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青岛二中始建于1925年,是山东省重点学校。近百年来,学校始终坚守教育的本质追求,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确立了“自主·开放”的办学特色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教育理念。凭借卓越的教育质量和独特的文化积淀,青岛二中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享有盛誉。
复旦大学是诸多青岛二中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两校在校园文化、教育理念等方面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得益于母校追求卓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青岛二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突出,不仅每年考入复旦的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进入大学后也充分展现出个人发展的潜力。
值此青岛二中百年校庆之际,我们心怀对高中岁月的感激与怀念,相约云端,共同执笔写下这篇文章,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来自两校学子的话
(图为青岛二中标志钟楼)
1
李妍蓓
2024届强基MT3班
2024级经济学院
青岛,一座依海而生的城市,山海相依,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在这汤汤黄海之滨,悠悠午山脚下,绿树掩映中伫立着我亲爱的母校——青岛二中。百年名校,人才辈出,底蕴深厚。回想起初入二中的那一刻,心中依然激动不已。拾级可上慈龟山,闻风声雨声读书声;漫步而至无知海,看春风秋月莲池水。作为青岛二中首届“强基计划”学生,我有幸遇到博学多才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各自立志,结伴共进。
二中不仅给予我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培养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至今仍记得,在晚自习没有老师的教室里,同学们用自律与责任感营造静而向学的班级氛围;课堂上面对“偏难怪”的拓展知识,大家自发展开热烈探讨,甚至与老师“辩论”。与此同时,二中也提供了充分选择、全面发展的机会。三元广场上“百团大战”依旧历历在目,运动会市集人声鼎沸至今记忆犹新。
青岛二中育人的目标远不止优异的学术成绩,她塑造了我们自由自律的灵魂,培养了我们终身学习、持续成长的能力,让我们从家的港湾出发,勇敢迈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我想,正是这种教育理念,巧妙地与复旦大学的自主与多元相契合,让我的中学与大学生活产生了奇妙的缘分。
复旦大学,华东第一学府,百年积累,自由、开放、包容的精神在此生根发芽,进入复旦是我从小的理想。上海,一座精致细腻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改革创新的前沿,对外开放的窗口。“魔都”的传统与开放完美融合、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
大学者,大师也。进入复旦的开学第一课,就请到了经济系杰出校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为我们带来了一堂思想深刻的思政大课。作为新生“小白”,在第一课便感受到灵魂的洗礼。正如校友所言:“进了复旦门,终身复旦人。”这种骨子里的热爱,让我在入学之初便感受到复旦的温度。复旦大学青岛校友会为我们24级新生举办了盛大而亲切的送新仪式,老校友们在座谈会上殷殷嘱托、谆谆教导,既让我感受到复旦校友之间家人般的温暖,也让我为“复旦人”的身份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进入复旦后,校园生活安心舒适,自由的氛围无处不在。从自主选课到书院制的综合培养,再到丰富多彩的学工组织和社团活动,复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深入探索与选择的机会,也赋予了我们宝贵的试错空间。优美的校园,博学的师长,严谨的治学风气,广阔的选择空间……以及一群有趣的灵魂。在二中,我为之自豪了三年;在复旦,我依然在向之奔跑。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四时轮回,从此复旦。时至今日,我依然时常想起无知海畔嫩绿的垂柳、慈龟山上鲜妍的桃花,想起和同学在秋日的校园中漫步,想起与老师在星夜的办公室畅谈的点点滴滴。但我并不会忧戚而沉湎于过去,因为我知道,她带给我的一切都在复旦,以全新的方式重生。
亲爱的青岛二中的学弟学妹们,请不要犹豫,选择复旦,便是沿着这条终身发展的路走得更远。我们一直在奋斗,一点,一点。
