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交通写真》的背后故事,由“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在1939年至1945年间在中国北部西北部拍摄,并由会社管理着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铁路、公交、船舶等交通网络。
这些照片中,尽管战争的痕迹并不明显,但华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状况、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及文物等内容却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近3.5万张照片在战后的混乱时期被委托给京都大学保管,现藏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在2019年,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举办了一次特别展览,公开展出了部分照片。同时,这些照片也全部对公众开放,并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在整理“华北交通写真”的过程中,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发现了其他的照片内容。其中包括桑原骘藏(后任京都帝国大学文学系教授)在中国留学期间(1907-1909)拍摄的照片(载于《考史游记》弘文堂书房,1942年)。大观日知录已经对这些照片进行了编辑发布,并收录在《百年旧影:1908年,日本学人的东蒙古纪行》等作品之中。此外,还有曾任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研究员的贝塚茂树(后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于1936年9月拍摄的照片,这部分照片被命名为“贝塚写真”。贝塚茂树是一位东洋历史学家,被誉为日本中国古代史学、甲骨文研究的先驱之一,他与吉川幸次郎、桑园武夫并称为京都大学三杰。然而在以前的各种介绍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他在1936年9月还有这样一段在中国的调查和拍摄工作。“贝塚写真”这组照片共有200张左右,大观日知录也将陆续编辑发布。这次刊发的是贝塚茂树在山东淄川拍摄的照片。这一系列照片不仅展现了华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也为我们了解贝塚茂树在中国的调查和拍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总之,“华北交通写真”是一组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记录了华北地区的交通发展,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开元寺大雄宝殿。开元寺也被称为大佛寺和普照寺,位于淄川古城的东北角。原来的寺庙里有一尊高约一丈的石佛,因此俗称为“石佛寺”。此外,寺庙中还有一座高大的佛塔,它是古淄川八景之一的“禅林峻塔”,也被称为“塔寺”。这座塔在寺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古淄川的标志之一。
北郊蒲家庄的蒲松龄墓地前,曾经有一块立于清雍正三年(1725)的墓表碑,但在1966年,该碑不幸被毁,同时,墓室也遭到了破坏,殉葬的器物被掠夺一空。
蒲家庄满井堂(龙王庙)的历史遗迹。被称为柳泉的泉眼,位于蒲家庄东侧约百米的山谷中。据传,古井中常年有清泉涌流,即使在干旱的年份,井水也不会干涸,因此被称为满井。井的四周种植了百株翠柳,因此也被称为柳泉。据传,蒲松龄非常喜欢这里,甚至自称为“柳泉居士”。另外,满井堂附近还有龙王庙等古建筑,这些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黌山远望,郑玄读书处
贝塚茂树曾于淄川拍摄了一张留影,这处地方曾是历史文化名山——黉山的所在。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著名军事家鬼谷子曾隐居此山,建书院、讲学、授徒。他的弟子们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都曾不远千里来此求学,名声远扬天下。汉代儒家学者郑康成游学淄川时,被黉山的神奇钟秀所吸引,在此建立了书院,教授了500名学生,吸引了四方文学之士前来学习。在此之外,还有几张零散的器物照片和一张济南照片附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