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真传!江浙民间打灯火疗法,治疗数十种疾病!

健康   2024-11-18 20:03   湖北  

  灯芯草灸又名灯火灸、灯草灸、油捻灸、爆火疗法等,江浙民间还称为打灯火。是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灸灼病变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法较早的记载见于元·危亦林之《世医得效方·沙症》,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六》中对所治病证作了颇为详细的介绍,清代陈复正对灯火灸法评价甚高,认为是“幼科第一捷法”(《幼幼集成》)。但本法长期以来更广泛地流传于我国民间。自70年代后期起,本法逐渐引起针灸工作者的重视,临床报道日益增多,治疗范围亦不局限于儿科。

  其法分明灯灸、阴灯灸、余热灸三种。明灯灸方法:将点燃的灯芯草慢慢地向穴位移动,并稍停瞬间,待火焰略变大,则立即垂直点触于穴位上,随之发出清脆的'啪'声,火亦随之熄灭,一般1次1~15壮。此法多用于治疗急性病和急救用。阴灯灸方法:施术者左手持点燃的灯芯草,左手拇指压一下点燃的灯芯草,利用拇指温度压在病人的穴位上,每穴施灸2~3次。此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科疾病和慢性疾病。余热灸方法:用灯芯草1~3根浸油后点燃,待灯芯草烧燃后即把火吹灭,利用灯芯草的余热点在病人穴位上。此法常用于治疗腹泻等疾病。 



  【操作方法】 

  一般操作法:选定穴位之后,用龙胆紫药水或有色水笔作一标记。取灯芯草3~4cm,将一端浸入植物油(麻油或豆油)中约1 cm,取出后用软棉纸或脱脂棉吸去灯草上的浮油,以防油过多点燃后油珠滴落造成烫伤。 

  施术者用拇食二指捏住灯心草之上三分之一处,即可点火,但要注意火焰不可过大。然后将灯火向穴位缓缓移动,并在穴旁稍停瞬间(此时浸油端宜略高于另一端,或呈水平状,以防火焰过大),待火焰由小刚一变大时,立即将燃端垂直接触穴位标志点(注意:勿触之太重或离穴太远,要似触非触,若接若离),此时从穴位处引出一股气流,从灯心草头部爆出,并发出清脆的“啪、啪”爆淬声,火亦随之熄灭。有的不灭,则可继续点灸其它穴区。灸火顺序为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身后四肢。点灸次数宜灵活掌握,一般3~5日一次,急性病可每日1次(但须避开原灸点),5~7次为一疗程。 

  特定穴操作法 

  1.取穴:特定穴A:在大椎穴区域。为全身疾病的反应区域。在此区域寻找阳性病理反应点,表现为局部压痛、皮下条索状结节等。下同。特定穴B:第七胸椎下至阳穴区域,是背部疾病的反应集中区。特定穴C:三阴交区域,是腹部疾病的反应集中点。 

  2.方法:取准病理反应点,将灯心草一端浸入植物油内,术者用拇食指捏住灯心草上1cm处,将火点燃,待火焰略变大,立即垂直触点穴位,此时发出一声“啪”的爆淬声,一般每穴每次淬一淬即可,个别可视病情淬2至5淬。即淬成∴形或::形,视病情况而采用每日1次,2日1次或1周1次。多数疾病灯火淬特定穴,随阳性反应点不断缩小及消失,疾病就显效至痊愈,反之则预后不良。

  【主治病证】 

  本法适于各科病证治疗,如头痛、胃脘痛、胸痛、腰痛、痹证、疝气、外感、鼻衄、瘰疬、肉瘤、湿疹、月经不调、带下、痛经、乳疾、等病证。对流行性腮腺炎、小儿消化不良、惊厥、呃逆、腹痛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网球肘等更为常用。


  【注意事项】 

  1.本法灸火处多有小块灼伤,要保持清洁,以防感染,灼烧部位治疗12小时内忌沾生水,灸后3日内不宜沾生水。 

  2.灯心草蘸油要适量,以不滴油为度,否则容易滴落烫伤皮肤。 

  3.对儿童体质敏感者,体弱及颜面,眼眶周围等部位,灼炷要小,灼爆要轻,壮数要适当,不可太多;头为诸阳之会,若多淬必会头晕几个月,切记。 

  4.动脉浅表部、大静脉浅表都、孕妇腹部均不宜点淬。 

  5.如遇毛发处最好剪去,淬灸后要保持穴位皮肤清洁,以防感染。

  6、久病体弱、患消耗性疾病及小儿糖尿病的患儿忌用。

  7、有实热症,出现烦躁、口渴及急性发热性疾病时不宜用本法。

  8、灯火燋法后局部皮肤有散在小米大小的黑点,3天左右多能自愈,不会留下痕迹。


    