周怡宁
2023届数学MT2班
2023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
从小,我就是家长口中“难以管束”的调皮孩子。总喜欢缠着追问宇宙的尽头,在野外寻觅到天黑只为采到想要的花朵,常常因为跑得太随性而迷了路……长大后再回望,这算不上调皮,而是追求自由的天性使然。自由,这个庞大而抽象的名词,无形中引领着我成长的步伐,带我走进“造就终生发展之生命主体”的青岛二中,又吸引我步入“自由而无用,卓越而有趣”的复旦大学。
初至复旦,迎面而来的便是轻松惬意的氛围。我们可以自由安排课表,走出自己的节奏。或选择成为满课战神,尽享知识的乐趣;或留出些空余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和学生工作。大一那年,我体验过一天跑遍三四个教学楼的忙中取乐,也沉浸于在光草、相草前漫步的悠然自得。我们的通宵可以是为了成功跑出极难的代码程序,也可以仅仅为了在光华楼前守候偶尔划过天际的几颗流星。自由,在复旦有了具体可感的形态。
在我看来,学校和学生之间是相互选择的关系。不论是二中还是复旦,校园文化中对灵魂自由的追求、对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都深深吸引着我。如果要我对学弟学妹们说一句话,那就是:既然当初选择了二中,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被复旦的魅力折服。
从慈龟山前无之海畔,信步悠然,走到繁华的五角场旁邯郸路220号,迎面吹拂着我的,永远是自由的风。
3
杨明轩
2024届强基MT3班
2024级生命科学学院
我从未想过自己能考上复旦。
按以往的成绩,即便超常发挥,也只勉强能摸到复旦分数线。机缘巧合的是,高三寒假前的高校宣讲会上,我结识了一位复旦的学长。他热情鼓励我追寻自己的梦想,并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的强基计划,这让我看到了冲击名校的一线希望。高三下学期,我在查阅相关资料并向学长请教后,果断报考了复旦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高考结束后,强基计划的考核如期而至。刚刚经历另一所学校的综招考核,题目难度让我彻底破防。因祸得福,强基笔试时,我的心态出奇地平稳,经过三小时沉浸式答题,顺利入围面试。
六月的上海,比青岛更加湿热难耐。四位面试老师的问题犀利而深刻,体测时天降大雨,我淋得像只落汤鸡,打伞也无济于事,仿佛“预示”着“凄惨”的面试结局。走出校门,路过纪念品店,心血来潮斥巨资买了个带logo的胸章(果然带标的东西都贵)。心想:来都来了,就算考不上,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车票钱总归不能白花。临走前,我还在立人生物楼前拍了张照,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复旦。
很快迎来高考出分日,却查到了高三以来的最差成绩,连最拿手的科目都创下了历史新低。我茶饭不思,郁郁寡欢。“还想去复旦?别做白日梦了。”高招会上,我甚至没有勇气靠近复旦的摊位,只能在远处驻足,悲痛欲绝。
然而,命运在不经意间迎来了转机。某天,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点开强基计划的查询页面,结果让我难以置信地擦亮双眼。“啊?!”那一刻,我简直像范进中举一样,高呼“噫,好,我中了!”我甚至怀疑系统出错,赶紧加入一个又一个新生群反复确认。直到录取结果尘埃落定,心里高悬的石头才终于落地。
时至今日,回想起自己与复旦的这段奇妙缘分,依然觉得像是一场梦。一想到竟然和比自己高30多分的好友再续同窗之缘,这一切真是不可思议。
4
于翔
2023届院士港分校
2023级大数据学院
在高等线性代数和数值线性代数的无涯苦海中抬起头,猛然发觉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滑过,转眼已是整整一年。在复旦的日子里,面对过挑战,也经历过迷茫,但更多的是学识积累与自我成长。回望这一年,我愈发体会到二中“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这一育人目标的深意。
如果说复旦和二中的最大共同点,可能就是“自由”。在复旦这片广阔的天空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翱翔: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在兴趣和爱好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通识选修课、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探索、去尝试、去定义自己的道路。而在二中,这份自由同样存在。有人说,二中像一个“小大学”。这里有丰富的体育选修、第二外语选修课,妙趣横生的艺术节、科技节,令人眼花缭乱的百团大战,充满活力的学生组织……这些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宝贵财富,开拓视野、锻炼能力,让我们在尝试中不断进步成长。
