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何时无骗

文摘   2024-11-29 00:16   陕西  

比起慈悲的布道,充满仇恨的阴谋论更能提升人类的参与度。所以,为了追求用户参与度,算法就做出了一个致命决定:传播愤怒。——尤瓦尔·赫拉利《智人之上》

1.国企的诱惑

人们对央国企的高福利感到愤怒,却又趋之若鹜。

当一种愤怒的情绪遭遇可能的诱惑,愤怒将转变为跪舔,并且变本加厉。

一个当初对分配不公感到有多愤怒的人,在面对央国企的铁饭碗时候,就有多卑微。

这说明了啥?

人啊,也就那么回事,谁也别说谁。

两根金条摆在面前,哪一根更高尚呢?

我们的社会里,所谓“金条”无处不在,所以这样的天下不可能无骗。

骗的就是那些愤怒的人——他们的情绪最激烈,他们的渴望最强烈。

利令智昏、色令智昏、“编”令智昏……

在欲望面前,理智算个毛。

今年破获了“毕业生就业特大系列诈骗案”专案组成员、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的一位三级警长向记者坦言: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已注意到,短视频平台出现了不少宣称能介绍国企、央企、党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内容。

“中国邮政3万个编制岗”“华润集团扩招3万大学生”“中国中车开始疯抢大学生,年薪18

这些信息只是“诱饵”,有人咬钩之后,噩梦就开始了。

少则数十万,多则百多万,在这起特大案件中,花钱“买工作”被骗的受害者已有200人。

这只是冰山一角。

2.致命的算法

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感慨年轻人托关系进国企被骗了几十万。

评论区立刻有人说出那套老词——是他没找对人。

“找对人”,多么恶心的三个字啊。

它的潜台词不是“诈骗可耻”而是“您丫活该”“您有这钱不如找我啊”……

我对于想要走捷径而不惜代价的人并不同情,但我的道德观要求我起码不要落井下石。

但事实却是——十个人里大概有十八个深信“找对人”的价值,并且对于没有“找对人”的人嗤之以鼻(更像是一种愤怒,心想傻子这么多为啥自己没骗到一个)……

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最致命的道德观——人人厌恶找人,人人又不得不努力“找对人”。一种延续了千百年的“找人哲学”深深地诅咒着这片土地,它总是因此摇摇欲坠,因为在根子上就缺乏一块稳固的基石,一眼望过去,写满了“找人”……

比这更致命的是——现在又有了“算法”。

如案件中受害者所言,他在短视频平台上看过一次这种视频,之后就总是刷到。

刷得多了呢,就建立起了与传播者的某种“信任”。

算法就像一把危险的钩子,在芸芸众生里勾出了“目标客户”。

花钱、下单、等待、被骗……

就像尤瓦尔·赫拉利说的那样:

仅仅讲一个虚构的故事,并不是说谎。所谓的说谎,是你不但讲述了虚构的故事,还想假装这是在呈现现实。

这就是算法日复一日正在做的事情,明明在虚构某种事实,还极力暗示这就是事实,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它每天都在说……

每天都在传播的信息,并不是真相啊。

算法不管,它认为那就是真相。

在算法这里:通过平台“找对人”,就是真相。

即便在警方破案之后,算法的这种“算法”,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算法比独裁者更可怕,因为它太冷静了,它没有感情,它决定传播某种信息,仅仅是它凭借“大量的数据”支撑了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对的。

其实算法传播虚假信息并不是“对的”,而只是算法想要的。

算法没能力判断人类是非,只有人的情感与经验能够支撑“大是大非”,算法充其量不过是在强化某些人心里面的某种“偏见”,偏见本来就是“错的”却被算法与人一起共谋坚信是“对的”。

对个鸡毛啊。

我们真的找人办个事就知道是咋回事了,根本就不是什么“找人”“找对人”,而是——大多数正常人、善良人根本付不起那种找人办事的“代价”。

那个代价,可不是几十万这么简单,而是伴随终生的麻烦与陷阱——即便今天真的把事办了,总有一天这个代价还是会找上门来,这一辈子就活在庆幸与惶恐之中吧,永无宁日。

这叫什么“找对人”呢?如果要找,只能找上帝,找菩萨,找阿拉……只有这些“人”或许不会找你的麻烦……

3.天下何时无骗

为啥信息越发达,骗子就越猖狂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穷人总是幻想皇帝的锄头是金子做的……

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傻子太多,而是这样的穷人太多。

为啥这样的穷人多啊?因为资源分配不平衡。

穷人根本没见过皇帝,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于是只能幻想。

骗子这不就抓到机会了嘛。

都说央国企福利好,到底有多好啊?真有那么好吗?就没有不好吗?

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是道听途说,把铁饭碗想象成了金锄头。

实际上,它根本就不是锄头……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

资源分配到达某一条平衡线上之后,我相信天下无骗。

而现在,我们距离这条线,还很远很远。

好日子好好过
与您一起,笑看时事风云,共享欢乐时光。联系小编:nyyr12345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