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党员见贤思齐、对标先进,“青海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榜样的力量》学习专栏,分期刊发我省50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现榜样风采、弘扬榜样精神,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榜样为引领,扎实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题记
“哦,呀呀,来了,来了!”说话间,一位身材壮实,面庞黝黑,穿着传统藏族服装的男子跃出房门,迈着稳健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欢迎,欢迎!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快请进!”
“冬木措,快,茶水、馍馍端来,客人来了。”叶金俄日连连招呼妻子端茶端馍馍,显示出了青海牧区藏族人家特有的热情和直爽。
走进堂屋,平整洁白的墙面上悬挂着领袖伟人的画像,一条银色的哈达缠绕在周围。只有两层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农牧科技和与生态有关的书籍,红色的荣誉证书展露出了主人翁历经艰难险阻后取得的幸福荣光。
叶金俄日的妻子冬木措微笑着向我们点头示意,端来了热气腾腾的熬茶脸上流露出憨厚腼腆的笑容,一双明亮的眼睛透出藏家女子的温顺与善良。冬木措略黑的皮肤、发紫的嘴唇告知我们,这是生活在高原牧区、长期经历太阳紫外线照射、高海拔缺氧的结果和特征。
当我们满怀敬重和好奇进入采访话题时,这个无数次在八一冰川下的黑河源头严酷环境中经受考验时都不曾皱过眉头的汉子,动情地回忆起了许多往事。
出生于1972年6月的叶金俄日,1990年3月光荣入伍,服役于武警青海总队黄南支队。1993年光荣入党,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夙愿。在部队服役3年9个月之后,1994年1月叶金俄日换下戎装,退伍回到了家乡野牛沟乡大泉村过起了放牧生活。由于当时沙龙滩的草场环境已经被“黑土滩”(草原灾害)侵蚀——草原灾害主要因为原生植被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杂草群,春季解冻后,草场草皮覆盖度降低,一片片土壤裸露,形成一块块“斑秃”,没有了牧草,草场土壤养分流失,盐碱程度不断加重,直至水土流失、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大不如前,家里的草场面积小,载畜力有限,无法放牧过多牛羊,导致叶金俄日家庭收入较低。“那时候,家里的‘光阴’确实不好,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还挣不来个钱。”叶金俄日告诉我们。
“除此之外,鼠类的猖獗,是加速草原形成黑土滩的又一因素。鼠类啃食牧草、打洞,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逆转。”马彦武说。这位毕业于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今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原专业的本科生,在祁连草原监理工作站工作了30年,与叶金俄日一样,用初心和担当,爱心与奉献,守护着祁连的绿水青山,筑牢心中的精神高地。
17年来,叶金俄日和妻子冬木措一起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战胜高寒缺氧、无水无电的生活环境,与盗采矿石、破坏草原植被的人做斗争,守护祁连山草原,保护黑河源。
黑河生态管护站距祁连县城127公里,从县城向西进发,沿着黑河河畔的二尕公路,途经扎麻什乡、油葫芦景区,进入黑河源头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管护站所辖的面积达400平方公里的沙龙滩大草原,其中,山沟12条。
2006年,为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进一步做好草原植被的植绿补绿复绿工作,祁连县全面启动“草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决定在黑河源头等地建立生态管护站。这一消息的到来,点燃了叶金俄日内心的希望之火。
“当时,县委、县政府决定要在黑河源头流域建立一座管护站,管护员人选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决定去管护站工作,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能为家乡出一份力我很荣幸。”当时,34岁的叶金俄日虽已退伍,但部队“大熔炉”锻炼了他坚忍的性格和不怕困难、勇毅前行的品格,“保家卫国,继续保持和发扬退伍不褪色精神”的理想信念始终铭刻在心头。
