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修炼中,最讲究的是用意不用力。
很多初学者对此极不理解。既然太极拳是一门武术运动,是要用来对敌作战的,不用力却又如何对敌发起攻击?
很多人带着这样的疑惑来练习太极拳,以至于练了一辈子,却终生无解。
这正是很多人一直练不好太极拳的一大魔障。
那么,用意不用力这句话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太极拳的什么秘密呢?
其实,这句“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身法修炼的不二法门!知道了这一秘密,也就打开了用意不用力的总开关,从此一通百通。
因为判断一个人太极拳-的造诣,首看其身法是否达到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而太极拳身法的入门,必须从用意不用力开始修炼。否则无法避免将传统太极拳练成体操的现象,无法避免常年练习,却出现肌肉僵硬,动作停滞,呼吸憋气等现象。当然,用意不用力的修炼,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用意在肌肉放松上
初学太极拳,先需心静。心静后,其意识关注于动作的放松柔和,感觉手臂轻起轻落,迈步轻提轻放。有意避免局部肌肉的僵硬,逐渐领悟太极拳之轻灵。
第二,用意识引领尾闾中正和外三合阶段
这是修炼太极拳身法的最关键环节。身法的协调完整,首先需从尾闾中正入手。需要太极拳练习者有意识的调正脊椎,改变日常生活中低头弯腰的不良习惯。
同时,松肩坠肘,涵胸落胯,使身体重心稳定。呼气时有意识的将尾闾骨插地,周身放松舒展,意识需要时时刻刻注意尾闾中正的要求。随后,逐渐用意识专注于“手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要领,达到手法眼法步法和身法配合,周身协调的境界。
第三,用意在腰为主宰
这一阶段要“刻刻留心在腰隙”,将意识严格关注于太极拳动作的瞬间:其四肢由两腰带动,由腰领肘入手,逐渐达到四梢。这是太极拳由松入柔的基础,同时,气血循环功能得以非常显著的增强。
第四,用意于转关处
此时行拳,须意气沉着,以“柔如百折若无骨”的标准检查自己在不同姿势,不同方向运动时,也就是在转关处,各关节是否能够灵活柔顺?是否达到圆转自如?其一举动便一气相连,四肢百骸轻灵无碍。
第五,用意于节节贯串
主要是体会:根在足,主宰于腰,而形于手。这是内劲生成的路径。此时,以意识引领姿势,按照梢节领劲,中节相随,根节催动的要领,达到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串的要求。
第六,用意于气沉丹田
由前期用意不用力的肢体练习过程,转换到以气沉丹田为主,以增加呼吸的深度,元气逐渐凝聚于丹田,自身重心得以稳固,腹中也常常会伴随发烫,充盈等正常现象出现。意识转变更加灵敏,有意识的感受肢体伴随呼吸而产生的压力收缩,逐渐进入体松气固,安舒凝神的内功太极拳状态。所谓“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是也。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