 

  【临床应用】 

1.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取穴: 

  主穴:角孙、腮腺点(耳穴,位于耳部肾穴与小肠穴之中点)。 

  配穴:大椎、阳溪、少商;下屏尖、耳尖、耳根(均为耳穴) 

  治法:常用穴每次只取一穴(一般为角孙),如常用穴效不显,改取备用穴1~2个,均取患侧。但耳尖穴均取双侧。嘱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不合作者家属帮助固定位置。先将角孙穴附近头发剪去,并在角孙穴处做一记号。将耳廓向前折叠,耳尖正上方入发际处用圆珠笔点一下作标志。选用粗直的灯芯草并将其剪成1cm左右节段放入麻油中浸透,用软棉纸吸去灯草上的浮油,用摄子夹住灯草一端,然后点燃另一端慢慢向穴位移动,垂直接触穴位标志点,听到清脆的“啪”的爆碎声,如无响声则应按原法重做。然后以75%乙醇棉球擦净油污以防止感染。亦可以灯芯草一根,长6cm,蘸麻油 或其它植物油1.5cm,进行点灸。耳尖穴灸法:患儿耳尖穴点常规消毒后,取消毒三棱针或8号针将穴位点刺出血如绿豆大点燃后轻灼耳尖出血处,使其结痂。治疗中注意操作时手法应轻巧,一触即离,切忌灼伤皮肤及头发等。灸后局部有热痛胀痒等感觉,反应越明显效果越好。点烧后如局部起一小水泡,无需处理,数日后结痂自愈。发热在38℃以上者,除灯火灸角孙穴外,同时配合大椎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其它穴位点灸与角孙同。隔日治疗1次。 


2.三叉神经痛 

  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1)寒邪入络型:合谷、太冲、翳风、阿是穴(痛点以及足胫部、背部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斑点)、左侧耳后淋巴结;(2)痰湿阻滞型:主穴取合谷、足三里、下关、阿是穴(痛点)。 

  配穴:眼支痛配太阳、鱼腰、攒竹;上颌支痛配颧髎、四白;下颌支痛颊车、地仓、承浆;眩晕心悸加大椎、内关、心俞;胸脘胀闷加脾俞、三阴交。 

  治法:主穴为主,酌加配穴,以上述用灯火灸法施灸,每次灸治间隔4~5日。不计疗程,以见效为度。 

4.疖肿 

  取穴: 

  主穴:骑竹马穴(约当第十胸椎之两侧各开5分处)。 

  配穴:头面部疖配角孙、瘛脉;腰以上疖配三肩(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左右各取3穴);腰以下疖配八髎穴。 

  治法:主穴必取,配穴据病亦部位而加。取灯心草一段,蘸以麻油或茶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灼灸。灸后,局部保持清洁,一般5日左右,灸处结痂脱落,每次灸治间隔4~5日。不计疗程。 

5.阴缩症 

  取穴: 

  主穴:关元、神阙、会阴。 

  配穴:缩阴1号(阴囊与阴茎根交界处,女性双侧大阴唇中点处各1穴)、缩阴2号(阴茎与耻骨联合交界处,女性取阴唇前联合处。 

  治法:先取主穴,效不显时加取或改取配穴。取粗灯心蘸茶油点燃,先淬关元穴 1 壮,次神阙及其上下左右各五分处各一壮(神阙穴上亦可先放上少量细盐或一片薄生姜),再以同法灸会阴。觉腹中有热感,症即缓解,不效可重复点灸脐部或配穴。淬脐至阴缩缓解为度。 

6.带状疱疹(方法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蛇头”、“蛇尾”)。 

  配穴:颜面部合谷,头项部取列缺,胸胁部取内关,腹部足三里,少腹部取三阴交, 腰背部取委中,臀部取环跳,四肢取阳陵泉。 

  治法:阿是穴为主,再据病灶所在部位取配穴。阿是穴取法:察看病患部的分布,以水平线寻找其病患的最高点(蛇头)、最低点(蛇尾),确定为施灸部位。务必全面查出散在的疱疹,尤其注意检视未诉及的毛发里、耳后,以防止漏掉“蛇头”、“蛇尾”。医者持直径1.5~2mm、长4~5cm的灯芯草的一端,另一端以花生油(芝麻油、茶油亦可)蘸之,约1.5cm。在紧靠“蛇头”、“蛇尾”处迅即点燃,快速往该部位点灸,亦可将火头迅速在疼痛区域皮肤的前后左右各施灸1次,以发出“啪”一声为是。配穴按灯草灸法。每日灸1次,4次为一疗程。取灯心一条约5cm,花生油(或芝麻油)少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7.功能性子宫出血 