“当一名管护员,守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怎么说也比在家当放羊娃光荣啊。”想也没多想,叶金俄日积极踊跃报名。通过层层选拔,叶金俄目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守护黑河源头的管护员。
接到录用通知后,叶金俄日就兴致勃勃地回家,把情况跟妻子简单说了一下并做好准备前往管护站。同时,希望妻子不要去,但是冬木措说什么也要坚持跟他一起到管护站。为了照顾叶金俄日的生活,冬木措毅然决然随他来到了黑河源头。
“家里牲畜不多,交给了亲戚打理,唯一的女儿,留给了老人照顾。”
第二天,叶金俄日就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看,自己借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和妻子拉着床板、被褥和锅灶等生活用品来到了管护站,当晚他们就在帐篷里度过了一宿漫漫长夜。从此,黑河源头多了一座夫妻管护站,这座夫妻管护站就像一座巍巍“灯塔”,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用共产党人的精神呵护着黑河源头的生命家园。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当看到所谓的管护站,只是一顶12平方米的棉布帐篷,吃住都得在这顶帐篷里,没有水,没有电,只有一条蜿蜒的砂石路。风吹起沙尘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但是,将近4年的‘戎马’生涯给了我面对艰苦环境和残酷现实的勇气和信心,我做好了准备。”叶金俄日回忆当初的情景时说。
2007年的新年,叶金俄日夫妻一起坚守在站上。“一连刮了3天3夜的大风,当时眼看着就要把帐篷刮走了,我去找角铁,妻子一人在大风中死死拉住帐篷的绳子,等我赶回来后,我俩先将角铁钉住,再绑上绳子,才抵抗住了狂风的侵袭。”提起这件事,叶金俄日迄今还感到有点儿后怕。
“风沙吹起来,看不见身边的人,也看不见走在前面的牛羊。”冬木措笑道,这种风沙当地人不叫它“沙尘暴”,而称之为“沙旋”,黑土滩上尤其容易起“沙旋”,一个接着一个,像一条龙一样,于是当地牧民把这片地方叫沙龙滩。
“沙龙滩上都是‘康巴塞罗’,这种草牛吃羊不吃。”叶金俄日所说的“康巴塞罗”是草原变成黑土滩后,长出来的一种植物。过度放牧致使草的种类变得单一,其中优良牧草比例减少,草丛高度降低。
叶金俄日夫妻俩平时巡山时使用的交通工具,仅仅是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而这辆摩托车还是从叶金俄日弟弟那里借来的。“每周都要对黑河源头流域进行两次巡护,骑摩托车去站点,到了没路的地方,我便将摩托车撂下,翻山越岭步行七八公里,每完成一次巡护,最长需要10个小时,最短也需要5个小时。”
“孩子,你守护的是我们祖辈的家园,条件艰苦一点不怕,因为你是军人,困难大一点不怕,因为你能吃苦。”临行前,母亲语重心长的话语,始终回荡在叶金俄日脑海深处。
江源辽阔,生命伟岸,精神亦如星辰永照山川。自2006年开始,两个人、一辆摩托车,从西边的八一冰川到东边的油葫芦沟,从南边的达玉村到北边的青甘交界,方圆400平方公里都是他俩的工作区域,最远的点位巡护一趟要10个小时。
为了保暖,他在帐篷里围上了一层塑料布,可早上醒来,凝结的水蒸气像下雨一样往下滴。冬木措回忆起刚来时的情景,声音中饱含着“战天斗地”的苦涩与幸福。“还有吃水也是个难题。冬天,搬来冰块放在锅里化开,烧开一锅水就得个把小时,为了节约时间只能去三公里外找泉眼挑水吃。”
由于管护站距离县城太远,很少能吃到蔬菜,而易于储藏的土豆便成了他们唯一能吃到的“蔬菜”。煤炭炉是唯一的取暖设施,一年四季都需要生炉子取暖。“冬天最冷的时候,晚上三四点我还要起来再生一次炉子,不然,冷得实在受不了。那个时候确实难熬,连电话都没有,有什么大事也都没办法及时给乡上县里汇报。”叶金俄日回忆说。
就在这个帐篷里,叶金俄日和冬木措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一年之后,三间砖房盖了起来,铁丝网围起了墙院,条件一下子变好了。”回忆起条件改善后的情况,夫妻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07年夏天的一天,巡护归来的叶金俄日和冬木措,在途中突遇山洪暴发叶金俄日试图快速穿过山洪,没想到一蹚水摩托车立即就被水冲走了。“冬木措!……”当时,叶金俄日大喊了一声,一把拉住了身后的妻子。两个人被洪水冲出去好远,拼命挣扎着才靠岸,“总算捡回一条命”!夫妻俩死里逃生,而事发地距离管护站还有四十公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两人只能等到洪水退去,再找到摩托车,晾了两个小时后,摩托车勉强才能打火,夫妻俩一路边骑边推,赶到守护站时,已是凌晨。
