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医学,深耕医学
从进入复旦上医的那一刻起
年轻的肩膀扛起使命与担当
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
“复旦上医”官微陆续推出
优秀医学生故事
去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试点实施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有这样一群医学生
大胆创新、勇于挑战
荣获项目资助
这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们的“医”路之旅
学无止境
“中空”是他对自己的激励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容器的作用离不开中间空的部分,我们也应当时常保留‘中空的部分’,不自满,鞭策自己每天多学一点、多问一点。”这是2024级药学院直博生李嘉宁(高中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复旦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的发言。
2024级药学专业直博生
李嘉宁
2023年6月,2023年度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选拔开始,机遇与挑战并存,抱着尝试的心态,李嘉宁报名参加。在此之前,李嘉宁已在药学院放射药学与分子影像学中心李聪教授课题组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积累了一些科研经验和研究基础。基于课题组较为成熟的探针合成技术和当前火热的肿瘤免疫研究方向,李嘉宁将“构建比率响应拉曼探针动态监测肿瘤内巨噬细胞表型转换”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李嘉宁受邀参加国自然基金委举办的学术活动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治疗的重要因素,通过了解和干预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开发出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表型与状态对肿瘤的发展、转移以及对治疗的响应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李嘉宁期望将探针递送到脑胶质瘤,在免疫微环境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进而通过监测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反映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状态变化。这一技术有望实现活体、动态、多时间节点的免疫微环境监测,从而评价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李嘉宁在实验室处理中间产物
2024年6月,李嘉宁顺利完成了预期实验目标,参加了国自然基金委举办的结题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去实践、去锻炼、去竞争。”一年的项目时间很短,但未来的科研道路还很漫长,李嘉宁也将继续学习、探索脑部疾病精准诊疗的前沿技术。
李嘉宁参加国自然基金委举办的结项交流活动
对探索未知的热情推动李嘉宁一路向前。“科研中,一点一滴的成功都能带给我很大的快乐和满足。”在此之前,李嘉宁开展了䇹政项目“MPO比率响应SERRS探针术中可视化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并参与发表SCI论文一篇,共一在投一篇。
作为2024级研究生新生,李嘉宁在专业领域的旅程未完待续。正如李嘉宁所说,他将继续以谦虚的态度和求知的热情,脚踏实地,笃行不怠,努力为我国医药事业做出贡献,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
拥抱世界
“主动”是她的关键词
mRNA疫苗是一种将合成信使RNA(mRNA)导入体内,实现免疫系统的激活以对抗特定病原体的疫苗。在一门选修课上,2021级药学专业本科生瞿炀芪(高中毕业于浙江省萧山中学)了解到mRNA肿瘤疫苗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瓶颈,并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2021级药学专业本科生
瞿炀芪
在任课教师、药剂学系教授蒋晨和副教授孙涛的鼓励与指导下,她和两位同学开始研究mRNA肿瘤疫苗的递送难点与解决策略,并计划整理成一篇综述。历时一年,查阅整理了上百篇文献,这篇名为“mRNA肿瘤疫苗的先进纳米递送策略”的综述最终顺利发表在SCI一区,影响因子14.5。“完成这篇文章的过程不仅提高了我的文献检索和写作能力,也为之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这次综述撰写是瞿炀芪在科研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瞿炀芪在实验室里写下当日实验计划
大二伊始,瞿炀芪都在蒋晨课题组的实验室学习,掌握了基本技能后,她对科研的热情愈发饱满。大二暑假,2023年度首届国自然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选拔开始,瞿炀芪抱着挑战自我的心态报名参加。在老师的指导下,瞿炀芪设计了一种基于休克间充质干细胞的mRNA肿瘤靶向递送系统,并在后续两个月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课题细节与呈现方式。最终,这项课题从院校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成功通过国自然基金委的评审。瞿炀芪成为了复旦大学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的15位本科生中的一员。终审答辩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这是给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瞿炀芪在实验室做实验
