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检伤分类
I.检伤分类的作用
II.几种主流的分类方法
目前世界各地正在实施多种分类系统,比较知名的有START(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简易分类和快速救治/简明检伤分类)、SALT(sort, assess, lifesaving interventions, treatment/triage,分类、评估、紧急干预、治疗/分类)、STM (Sacco分类法)、Care Flight Triage和SAVE(Secondary assessment of victim endpoint,伤员终点二级评估)。当然,关于支持哪种方法并不重要,关键是选择其中一个,并坚持分诊,以保持救援始终有序。
1.START 分类
START,即: Simple 简单,Triage 分类,And Rapid 快速,Treatment 治疗
START是目前美国最广泛使用的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分类系统。它是在1983年由美国加州霍格医院和新港海滩消防局的工作人员为具有基本急救技能的救援人员开发的。急救人员根据受伤严重程度,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别,并按照指示将受伤者转移到指定的伤员集中点(collection point):
黑色:(死亡/最后治疗) 有致命伤且生命体征弱或无自主呼吸的伤员;没有生还可能性、治疗为时已晚,不再向前移动到伤员集中点
红色:(立即或紧急救治)危重伤,第一优先。伤情非常紧急,危及生命,有生命体征但不稳定,需立即给予基本生命支持,且通过治疗有较高的存活潜力;应首先转移到伤员集中点或在1小时内迅速转运到医疗救治机构。
黄色:(延迟救治)重伤,第二优先。生命体征稳定的严重损伤,有潜在危险,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应急救后再后送,在4~6 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
绿色:(可行走伤员)轻伤,第三优先。不紧急,无大碍,能行走的伤病员,较轻的损伤,可能不需要立即入院治疗。
这是笔者自备的伤情分类卡,不仅有伤情分类的功能,在背面还能简要的对伤者的情况进行标注,以便后续接手的医疗人员能及时明白这名伤员的情况
上述分类可以通过给伤员发放不同颜色标签来分类。如无条件,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对伤员进行动作评估将其分类到不同的指定区域。
具体方法如下:绿色伤员是指所有能走到指定区域的人员,然后对所有不能移动的伤员进行评估,对没有呼吸、心跳,且在试图打开气道后,也没有任何反应的伤员定义为黑色。然后将红色分配给符合以下特征的任何伤患(可用 “RPM:30-2-can't do” 来记住这些特征):
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
无末端脉搏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2秒(可通过按压甲床来判断)
不能遵循基本的行动指令
判断完成后,其他伤员可以认定为黄色。
比较详细的START流程如下:
1.
2.
注意事项:
1. 对每一个伤员的初步评估尽量不超过30秒钟,要为后面的伤员争取时间
2.如果病人需要立即治疗,在转向下一病人前,只清理气道异物或控制严重的出血
3.先不做心肺复苏
2.SALT 分类
3.JumpSTART分类
JumpSTART是对START分类系统的修正,主要是用于现场受伤儿童(1~8 岁)检伤分类的方法。如果儿童的年龄未知,施救者可以评估男孩腋毛或女孩乳房发育情况,作为筛选评估对象指标。
该分类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对有脉搏但处于窒息状态的儿童要进行5次抢救呼吸;然后给予一个“黑色标签”
正常呼吸频率小于15或大于45
运用AVPU方法进行神经意识状态评估(A警觉,V对语言刺激有反应,P对疼痛刺激有反应,U无反应)完成。任何对疼痛刺激有异常姿势或反应的病人都会得到一个“红色标签”。
另外补充一下个人观点,我本人很支持使用AVPU法来检查伤患者的情况,操作方便且很有效
III.检伤分类操作原则
2.操作细则:
(一)行动检查
1.指引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到一指定区域(绿区)。
2.此类伤者均属第三优先。
3.到不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处继续检查。
(二)呼吸检查。
为所有不能行走的伤者进行呼吸检查。
如有需要先保持气道畅通(须提前检查颈椎是否有损伤,同时小心保护颈椎),可用提颏法等。
3.没有呼吸。
(三)血液循环检查。
1.检查桡动脉或微血管血液循环回流时间。
2.任何循环不足(不能感觉到桡动脉跳动或微血管血液循环回流时间大于2秒)(红区)。
3.循环良好→第四步。
(四)清醒程度检查。
1.检查脑部有否受伤。
2.询问伤者简单问题或给予简单指令。
3.能回答或按照指令行事(绿区),回答不确切(黄区),不能回答(红区)。
(五)肢体挤压伤伤情检查:如大腿及胸腹部的挤压综合征等。
关于挤压综合征,我已经有一篇文章简单的讲述了相关处理方法:挤压综合征概述
V.分类标准
(一)第一优先(红色)
危重伤,表示伤情十分严重,随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为急需进行抢救的伤者,也称为“第一优先”。如有及时治疗即有可生存的机会。