平时只要不下雨,叶金俄日夫妻每天七八点钟就骑着摩托车出发巡护,经常要到晚上才能回来,中午带点干粮充饥,有时摩托车的车胎被扎破,他俩就将随身穿的衣服脱下来塞进轮胎里,推着摩托车走出来。有时晚上赶不回来,或是遇到大雨大雪天,就只能在牧民帐房里借宿。
巡护路上,如果遭遇棕熊、狼群,叶金俄日和冬木措就把衣服脱下来,绑在木棍上点燃,并不断摇晃来驱赶野兽,阻止狼群和野兽靠近,直至野兽走远,夫妻俩才敢长舒一口气,接着匆匆赶路。“说实话,遇到这种情况,虽然感觉很狼狈但也深感侥幸,这些都是心中的理想信念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叶金俄日面带微笑的脸上闪出一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的果敢和坚毅。
伴着朝霞日暮,摩托车发动机又一次响起,空旷的院子和巍峨的雪山见证了无数次出发,也默默迎接着无数次战风雪披风尘的胜利归来。
黑河源头禁牧后,牧民们也迁走了。叶金俄日夫妇只好将废弃的牛羊圈作为遮风挡雨的栖身之地。在长达17年的巡护路上,对叶金俄日夫妻俩来说真正的困难不是巡山,也不是孤独的守候,而是要面对盗采滥挖、非法捕猎的人。一次,叶金俄日在洪水梁看见了十几个淘金人,他让妻子赶紧去给上级部门打电话,并一个人走上前去阻止,告诉对方不要破坏植被,不要破坏水源地。这些人看到当时只有叶金俄日一个人,就威胁他少管闲事,虽然对方人多势众,但叶金俄日并没有害怕,反复给他们宣讲生态保护的政策,这些人终于被他说动,主动撒离了。
“2012年6月的一天,我们在距离管护站几十公里处的一个名叫锅叉石的地方,发现了几台挖掘机,几个工人正在开挖河道的石头。我上前制止,对方就是不听,还差点打起来。”叶金俄日见劝说无果,便立即回到管护站将发现的情况汇报给县上的相关部门。随后,在祁连县国土、草原站、公安等多部门的联动配合下,才将乱采滥挖的人清理出管护区,及时制止了盗挖行为。
2013年5月的一天,夫妻二人像往常一样骑车行进在巡护的路上。谁能想到,在一段下山路上,摩托车前胎爆胎,二人直接从摩托车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叶金俄日为了保护妻子,用右胳膊挡住妻子的身子,胳膊肘在地上滑行,大衣被磨出一个大洞,鲜血顺着袖口往下流。
“当时右胳膊一点感觉都没有了,血肉模糊,还有很多石子钻进了肉里……”叶金俄日抬着胳膊说。回去后血流不止,冬木措万分着急。好在当时的矿上还有进出的车,两人便去矿上搭车到了祁连县人民医院。在脱下大衣的一瞬间,胳膊肘白白的骨头露了出来,妻子冬木措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没事没事,老婆,你不要哭,胳膊没有断。”叶金俄日安慰道。医生立即开始擦洗消炎、止血、缝合,经过一个小时的处理,总算让冬木措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日夜奔腾不息的黑河水在诉说,倾诉着叶金俄日夫妻俩坚守在这片广袤的生命家园中,起早贪黑,面对一件件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一次次遭遇的生命险情,同心共守,用自己的生命唱响了守护黑河源的“生态歌”。
“既然你们来了,要不我带你们去湿地公园看看吧”,叶金俄日说,“这两年间,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里的候鸟数量逐渐增加,极个别的鸟类冬季的时候都会在湿地公园内出没。”
我们一行人从管护站出来,开了大约10分钟的路程,便到达了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刚下车,叶金俄日便指着远处一群戏的白色鸟群说:“看,那就是斑头雁。有人说,这是中国唯一飞过喜马拉雅山峰的鸟类。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珍稀鸟类也频繁出没在湿地里,鸟儿多了,水源广了,牧草长势旺了,祁连草原的景色更美了。”
叶金俄日说:“这两年黑河的水量明显增加,湿地的面积也在慢慢地扩张此外,每年的湟鱼洄游季,黑河里也能见到不少湟鱼。虽然每次见到的数量不多,但湟鱼的生存环境的确得到了改善。”
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管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管护力量的不断增强,黑河源头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8年9月,叶金俄日去巡查的时候,发现了7匹藏野驴。湿地面积增加后,出现不少黑颈鹤在黑河源头筑巢,他见过的就达22只。野生动物的回归,就是黑河源头生态逐渐向好的最好证明。
