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修复治理典型案例集(第一批)丨盐池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文摘   2025-01-09 15:46   宁夏  

前   言

近年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把呵护好“一河三山”作为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按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多样性维护、融合性发展”的思路,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的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由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管理的转变,由生态保护修复参与者到先行者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生态保护修复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

为充分展示近年来全区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的成绩,全面总结推广生态修复项目治理经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政厅在全区范围内征集了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特点、生态问题类型、治理修复方式、项目运作模式等因素,筛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案例予以推广,供各地学习借鉴,努力扩大全区生态优势,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成果,坚决筑牢祖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废弃矿坑变良田 矿山复垦惠民生

——盐池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摘要:盐池县以生态修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把推进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新增耕地紧密结合,积极争取自治区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支持,部署实施盐池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治理面积766.48公顷,其中新增耕地188.74公顷,按照“腾空间、优生态、增耕地、提风貌”的思路,把废弃矿山变为绿景良田,走出了一条由私挖滥采到科学治理,再到合理利用的和谐共赢好路子。

基本情况


盐池县冯记沟乡雨强村沙石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在开发初期,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私挖滥采等现象严重,形成了成片历史遗留废弃无主矿山,生态环境恶劣,地形地貌和原生植被严重破坏,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为保护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盐池县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政厅支持,重点实施了盐池县雨强村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二期),建设规模180.96公顷,将生态修复与新增耕地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让废弃矿山变为千亩良田,曾经满目疮痍、环境恶劣的矿坑再现勃勃生机。


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
主要做法


(一)统筹布局,科学安排修复工程内容。加大基础调研力度,对项目区周边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植被种类、植被分布、土壤条件、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现场交通等开展详细调查,全面摸清项目区存在的问题症结,自然资源部门会同乡镇政府、技术设计单位,共同研究确定项目区治理方向,制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根据项目不同地块环境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分别采取固体垃圾清运、表土剥离、废弃矿坑回填平整等地形地貌整治工程,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配套灌排设施等农田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裸露土地复绿等生态恢复工程,确保项目整体实施效果。

(二)因势利导,精准采取保护修复措施。项目设计和实施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精心保护好利用好原有水资源、水环境。对项目区内4处历史矿坑积水形成的较大坑塘水面,根据现状情况全部予以保留,并规划为小型湿地。依形就势对边坡进行修整,通过铺设生态袋方式增加坡面草本、灌木群落密度,提高坡面抗冲刷能力,阻拦雨水径流对泥沙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在湿地周边,适当种植乔木、设置围栏,消除安全隐患。4处小型湿地保留和提升,显著改善了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有效满足项目区农田排水需求,减少土壤盐渍化风险,还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了条件,为项目区生态工程用水提供了水源。


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

(三)助农益农,推动修复成果持续增效。项目实施中,把帮助农民增收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将修复地块与周边耕地统筹考虑,为雨强村新增耕地2227.3亩,全部采用滴灌方式灌溉,纳入盐池县占补平衡库用于补充耕地。为确保新增耕地稳定耕种,长期发挥项目实施效益,盐池县自然资源局与冯记沟乡人民政府签订管护协议,雨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租赁方式流转给农业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开展规模化种植,形成县、乡、村、经营者共同监督、管护、利用的良好局面。

取得成效


(一)有效改善周边环境,实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未利用地进行开发整治,消除了38处历史遗留无主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植被6914亩,有效增加耕地面积2666.85亩,保留提升小型湿地4处,增强了区域抗御自然灾害、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能力,遏止了项目区土地荒漠化趋势,维护了区域生物多样性,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二)切实增加耕地数量,形成矿坑修复有效模式。以高标准农田为建设标准,通过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排设施、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田间管网自动化及信息化建设,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水利灌排设施齐全”要求,实现了水利道路网络化、土地耕作规模化,增强了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为后续生态修复和扩大补充耕地来源提供了可行途径,积累了有效经验。


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

(三)有力提高土地收益,联农带农作用充分发挥。通过项目实施,稳定扩大粮食产能,年产值增加30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0万元,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扎实基础。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流转的实际需求,兼顾流转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实现企业、集体、农民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宁夏自然资源
宣传宁夏自然资源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情况;宣传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自然资源领域重大工作部署情况;宣传宁夏自然资源领域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社会,维护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及成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