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算法改版,推送顺序被打乱,只有将【成成言税】设为【星标】和经常点【在看】,才能及时收到推送。
星标方法超级简单,点击上方【成成言税】→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收到风险提示:“等等再看”不如主动解决
作者:实习编辑 程煜
“经税收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您存在以下涉税风险”“纳税人您好,经××税务机关大数据比对分析,你单位企业所得税申报成本费用存在疑点。”在编辑本期稿件的过程中,我查阅了一些与风险任务推送有关的资料,也与部分企业财税负责人作了一些交流,发现企业财税负责人收到风险提示后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解决,另一种是“等等再看”。就此问题,我请教了多位业内专家,比较一致的答复是:“等等再看”不如主动解决。那么,企业应该如何“主动”呢?——核查已提示风险。当企业财务人员收到系统推送的风险提示后,应及时查证税务机关提示的风险是否真实存在。一种可行的做法,是登录电子税务局,通过“我要办税”模块,找到“待办事项提醒”板块推送的具体风险事项,对企业异常事项进行逐一排查。以国家税务总局12366纳税服务平台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发票)风险提示反馈操作指引为例,企业应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发票)风险提示”项中点击办理,查看具体异常事项,比如“企业取得有销无进纳税人开具的发票税前扣除风险”等。企业在查看具体风险点后,应及时对相关发票、会计账簿信息、合同等进行核查。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应通过仔细研读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收规定,查证对应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是否出现错误,并及时在电子税务局中进行反馈确认。——化解争议风险。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对于税务机关推送的税务风险可能持不同意见。对此,企业应该保持积极应对态度,尤其要避免出现“不认同就不处理”的情形。实务中,企业应该从政策规定、交易实质、具体数据等多个方面,研究税务机关的提示是否准确,确认是否由于政策理解不到位、交易性质判断不正确或计税基础有错误等自身原因导致产生了税务风险。如果企业最终确认是自身原因导致的税务风险,应该及时纠正,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税务风险;如果是由于政策规定不明确或风险分析模型存在缺陷等原因导致风险提示错误,企业则应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妥善处理,避免将小问题“拖”成大麻烦。——筛查未提示风险。对于税务机关未提示的税务风险,企业是否可以“置之不理”呢?答案是否定的。实践中,由于企业业务本身和税收政策规定紧密相关,税务风险也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对于企业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比如,甲企业未将用于自身生产经营的已建房产项目的土地使用权计入房产原值,被税务机关提示“存在少缴纳房产税的风险”后,应该立即筛查其他房产项目是否存在类似的风险,避免因同样的税务风险被税务机关多次进行风险提示。
来源:中国税务报--声明-(文章观点仅供参考,具体涉税事宜请咨询当地税务机关。)我们致力于保护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未注明来源,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联系电话:152308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