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生纪 │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怡宁:走过了十八个春天,终于等来一次夏花绚烂

教育   2025-01-06 17:03   上海  


简介:高怡宁,高中毕业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2024级哲学学院学生。




与复旦的初遇源于我初中时期认识的好友,她读高三时,我刚升入高中,怀着一颗懵懂又好奇的心听她谈论自己的理想院校与专业。那时复旦大学只是她口中的高等院校之一,于我而言并无特殊意义。我只是在无意间记住了那句复旦的校训,冥冥之中也影响了我后来三年里所做的每一个决定。



高中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阶段,每门学科在建立知识大框架的基础上,都力求钻研深入,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相比此前都极大提高,而可以利用的时间却没有相应增加。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丰富的社团活动,为我们提供大量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对每个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然而我并不算传统意义的里自律的目标意识明确的优等生,上高中前不同的大学名称更像是一种符号,有着相对稳定的排序,并且为周围世界所津津乐道。我也随着一同向往,内心却并不清楚那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困在以成绩与排名为标准的评价体系里,攥着曾经的优生光环,不愿意真正抬起头面对新的挑战,害怕犯错,恐惧自己的各方各面做得不好,以至于有些课上老师一旦开始点名回答问题,我的大脑就陷入空白,彻底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回想起来,高一高二时我的大量时光被浪费在处理自己焦虑不安的情绪上,以至于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并没有多少。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我参加了大量的社团活动。一方面出于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对高强度学习的一种逃避。比起机械的理论学习,我更喜欢将学到的东西运用于生活,琢磨如何组织可以提高活动效率,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解决诸如通知成员活动场地变更、制作宣传海报之类的现实问题。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真正使我产生探究欲的是一切与人文相关的事物。我开始阅读各国的文学作品,去感受从古至今人们变化万千的生活方式与背后对爱与美的永恒追求。高中生活的忙碌多半来自于任务的繁重与时间的紧凑,因此难以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成为一种必然,而个人对自由思想的渴望却愈演愈烈。尽管能挤出来的时间很少,一本书的阅读也常是断断续续,但我对那些字句的感受却没有因此变浅,关于哲学、文学与艺术的思考成为我学校和家之间两点一线生活里的一抹亮色,指引着我赶路时记得抬头看看月亮,教会我究竟该到哪里去,该以何种方式生活。





升入高三后我没有选择通过“断网”“交手机”来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而是继续与我的朋友们保持着稳定的联系,唯一的区别在于频率的降低。好友常常分享在复旦的日常以鼓励我坚持下去,偶尔也用快递邮寄来复旦的文创。我将书签、纸笔、徽章与帆布包一一收好,逐渐明晰了我的奋斗目标,更加专注地投入高三生活中。



每一天的学习时数不停累积,如山的疲倦和压力将人扼住,有时候简单的迈步前行都成一种负担。这些倦怠感多半由周末的睡眠来消解,剩下的则依赖各种精神食粮,文学、电影、音乐,亲近自然,和朋友的联系,交心的谈话或者沉默的对视。就像一周六天都处于漫长的冬季,然后在一些短暂的瞬间里春意复苏,睁开眼睛便能感受到阳光,人也跟着一点点活过来,周而复始,只不过在这个世界四季轮回的速度远超过大自然。


高三更像漫长的梅雨季,人的身体和情绪都泡在雨里。高考结束之后,我像是因生活在高纬度地区而缺乏日照的人,见到久违的太阳便不愿再回望,哪怕过去三年是宝贵的人生足迹,现在的自己也只求暂时被阳光晒透。




回望高三,我有太多意外的收获。在这样一个要求人尽量少犯错误、高效明确且时时专注的时期里,我记录了很多场日落,慢吞吞地度过周末,做错许多次相同类型的题目后终于在某一场考试里顿悟,有时可以完成所有作业,有时却一边焦虑一边拖延……但我对最后的结果十分满足,对过程里看似无用的每一步也无比庆幸。我逐渐明白:或许你不必那样着急地确定一个目标,你可以从一而终,也可以犹疑反复,可以迅速高效,也可以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以慢一些的节奏去寻找适合的生活。


曾经我总有一些时刻会懊悔自己没有趁早多阅读经典书籍,没有早些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至于高中走了大量弯路。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要用“趁现在”的行动来代替“趁早”的悔意,当时所做的决定一定是符合那时自己的心智状态的,不必站在后来者的视角去遗憾。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有意义,无需强求时时落在正轨上。亲自走一走弯路,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再不断地调整修正,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现在的我无比庆幸自己用独特的方式踏踏实实走完了这段旅程,庆幸过往的一步步使我走向了更宽广的天地而非窄巷,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也庆幸自己追随本心,来到了喜欢的城市和大学,进入了热爱的专业。


哲学起源于惊奇。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宏大的命题去探讨哲学,更可以在最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里去发现并体悟哲学,就像萨特与波伏娃从面前的一杯杏子鸡尾酒开始,发展出存在主义的许多重要命题,而你只需要对习以为常的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永远对面前的世界报以好奇,永远有一双会流泪的眼睛,去发现具体的美,去爱具体的生命,也许是让生活和专业始终生动的秘密。



我不确定热爱是否可抵岁月漫长,人生是一本厚厚的无字书,十八年的时光还不足以给众多问题作解。我们仍像是站在起点,拥有着人类最为宝贵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试图对一切谜题发问。“不知道”恰恰是一种求知的态度,不用一个确定的答案去束缚自己,而是享受思考的过程,从而不断地认识自我与世界,认识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


我习惯在特殊或者普通的各种日子里为他人送上祝福。如果要在这里写下一句,那大概会是:


愿所有人多晒太阳,愿自由地热爱生活,愿迎来不止一个值得铭记的灿烂夏天。”



【旦生纪】栏目征稿

收集复旦er平凡而又动人的奋斗故事——故事中有学子们对高考的真实体验,对未来复旦生活的真切向往;故事背后,我们也想知道你如何走过没有星星的夜路,在书堆中学会欣赏粉笔屑在阳光中的飘扬。


来吧,把那些过去时光里纷纷扬扬的思绪整理成文字,把这些文字和同辈分享,为后辈引路,也替自己留份回忆。


投稿说明:

1.征稿对象:复旦大学2024级本科生

2.稿件内容:自我介绍;选择复旦的原因或与复旦的故事;高中学习心得或值得纪念的事;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随稿件附上清晰生活照片和配图(至少2张)。形式不限,字数2000-3000字。

3.请将稿件以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fdzs2023@163.com

邮件主题命名为旦生纪投稿】姓名-毕业中学-录取专业”

4.投稿文章一经采用,投稿同学可通过邮箱或公众号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在开学后至本科生招生办公室领取复旦小熊等文创礼品。

校对 | 严静雯

排版丨沈楠

审核 | 蒋晴  曹若昕

复旦招生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