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传统文化之光
体
仁
校
区
“走进鲁班工坊”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工匠精神深植少年儿童心中,引领他们体验“劳动技艺之乐”,感受“传统文化之意”,感知成长美好,心怀“文化自信”, 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季节里,青阳实验小学体仁校区组织五年级学生前往世盛老红木家具厂开展主题为“匠心传承 点亮传统文化之光——‘走进鲁班工坊’”的校外劳动实践活动。
01
看,精雕细琢见功夫
阳光明媚,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世盛老红木家具厂大门,走进展览大厅,立刻被那古色古香,充满东方韵味的摆件迷住了。小到各种摆件,大到细腻的皇宫椅、古朴的罗汉床、精致的根雕作品无不做工考究,高贵典雅。最吸引孩子们目光的是那红木根雕版《清明上河图》。这件作品以红木为材,雕刻细致入微,每一根线条,每一笔雕琢仿佛在向参观者讲述着清明时期的繁华盛景。孩子们边走边看边赞叹,被雕刻师傅精湛的技艺所折服,更被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打动,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02
听,传统技艺记心中
孩子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鲁班木工文化馆。讲解员不但详细介绍了世盛老红木的企业发展历程还生动讲解了选材、开料、烘干、雕刻、上漆等传统工艺。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从而得知世盛老红木是从一个传统的手工作坊起步,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发展为红木家具行业的知名品牌,更是明白了正是世盛老红木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对年轻工匠的培养,才不断推动了鲁班工艺的传承与发扬。这次倾听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理解、新认识,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03
做,榫卯拼装承匠心
带着期待与兴奋,孩子们踏入了鲁班工坊这片充满神秘与创意的天地,他们看到了鲁班时期制作木器的场景,见识了各种具有年代感的鲁班木工工具。通过工坊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他们了解了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棒卯结构,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亲手拼拆小方凳,感受榫卯结构的精妙与神奇。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笑颜开,在反复尝试中逐渐掌握了榫卯结构的拼拆技巧,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却溢于言表。拼装完成后,老师评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学生,授予他们“匠心小木工”的称号,并举行了简短的颁奖仪式。
这次“沉浸式”的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匠人精神的内涵,那种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对创新的不断探索,都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04
讲,工匠精神代代传
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喜悦离开了鲁班工坊。参观活动结束后,五年级各班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总结和分享他们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班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孩子表示此次走进鲁班工坊的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有孩子谈到,在拼装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带来的成就感。更多的孩子则认为,通过参观红木艺术展示区和亲手制作手工作品,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五(1)班 张桐桐
一走进艺术馆,馆内品种繁多的红木,让我十分震惊。这次的活动,让我知道了许多有关于红木的知识,我还亲手拼装了一把木椅,并且懂得了榫卯结构,掌握了红木的拼装技巧。从中也让我知道了做事要学会合作,互相帮助。
五(1)班 阮景圣
老师带我们去世盛老红木艺术馆,令我大受震撼,现在也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我们利用榫卯结构拼装凳子,体会到中华木工的艺术、文化、内涵的三重优秀,也让我知道了红木的由来和工匠的智慧。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五(2)班 王学泽
通过参观世盛老红木艺术馆,我了解到了百宝嵌、景泰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鲁班工坊,我们学习了榫卯结构,还亲自制作了小板凳呢,真是开心极了!通过亲自动手,才真正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匠心精神”。这次活动既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唤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2)班 唐俊宸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世盛老红木艺术馆,里面的红木家具件件精美华丽,令我大开眼见,同学们看了都赞叹不已。负责为我们讲解的丁老师,从巧匠鲁班讲到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从红木的来源讲到榫卯结构,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太有意义啦!
五(3)班 吴欣潞
进入大门,来到大厅,巨大的木雕“清明上河图”令人震惊。从这里我见识到了红木家具的美,也了解到了世盛老红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鲁班工坊里,我们体会到了榫卯工艺的精巧,又体验了一把做木椅的乐趣,实在是又好玩又涨知识!
五(3)班 瞿梦宸
这一次劳动实践,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红木家具:有光鲜亮丽的红木沙发,有立体根雕——清明上河图,有闪闪发光的南宫椅,有长着“三眼皮”的林枝,有巨大的千工拔步床。从中,我认识了伟大的木工鲁班,还和同学一起拼装了一把木椅,感受到了古人们智慧。这次活动,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
活动圆满结束,但这次活动所留下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它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匠心精神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
”
供稿:丁晓华
编辑:谢 烨
审核:孔德宇、万仕选、邓晓琴
发布:谢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