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养老穴为手太阳经之郄穴,手太阳经于缺盆部支脉处向上分为两支,一达目外眦,一支上行目眶下(颧髎)斜向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经相接,正如《百症赋》中所云养老穴擅治目疾;光明穴,名昭其义,有“光明,光彻明亮”之意也。(编辑/王杏匀)
“远道取穴”治疗近视案
作者/奚向东等
姓名:丁某
性别:男
年龄:18岁
初诊时间:1997-07-04
主诉:视物模糊,能近怯远(近视)2年余,加重1个月。
病史:患者2年来用眼疲劳过度而致视物模糊,能近怯远,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多看书则目糊而痛,遂来我院针灸科就诊。
查体:视力检查:左眼0.3,右眼0.3,舌淡,苔薄,脉细弱。
中医学诊断:能近怯远。
现代医学诊断:近视。
针灸治疗:
治则:通络明目止痛。
处方:养老、光明。
治疗经过:取上方穴位常规消毒,行平补平泻手法。右手持针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施以前后均匀捻转,不单向捻转,指力均匀,频率60~90转/分钟,反复操作1分钟,留针30分钟,针刺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
嘱患者回家自行按摩眼周穴位睛明、攒竹、阳白、承泣、四白,并嘱患者注意用眼卫生,多眺望远处景物,避免用眼疲劳过度。治疗1个疗程后,视力恢复到右眼0.8,左眼0.8;治疗2个疗程,双眼视力均恢复到1.2;后坚持治疗1个月,双眼视力均恢复到1.5。随访3个月,症状无复发。
【按语】
近视是指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不正,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为特征。目前,青少年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逐年增高,多由于青少年学习姿势不端正,长时间看电视或电脑用眼疲劳,使睫状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形成。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较早,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七窍门》称本病为近觑;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和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又谓其视近怯远症。
中医历代医籍对本病之病因病机有诸多论述: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目不能远视乃“劳伤脏腑,肝气不足”所致。王海藏则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审视瑶函》除继前人不能远视为阳不足之说而外,还指出近视可因“肝经不足肾经病”,并提到“察受生成近觑”,“久视伤睛成近觑”等,其认识更为全面。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指出:“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现代中医眼科学讲义》说“眼之所以能视万物,是由于脏腑精气上注于目”才能神光充沛,视物正常。
总之,近视乃多因心阳不足或脾虚气弱,目光不能发越远处;或因久视伤血、竭视劳胆、肝肾亏虚,目失濡养,以致光华不能及远而仅能视近。
本案中程老所取养老穴为手太阳经之郄穴,手太阳经于缺盆部支脉处向上分为两支,一达目外眦,一支上行目眶下(颧髎)斜向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经相接,正如《百症赋》中所云养老穴擅治目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亦有:养老“治目视不明”,故取之调气活血,舒筋散寒,通络止痛。
光明穴,名昭其义,有“光明,光彻明亮”之意也,为足少阳胆经之络穴,有联络肝胆两经气血的作用,可同治肝胆两经之病,《灵枢·脉度篇》云:“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说明肝与目有密切联系,肝与胆相表里,胆经循行在头侧部及目外眦,胆经气血至此穴后变为纯阳之气,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近视乃因阳气不足而光华不能外越,故针取本穴疏肝解郁,以宣畅肝胆经脉之壅滞,调和气血,使人心情愉快,眼复光明的作用,自古以来就深受医家推崇,为治疗目疾之要穴。
现代学者所做的针刺光明穴对眼循环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光明穴可以使视网膜中央动脉扩张,血流速度增加,提示可增加视网膜的循环血量。可见无论从中医学还是现代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针刺光明穴均可以激发经气,可以使眼部气血运畅,使眼睛得到充足的精微濡养。二穴相配上病下取,远道取穴,共奏明目之功,为程老治疗近视常用对穴。
本案中程老嘱青少年患者,注意用眼卫生,多眺望远处景物,避免用眼疲劳过度,并坚持自行按摩眼周睛明、攒竹、阳白、承泣、四白、瞳子髎、丝竹空等穴。
其中睛明穴能通络明目,治近视、色盲、视神经萎缩、夜盲;攒竹穴治近视、流泪、结膜炎、眼睑震颤;阳白穴治屈光不正;承泣穴治近视、散光;四白穴疏肝利胆、祛风明目、治目赤肿痛、目翳;瞳子髎治屈光不正、夜盲、角膜炎;丝竹空穴用治视物不明。研究发现,长期自行按摩上述诸穴,可增加眼周动脉供血,改善供血障碍,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使眼底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解除睫状肌疲劳和痉挛,改善眼肌营养状态,恢复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视力也因此能得到提高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