1.气道阻塞
2.重度休克
3.昏迷(有/无反应、但无意识)
4.颈椎受伤
5.导致远端脉搏消失的骨折
6.外露性胸腔创伤
7.股骨骨折
8.外露性腹腔创伤
9.超过50%Ⅱº~Ⅲº皮肤的烧伤
10.腹部或骨盆压伤及严重多发性创伤
11.其他危及生命情况
12.呼吸、心脏骤停
13.中毒窒息
14.活动性大出血
15.大面积烧烫伤
(二)第二优先(黄色)
重伤,伤情严重,应及早得到抢救,也称“第二优先”,有重大创伤但可短暂等候而不危及生命或导致肢体残缺
1.中度烧烫伤
2.严重头部创伤但清醒
3.椎骨受伤(除颈椎之外)
4.多发骨折
5.须用止血带止血的血管损伤
6.开放性骨折
7.急性中毒
8.昏迷患者
9.休克
(三)第三优先(绿色)
轻伤,伤者神志清楚,身体受伤但不严重,诱发疾病已有所缓解,也称“第三优先”。可自行走动及没有严重创伤,其损伤可延迟处理,大部分可在现场处置而不需送医院。
1.不造成休克的软组织创伤
2.<20%的<Ⅱº烧伤并不涉及机体或外生殖器
3.不造成远侧脉搏消失的肌肉和骨骼损伤
4.轻微流血、皮外伤等
(四)第四优先(黑色)
死亡或无可救治的创伤
1.明显死亡
2.没有生存希望的伤者
3.没有呼吸及脉搏(包括在处理后也无反应的)
VI.简易分类方法
1.ABCDE法
这个方法可以“从头用到尾”,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可以在现场检查时使用,也可以在后续做二次甚至能三次评估的时候使用:
A(Airway)气道——首先判定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舌后坠、口咽气管异物梗阻或颜面部及下颌骨折,并保持气道通畅;
B(Breath)呼吸——观察是否有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呼吸深浅或胸廓起伏程度、双侧呼吸运动对称性以及患者口唇颜色等,如疑有呼吸停止、张力性气胸或连枷胸存在,须立即给予人工呼吸、穿刺减压或胸廓固定;
C(Ciculation)循环——检查桡、股、颈动脉搏动,如可触及则收缩压估计分别为80、70、60mmHg左右,检查甲床毛细血管再灌注时间,以及有无活动性大出血;
D( Nervous system)神经——检查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有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异常、昏迷程度评分;
E(Exposed)充分暴露——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短暂解开或脱去伤病员衣服充分暴露身体各部,进行检查,以便发现危及生命或正在发展为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
2.ABCD法
ABCD法仅仅针对原地留下的、不能自行走动甚至已经倒地不起的伤员,进行徒手的快速检伤分类,从中迅速地筛选出危重伤员:
A. Asphyxia 窒息与呼吸困难(常见于胸部伤、气胸、肺挫伤或上呼吸道梗阻)快速评估方法为一看:伤员喘息状,二问:透不过气来,2秒钟内即可判 断为呼吸困难。
B. Bleeding 出血与失血性休克(短时间内导致急性出血量超过800ml以上)快速评估方法为一看:伤员精神紧张、面色苍白,二摸:脉搏细数、手足冰冷,2秒钟内即可判断已发生休克。
C. Coma昏迷与颅脑外伤(往往伴有双侧瞳孔改变的体征)快速评估方法为一看:伤员倒地不起,二唤:没有睁眼反应,2秒钟内 即可判断伤员已经昏迷。
D. Dying 正在进行中的死亡(指发生心搏骤停、时间不超过10分钟)快速评估方法为一看:呼吸不正常(特指临终前出现的各种异常缓慢呼吸类型);二摸:颈动脉搏动消失,5秒钟即可判断为心搏骤停。
ABCD分别代表着各种危重症常见情况,只要ABCD其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便可快速评估为危重伤员(异常的项目越多说明伤情越严重)。应按照ABCD的顺序进行快速观察,尽量在10秒钟内迅速地结束对一个伤病员的检伤分类(即1分钟应完成至少6例检伤分类)。出现上述ABCD中任何一个症状的,应该马上分类为红色伤员
VII.群体伤急诊及现场处置预案
群体伤事件可分为两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洪水、地震、飓风、海啸、暴风雪、火山爆发、山火、龙卷风、山崩、滑坡、泥石流、雪崩、陨石坠落等
人为灾害:火灾、爆炸、枪击、战争、踩踏事件、建筑倒塌、交通事故(包括空难、海难)、工业事故(危化品泄露等)、核生化袭击、大范围停电引起的恐慌等
群体伤的特点有:发生突然、时间急迫、伤员较多、伤情不确定、现场安全性不确定、伤员抢救难度大、社会影响大
所以,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各部门一定要通力合作,实时通报最新情况,进行充分而密切的沟通,这样才能使得现场的处理效率尽可能提高。
提前制定相关预案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使得各个步骤的处理规范化,程式化,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也方便进行人员分工
1.群体伤情院前急救简易操作流程图
2.群体伤急诊处置流程
3.院前急救简易的整体流程
注意事项:
来源 | 百度百科、 Tactical Jade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