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认同,因为自己淋过雨,懂得淋雨苦,不希望孩子再走自己的路。
最近和几个60后的长辈聊天,突然得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回答:他们居然开始认同年轻人“不结婚”的观点了。
想想这些朋友,当年可是“爹妈逼婚”的好手,没想到今天他们自己倒成了“开明”的代表。
时代变了,父母的态度也变了,这个转变让我忍不住一番感慨。
以前父母见到30岁还没结婚的,恨不得天天耳提面命、说教不止:“怎么还不找对象?再拖下去连孩子都生不出来了!”年轻人虽然烦,却无奈于这种家庭压力,只好硬着头皮去相亲,甚至被“逼婚”得疲于应付。
然而,今天我听到的却是另一种声音:“不结就不结吧,婚姻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
怎么会这样呢?60后的父母一向以传统观念著称,认为什么事都得按部就班,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人生的每一步似乎都必须严格遵循。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他们也开始“觉醒”了,不再像过去那样“执着”于让孩子非得走自己当年的老路。
这些父母的转变,其实不是“开明”了,而是“看开”了。
试想,他们从小到大为家庭、为孩子操心了一辈子,原本以为孩子结了婚、生了小孩,就算人生圆满了。
可现实并非如此。很多结了婚的孩子,过得并不幸福,离婚率飙升,夫妻感情冷漠,甚至婚后孩子也成了压力的负担。父母看在眼里,心里又酸又痛。于是,他们开始反思:婚姻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舅舅的女儿年近三十,依然没找到对象。以前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断逼她去相亲。可最近他反倒平静了。
他说:“如果结婚是为了将来离婚、撕扯,我宁可女儿一辈子不结婚。至少她可以过得开心自由,别把自己困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里。”
父母嘴上不说,其实心里也是很复杂的。毕竟,他们经历过婚姻的酸甜苦辣,知道婚姻不是童话故事,尤其现在的年轻人,观念与他们当年大不相同。
他们能理解孩子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心情,也知道年轻人的压力、焦虑、现实。既然这样,与其硬逼孩子进婚姻的“围城”,不如顺其自然,尊重他们的选择。
父母其实也有自己的“恶心声”,只是被无奈压抑了太久。以前逼着孩子结婚、生小孩,只是觉得那是“正常”的人生轨迹。
可现在,他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婚姻问题,看到孩子们在生活中挣扎,不由得感到心酸。结了婚,父母担心孩子过得不好;不结婚,父母也担心孩子老来孤独。所以说,做父母的,心里永远都有说不出的矛盾和焦虑。
有的父母嘴上说“随便吧,不结就不结”,可转身又怕孩子以后后悔,年纪大了后孤单一人,无依无靠。
特别是看到别人家孩子结婚生子,他们心里还是会有一丝羡慕甚至焦虑:“我们家呢?什么时候能看到孙子?”
这种“开明”的背后,其实藏着深深的无奈和复杂的心情。
说到底,父母爱孩子,只是表达的方式变了。现在的父母越来越理解孩子的选择,越来越看重孩子的幸福,而不仅仅是婚姻这个形式。
他们明白,人生的幸福不一定和婚姻绑定,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怕不结婚、不生孩子,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时代变了,观念也在变。70后的父母开始接受“婚姻不是必需品”的想法,正是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的一个体现。
但我们也要记住,父母的“认同”背后,其实包含着他们对孩子幸福的深深期望与担忧。
他们不再一味地推你进婚姻的围城,是因为他们希望你找到真正的快乐,无论这个快乐是否来自于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