老干部和遗孀的后事,曾 13 次被上级评为先进,14 次立功受奖,被破格提拔为干部。总政北京车道沟干休所多年来坚持服务上门,服务到家,受到老干部的广泛好评,该所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全军各干休所紧紧围绕竭诚为老干部服务这个根本,积极稳妥地探索服务管理工作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新疆军区济南干休所逐步形成了老干部自我服务、家庭自觉服务、干休所周到服务、借助社会力量服务的“四位一体”养老途径。山东省泰安军分区第二干休所积极探索经济管理手段,改革服务管理办法……这些改革,有效地加强了干休所的全面建设,提高了服务工作水平。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军履回望》作者简介
张明刚,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陆军少将军衔。现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军官。曾打过仗、反过恐,打仗时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反恐时,任武警新疆总队少将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政法委书记。
【读者感言精选】/曹慧民、李光
按:1997年,将军作家张明刚受命参与策划摄制大型电视纪实片《火红的晚霞》上、下集,并主笔撰写解说词。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第一、七频道播出后,反响热烈,深受好评,纷纷要求重播。这里选用的一篇感言,是当年的评论文章之一,发表在1997年8月7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
北京读者曹慧民、李光:
为晚霞而歌
——评大型电视纪录片《火红的晚霞》
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火红的晚霞》,以“晚霞”这一意象为喻体,热情讴歌了一大批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离休老干部壮心不已,无私奉献的光辉风采。它不仅写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也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这支冲出云层,从天边一簇晚霞中飘飞出来的壮歌,一下子把老人们、年轻人、孩子们吸引到了电视机旁。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从那闪动的画面上,读出了奉献,读出了壮美,读出了崇高,心灵因之产生共鸣、振奋!一日之内,日出日落。日出而“江花红万里”,日落而“为霞尚满天”。古人唱晚,常以哀婉、悱恻打动人心,留下不少传世的名篇佳作。该片的编导者们也唱晚,唱人生之晚,却从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壮美。你看天边那簇晚霞,曾经也是朝阳,在她将全部光热释放出来之后,便悄然隐落,拼尽力气,把最后的光彩与美丽洒向人间。当画面上出现红军战士冒着弹雨硝烟,爬越铁索桥的情景时,片中传来动人的主题歌:“天上的太阳有升有降,啊,不变的是那无私的释放,释放生命的能量。”此时,一股很强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顷刻间浸透了我们的灵魂。在浩渺的宇宙和广阔的生活中,美好动人的东西,常常转瞬即逝。这一闪为时虽短,却光彩照人,其中蕴含了无限的伟力和深邃的启迪。编导者们让晚霞的自然之美和老战士的精神之美融会,紧扣老战士“壮心不已、无私奉献”这一主题,满怀激情地礼赞“本色”的火红。在这里,老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附于“晚霞”得以寄托,“晚霞”这一意象又因这一思想点化而得以升华。《火红的晚霞》第一次用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将镜头摇向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离休干部休养所。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一个特殊的“营区”。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是悲哀的,有了英雄不懂得敬重,也是悲哀的。在这些老战士为了中国革命的事业奋斗了大半生以后,共和国没有忘记他们。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们得到了妥善安置和照顾。人们懂得,让这些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正是为了让他们的光和热得以拓展,让人类的一种宝贵精神得以延续。因此,我们看到,在干休所静谧安适的氛围中,也有悲壮与牺牲。林正书、徐会堂、蒋国龙等一批老干部工作者,全心全意、鞠躬尽瘁,他们的无私奉献,让人们联想到这是大地对“晚霞”的回报,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人们在更深的层次上看到了“大地”的无私,“晚霞”的壮美!《火红的晚霞》分上、下两集。如果诗意地去诠释,上集可谓:晚霞情怀;下集可谓:大地恩情。作为“英雄的颂歌”,上篇让人们更多呼吸到了英雄的气息。它从另一个领域,另一个生命阶段,展现了老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在五台山区,“农机八路”张玉楼,担当义务修理工 17 年。在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战斗了 30 年的老八路庞龙,离休后毅然回乡,帮助乡亲脱贫致富。在滹沱河畔,老红军刘九令带领全家人,在干旱的荒滩上,建起了 2 万多亩果园,乡亲们亲切地称那里为“红军果园”。还有古稀之年戴上博士帽的谭培福;笔耕不辍,用心血撰写回忆录的高玉宝;义务创办油墨厂,自己分文不取的于建祥……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透过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画面,红军本色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看到此,我们不禁感叹:那一缕晚霞何其美啊!一位战士看过此片后写信给解放军报社诉说心声:“《火红的晚霞》是对革命者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的最好注释。以前,我自以为很了解我们的前辈和英雄,其实,这部大书我们要用一生一世去读!”一位干休所的老干部打电话给电视台说:“感谢你们播放了这部好片子。它告诉我们,在今天,保持红军的本色是多么至关重要。这是一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优质食粮!是一首高亢的正气歌!”随着《火红的晚霞》在中央电视台的重播,它还会在亿万观众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去探寻他们心灵的振奋,去巡视他们目光和神情里的激昂。可以这样坚信,在火红晚霞的照耀下,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朝阳!(本文作者曹慧民、李光时任解放军报记者)
~~~~~~~~~~~~~~~~~~~~~~~~~~~~
点击此处进入“学友商务”
总有一款适合您!
~~~~~~~~~~~~~~~~~~~~~~~~~~~~
主 编:徐广全 王永祥
执行主编:韩 宾
点击上图右上角,随后点击“允许”,
即可进入华夏诗社
《华夏诗社》由王洪平先生创立,他出身军旅,曾任职于著名央企和上市企业高层,以诗歌表达情感,用文字记录成长,愿在诗歌道路上不断探索和修行,热忱欢迎文友的赐教,期望通过交流分享,广结文学诗友,共同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图书馆、超星集团与《学友周报》携手开展“银龄阅读 书香为伴”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强力推荐!!!各类图书、期刊、讲座、绘本、听书应有尽有,助力全民阅读!点击上方“超星读书”小程序,
即可进入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电子图书馆,
获取您所需电子图书资源!
喜欢请转发“分享”给你最爱的朋友吧!
别忘点文章下方的“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