  取穴:大敦。 

  治法:令患者正坐,两足放平。灯心草2、3根合并一起,蘸豆油(或香油)燃着,对准穴点灸之。一次不破再点灸一次,以皮肤破为度。隔7日再行下次治疗。 

  8.新生儿腹胀 

  取穴:膻中、中脘、天枢、足三里。 

  治法:上穴均取,天枢、足三里取双侧。新生儿腹胀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周左右,由于胎热壅结肠胃,或乳食停滞,肠濡动减弱,引起腹胀,重者吐乳,烦燥多啼。以灯芯草蘸香油,快速点灼在穴位上,即发出啪的响声,火随之即灭(有时不灭)。1穴点灼1下。灸的顺序由上向下,动作要快要轻。 

   9.急性结膜炎

  取穴:阿是穴(患耳背三角窝血管上部和分叉处)。 

  治法:取灯蕊草1根,蘸上植物油,点燃后迅速在患耳背三角窝血管上部和分叉处,各灼1下,以闻及一声清脆“啪”声为度。无效时,于次日再灼1次。 
  10.麦粒肿 

  取穴:在患者胸椎两旁及肩胛附近寻找形如粟粒、色红或棕褐色反应点,如无反应点则取相当于膏肓穴部位。 

  治法:常规消毒后取灯心草1段,蘸香油或其它植物油约1公分,点燃后迅速爆灸。4~5日1次,灸处保持清洁。 

11.急性扁桃体炎 

  取穴: 

  主穴:和髎、阿是穴。 

  配穴:大椎、曲池、合谷、少商、角孙、涌泉。 

  治法:主穴可取其中之一。和ós穴,双侧均取。阿是穴为皮肤上的特异点:常可在项背部找到皮肤特异点。如在双侧肩胛骨内侧缘,脊柱两旁寻找皮肤上的斑丘疹、结节或压痛点。配穴酌加点灸时嘱患者端坐,选穴上常规消毒后,用灯芯草一根蘸以麻油,点燃后迅速在穴位皮肤上灸之,一点即起,火灸部位即起微红的小泡。每次可爆灸1~3个穴位,间隔2~3日可灸第二次。勿有原穴位或皮肤异点上施灸,可稍偏离一点,不愈者可隔日再行上法治疗一次。一般以爆灸6次左右为宜。爆灸后患者可有温热和轻微烧灼痒感,局部皮肤上有小水疱或非永久性瘢痕,部分患者有口咽湿润现象。若上述反应出现,则效果较好。 


    灯芯草灸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简易效好

  流行性腮腺炎,即中医称“痄腮”、“温病”,民间称“蛤蟆瘟”等,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其中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

  其具体做法是:取患侧角孙穴即耳尖正上方处,双侧患病取双侧,预防治疗可任选一侧。将耳壳向前曲折,耳尖正上方入发际处,以75%酒精消毒后,取灯芯草3~4厘米,将一端浸入麻油中约1厘米,用左手捏住灯芯草1/3处,点燃后迅速向穴位一触即起,随即有“啪”的一声发出,即在施灸处出现一个绿豆大小的疱。灸后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角孙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穴,又是手、足少阳之会穴,灯芯草灸角孙穴可宣散三阳之邪,而达解表散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此治疗方法还能提高患儿的免疫抗病能力,对预防、控制流行性腮炎的传播,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快捷的方法。

  灯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缠腰火丹”或“蛇串疮”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是由湿热毒邪侵淫皮肤、经脉而致,以皮肤出现集簇样疱疹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常伴有疼痛,部分患者合并面部神经麻痹、神经痛等后遗症。  其具体做法是:选取新鲜干燥的灯芯草蘸取生菜油后于酒精上点燃,先取疱疹新近进展的一侧,在新发疱疹泡顶上行灸法,以爆有声响为佳;而后根据疱疹所损伤皮肤面积间距4~5 cm选疹泡以行灸法。灸后给予单层敷料稍保护局部创面。第1周每天治疗1次,第2周隔日1次,2~3周为1个疗程。同时根据病人疼痛程度选用适量止痛药。

医家杂论
发扬中医精髓,分享中医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受益于中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