“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人类认知边界的过程,这种探索未知的感觉始终吸引着我。”课余时间也能看到瞿炀芪在实验室忙碌的身影。如今,她的课题正在稳步推进,已经完成制剂制备和细胞水平的实验,将进一步开展动物水平的实验。
瞿炀芪在北大举办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上做工作汇报
瞿炀芪常对自己说 “要多走出去看看”,科研之外,她也经常参与科创活动和学术交流会议。瞿炀芪参与的两个医药相关科创项目,分别获得了“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和上海市铜奖。2024年暑假,她前往芝加哥大学开展暑期科研,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的可能性。
瞿炀芪在芝加哥大学开展暑期科研
“人的健康是一个环环相扣、内涵丰富的系统性大工程,这不仅仅是医生的事,也不仅仅是某个学科可以单枪匹马解决的问题,需要综合多学科的努力。” 瞿炀芪表示,未来将在药学领域继续前进,在人类健康大命题下发掘药学的重要价值。
无畏前路崎岖
她以“坚持”为法宝
怀抱着对科研的憧憬和期待,2020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专业本科生李逸心(高中毕业于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成为了学校首届强基计划的学生。除了医学基础与专业课外,她还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进阶与荣誉课程。面对复杂的任务和有限的精力,李逸心不慌不忙:“学习与生活要保持平衡”。
2020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专业本科生
李逸心
细嚼慢咽、集腋成裘,李逸心一有空闲时间,便会阅读文献,为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早在大一时,她便在基础医学院研究员陆路的指导下开始撰写文献综述,并进入课题组学习。
“在科研中,我最想感谢的就是陆老师和两位师兄。”初出茅庐的李逸心在课题组师兄们的带领下,学到了许多科研的实用技巧。常常是一下课,李逸心就跟随师兄们熟悉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学习基础实验技能。在跟随师兄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她对猴痘病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不能探索出抑制猴痘病毒的有效药物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李逸心在实验室中跟随师兄进行了多项关于病毒的实验。在教育部“101计划”拔尖学生创新论坛中,李逸心的项目“酸酐蛋白抑制猴痘病毒感染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荣获壁报展示一等奖。
李逸心(左二)参加基础医学“101计划”拔尖学生创新论坛
目前,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防治多采用疫苗构建群体免疫,临床上缺乏针对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李逸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HPV感染的过程具有与其他病毒不同的持续性、定向上皮等特点,由此,李逸心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兼具防治效果的广谱HPV药物的探索,期望能探索兼具预防与治疗效果的HPV侵入抑制剂,为后续疫苗及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在李逸心的不懈努力下, “人天然胶原抗病毒功能区的发现及其抗HPV功能及机制研究” 课题获得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
科研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研究初期,“不要因失败而怀疑自己。”面对实验反复失败的困境,李逸心也曾陷入低谷,但她很快重振旗鼓。回忆自己过去在课题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李逸心一笑而过,“有时候看运气,往往是投入大、回报小,重点要放在自我提升上,磨练自己的心性。”实习期间,李逸心白天六点多出门去医院实习,晚上常常在实验室忙到凌晨一两点,坚持推进科研项目,定期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讨论实验的方向和进展。
李逸心(右一)在静安区中心医院实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24年6月,李逸心的基础医学拔尖计划专项课题“新型重组II型胶原蛋白抗HPV的作用及机制探索”已经顺利结项,并被评为优秀项目。未来,她将进一步探索HPV抑制剂领域,并直博攻读病原微生物方向,“希望能在满足个人兴趣的同时,扎实地做出一些对人类健康有帮助的工作。”
上医人的故事
未完待续
关注“复旦上医”官微
一起看看
“医”路之旅沿途好风景
组 稿
医学宣传部
文 字
姚冰然、冯霖、秦雯轩、孙芯芸
图 片
受访者提供
编 辑
高云洁
审 核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