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伴随这种自由的,还有迷茫。高中时,家长和老师告诉我们,埋头苦学是唯一的任务。然而到了大学,单纯的学习已远远不够。我们开始思考:该学什么?为什么而学?这都需要我们自己寻找答案。很多同学在高考前可能从未认真思考过,志愿填报时也更多是随波逐流。我也不例外。即便现在,我依然在寻找那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正如孙校长所言,我们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体,未来的路需要自己去尝试和探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无限的可能,我们要珍惜这些机会,在每一个当下勇敢迈出脚步,去学习、去实践、去犯错。我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埋头苦学的同时,也不忘仰望星空、畅想未来,化憧憬为前进的动力。
当然,高考始终是高中生活的主旋律。不过除了常说的学习方法,心态也至关重要。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逗号,绝不是成长的终点,而是通向更广阔世界的旅程中的一块垫脚石。除了分数之外,我们的成长还有太多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内容。事在人为,水到渠成。希望同学们届时都能自信坦然地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须信百年俱是梦,天地阔,且徜徉。”愿与君共勉。
5
冷展梦
2023届数学MT2班
2023级基础医学院
上大学一年多了,时间过得真快。刚入学时迷路、迟到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经过一年的摸索,我也早已学会了挑选不那么拥挤的路去上课,在三教的海报区寻觅喜欢的活动,在图书馆网站上快速下载所需的软件。复旦的生活充满自由,除了选课和课外活动,更体现在每个人可以自由规划未来。无论是专业课、科研,还是学生工作和社团,抑或艺术、社会实践,大家的赛道和目标各不相同,每条道路都孕育着无限可能。
曾经,我对复旦大学并没有太多特殊的情感,也没有特别坚定要读医学专业的想法。直到去年暑假填报志愿时,招生组长李巧伟老师在宣讲会上介绍了复旦的通识教育和“2+X”发展路径,还提到了七大模块课和选修课的丰富选择,我立刻被吸引了——这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多元而自由。然而,当时我的分数并不高,可选的专业也有限。现场有一位二中毕业的学长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复旦的转专业政策,用他的亲身经历打消了我的顾虑。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感激那次相遇。至少到现在,我满意报志愿时的决定。
记忆中的高中生活,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也缺乏跌宕起伏的励志情节,虽然平淡却极尽美好。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努力学习,忙里偷闲时和朋友们一起爬后山、摘桃子、看星星、打羽毛球。听一些大学同学回忆起他们的高中生活,可谓“苦大仇深”。或许为了高考而奋斗的时光本身并不总是令人愉快,但我庆幸自己在不被逼迫的环境中成长。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如同胶质细胞,给予我营养、支持、修复、保护,留下一段温暖的二中记忆。
展望未来,那就祝我们怀着未曾熄灭的热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路,勇敢探索新知,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各种不必存在的较量,做卓越而有趣的人,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生活。
刘丰恺
2024届强基MT3班
2024级临床医学院
来到复旦已经一个月了,似乎和高中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许这源于两所学校相近的“自由而无用”的理念吧。
我始终忘不了在青岛二中的日子,忘不了三年的同窗好友。在这里,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自力更生”。这项技能让我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从容自如,受益匪浅。
复旦校园里有许多猫猫,还有各种各样的鸟。高中同学们也许习惯了和“奶宝”一起相处,在复旦,也能体会到“三猫成虎”的乐趣。光草上,有时还能看到戴胜鸟,这对我来说,真是意外之喜。
说起复旦,不得不提高中时的一件趣事。当时我有机会去复旦参加活动,但看到地址是“邯郸校区”,我便误以为这是在河北的分校,结果错失良机。后来填报志愿时,如果不是老师解释,我还真的以为邯郸校区在河北呢(差点就去隔壁了)!