黑土滩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源头禁牧、草原鼠害治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叶金俄日夫妻俩的管护压力相对减轻了些。“不像以前如今,守护黑河流域生态的人也多了起来”,叶金俄日笑着说,“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牧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了,对我们日常巡护起到了不小的帮助。”
“作为黑河源头的管护员,与妻子携手共进,用我们的一生守护好这一方故土,看着它慢慢恢复原本的美貌。作为我,也是踏实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叶金俄日充血的眼神中充满了坚毅和无私。
“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我们累计治理黑土滩14000公顷,其中,沙龙滩地区治理黑土滩11333.3公顷。”祁连县草原监理站站长周占海告诉我们。祁连县通过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修复及退牧还草工程,2015年至今,累计投资1.71亿元,治理沙化草地4466.67公顷,建设一年生人工饲草基地4333.3公顷,草原鼠害、虫害防治面积达到 564333.3 公顷,改良退化草原 7333.3公顷,建立人工饲草基地1000公顷。
“牧民群众看到了治理后的成效,大家都想好好保护和利用这片草原,从此再没有牧人在夏季休牧时,将牛羊偷放到治理后的黑土滩。”叶金俄日说。不仅如此,如果有人看到偷牧,黑土滩的网围栏损坏了,叶金俄日夫妇就会带上工具,开上手扶拖拉机,自发修理网围栏。叶金俄日还发动家人,乃至亲戚朋友,共同守护这片草原,在他们的带动下,有100多户牧民,自发加入到巡护队伍中,为这片草原“站岗”。
叶金俄日夫妇伴山而居、依水而眠,扎根雪域高原,长期远离亲人故友,用青春和生命守护黑河源头方圆200多平方公里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他们用17年的坚守,共同奏响了坚守生命家园的“生态歌”,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事业的无限热爱,用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彰显了一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和奋斗精神。
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对黑河源头实施了生态应急治理工程,随着对祁连山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青海省推行黑土滩沙化草地治理、人工造林工程、草原围栏封育、河道治理、尾矿修复等项目。目前,黑河支流从50多条增至144条,黑河源头湿地水源涵养量得到较好恢复。2014年12月,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并于2017年11月被纳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县黑土滩的治理,逐步实现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转变的长效机制,为促进祁连县草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显现了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实现了草原生态、生产、生活“三共赢”的发展新机制。
叶金俄日和许许多多的牧民群众在这项惠民利民富民措施中享受到了更多的政策“福利”,在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祁连县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引领下所做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给天边的草原书写了一行行绿色诗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环保理念挥毫泼墨,才能绘就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青海日报副编审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光荣岁月磨砺剑胆琴心。在天寒地冻、风雪弥漫的八一冰川,在步步泥淖、处处河流的黑河源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拯救最美草原的前沿,在黑河流域的保护站现场,叶金俄日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也书写了自己人生的华丽篇章。
来源:青海党建
编辑:海北州委组织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