想来复旦的理由很单纯:复旦有老番茄啊!之前对高校选择没什么概念(好像现在也是),想到自己用三年高中换来了八年乃至更长的医学生特色的“高中”生活,不免有些感慨。其实,人生一直在奋斗努力的路上,不管高中还是大学,都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回想起许多过往,内心感触颇深,却恐怕言不及意。总之,愿大家享受当下,未来在我们的手中书写。
(图为青岛二中运动场风景)
7
于遵熙
2023届数学MT2班
2023级数学科学学院
不知不觉间,距离第一次踏入复旦校园已有400多天。2023年6月,我怀着紧张和不安,走进国权路上经济学院的大门,参加强基计划面试。那一刻,三年前青岛二中自招面试的场景不禁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同样被带入陌生的教室,同样遇见有趣的老师,同样被问到稀奇古怪的问题,同样回答得“一塌糊涂”。然而正如当年,这显然也同样没有影响我进入心仪的学府。
勾起回忆的又岂止是面试。躺在光草上看流星雨时,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看到另一个我在晚自习课间被小伙伴们裹挟着奔向慈龟山,仰望夜空;当我漫步徜徉于四教旁的花海,另一个我正见缝插针地抓住考试间隙,和化学老师一起赏花;在旦苑与朋友们进行激烈的掼蛋对决时,另一个我在数竞教室,看到小伙伴“够级”摸到7张2激动得大叫,结果引来老师,导致扑克牌被没收。这一幕幕的小插曲,串联起我的高中与大学生活,共同构筑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深情记忆。
进入大学后,我才真正体会到青岛二中潜移默化间对我学习态度的正向引导。在青二,作业是可以不写完的,体育课和选修课是需要自己抢的。我的高一生活过得格外有趣:混入学校武术队参加全市比赛,还幸运地拿到了名次;在数竞“培训”和“旅游”之间反复横跳;甚至参加了第一届也是目前唯一一届的线下音游比赛。
然而,宽松的管理并不意味着对学习的懈怠。想要取得满意的成绩,必须学会取舍,不可终日沉湎于眼前娱乐带来的快感,而应寻求高效的学习和充实的生活。高中三年培养了我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专注于发挥个人优势或弥补短板。而这种能力,正是我在大学所需要并已学以致用的珍贵素养。在大学,没有人规定某个时间该做什么,但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选择复习笔记或探索新知。正如我在高三的某个晚自习,选择花一整晚补习化学,还查阅了老师上课提到的有机化学超纲知识点。感恩母校,所谓“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她真的做到了。
愿学弟学妹们享受美好的中学时代的同时,深刻领会青岛二中所传授的素养,并在未来的生活中灵活运用,从容应对每一次机遇与挑战,迎接更加精彩的人生。
8
宫崇睿
2022届数学MT5班
2022级基础医学院
上一学年,作为大学与高中之间的联络人,我组织了一场涵盖近30所高校、百余人参与的寒假宣讲,并连续两年参与复旦大学高考招生工作;5月21日,在H5301的返校宣讲结项答辩中,幸运地获得评委老师的认可,摘得全校十佳项目的桂冠。
回首自己的高中三年,如今已是过眼云烟,只留下深埋心底的些许记忆碎片。我或许没有耀眼的成绩,好友寥寥,也从未是校领导的宠儿。每每忆及往昔,我常常疑惑不解。自己念念不忘的到底是什么?这份执着与热情究竟源自何处?
读过学弟学妹们的投稿,我的答案在脑海中渐渐明晰。这篇文章里,每个人都自豪地写道:我们的高中和大学很像。我坚信,若非亲历者,恐怕很难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在高考大省的70多万考生中,我们共享一段“非典型”的高中回忆。
青岛二中这片广袤沃土,赠予我们终身受益的财富。无之海的涟涟波光,慈龟山的盎然绿意,三元广场上空承载着游子梦想、“奔向五湖四海、走遍天涯海角”的彩色气球,是镌刻在每个二中人DNA中的共同记忆,是牵动着每位校友心弦的情感纽带。这份情感寄托,汇聚成我们心系母校的动力源泉。
写到这里,我也能自豪地写下自己的答案了。我怀念她的开放与包容,怀念在一段纯粹的时光遇到一群有趣的灵魂,怀念她对每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尊重与信任,怀念她赋予每个生命大胆试错的自由。
招生季结束后,我并没有从新“鲁旦”们的微信列表中悄然消失,而是坚持做着自己分外的事,尽心尽力做好“售后”工作:主动提供指导,耐心答疑解惑,努力成为值得信赖的求助对象。我深知,在求学路上拥有一名引路人是多么幸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将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传递下去。虽然投入了大量课余时间,甚至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生活,但每当收到一句句真诚的感谢,我总是相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仅仅聚天下之英才,而任其自生自灭;应当让每个人在复旦感受到爱与关怀,助力他们实现蜕变与成长。
作为招生志愿者的这一年多,我将情怀、责任与传承奉为信条。我坚信,这才是一所学校之所以为名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我的大学生活,在许多重要节点,都得到了校友们的无私帮助。如今,我欣喜地看到这份情谊在更多后来人之间传递——愿旦复旦的日子里,有我们无悔的青春!
最后,祝母校生日快乐,再谱华章。
雒仁韬
2023届数学MT1班
2024级管理学院
高三时的我并不知道未来会去往何方。
那时正值高考冲刺阶段,三轮复习已接近尾声。学校特别为我们安排了一个“静悟”环节——长达半个月的自习时光,没有课程,没有考试。时间忽然变得空荡,每个人都要自己规划,自己安排。
每天夕阳垂暮时分,晚饭后的闲暇时光,我会和几位要好的同学做伴,一起爬上学校的后山。青岛二中依山而建,登高远眺,群山连绵尽收眼底,远处闪烁着市中心的万家灯火。我们总会静静地看上好久。那时,高考的脚步近在咫尺,大家心绪繁杂,但夜色的宁静和习习的夏夜晚风,却能给我们以宽慰。尽管看不到地平线,思绪却早已飞越群山,飘向不久的将来——我们各奔东西,在陌生的城市生活,与陌生的人们相识。这种对未来的遐想是如此诱人,在人生的晦暗时刻,悄然点缀上了一丝潇洒的诗意与浪漫。
后来,我来到了复旦。这里学风自由,校园生活丰富。作为一所推崇素质教育、提倡多元发展的学校,青岛二中赋予了我相当的适应能力。因此,尽管来到了大学全新的环境,四周的一切却都在陌生中遍布着熟悉。唯一的遗憾是,上海地势低平,无缘再在校内登山远眺了。幸运的是,高耸的光华楼弥补了这一点。过去一年,每当我压力倍增或情绪低落时,总会在傍晚时分登上光华楼顶极目远眺。近处的建筑逐渐模糊,远方的灯火愈发清晰。这里的视野更加开阔,上海的繁华尽收眼底。我依旧畅想着未来,只是这次,不再有山脉阻挡,我能清楚地看到地平线。相比过去,我少了些疲惫,多了些困惑;少了些兴奋,多了些冷静。身边的朋友也已换了一批,高中同学们,终是天各一方了。
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你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吗?”如今,这个答案依旧未知。今年回高中宣讲,我再次见到了曾一起登山的同学,大家似乎没有太大变化,时间在这一刻仿佛折叠了。只不过大家身穿不同的校名服,令我有些恍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兴奋不已。甚至有人不知怎么突然翻出高中校服,企图混进食堂,重温二楼的甜甜圈,和那个有趣的打饭大爷畅聊几句——可惜立刻被认了出来,因为校服早已改版。
招生时,无数考生和家长问我:“复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除了预先准备好的话,我也会加上很多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复旦和二中很像——都聚集着最聪慧有趣的同学,有着紧张与轻松并存的课业,以及自由宽松的生活方式。从二中到复旦,我并未经历生活上的剧变,也没有感到巨大的不适应。不过,我无法为他人做出选择。正如我自己,至今也无法给高中三年以定论,只能从回忆中摘取一个个鲜活的片段,稍加润色,聊以自慰。
前路仍然漫长,我只愿生活引领我前行,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找寻答案,描绘出未来的蓝图。
图文 | 青岛二中众学子
排版丨查明华
审核丨蒋晴 曹若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