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普及金融理财知识,最大限度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聚焦当前社会风险高发的领域,本文选编真实案例,以案例解读剖析犯罪手法,以场景再现讲授识别方法,帮助您认识什么是非法集资,如何识别非法集资。我们相信,在您的参与和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非法集资这场攻坚战。让我们携手并肩,同心同向,一起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01
典型案例
典当行的圈钱伎俩
案例一:欧某某在新化县上梅镇天华南路租用孙某甲家的门面开设“某某寄卖行”,主要以典当手机、首饰、摩托车等物品赚取手续费为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被告人欧某某与周围的邻居熟悉了,并取得了一些邻居的信任。后来,欧某某以月息2分或3分的高利息为诱饵,虚构当铺典当车辆、需要资金周转,亲戚患病急需现金,某领导急需钱用等事由,先后从王某某等18人手中骗取现金113万元,除支付部分利息与偿还部分本金共计19.3万元,实际骗取现金94万元。
案例二:蔡某某在泉州市某典当行担任经理期间,为了发展业务,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219万元。他还利用担任经理职务的便利,以典当行的名义,分别以25%、20%、15%等不同的月利率,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73万元,收款后不入账,又以该典当行的名义分别以25%、23.5%、18%的月利率,放贷给蒋某某、王某某、陈某某等人,从中将利息差额占为已有。
1.以典当行为幌子。欧某某通过开设“某某寄卖行”,正常开展业务,取得周围群众的信任;蔡某某利用担任经理职务的便利,以典当行的名义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
2.以高额利息为诱饵。以月息2分或3分的高利息为诱饵,虚构当铺典当车辆、需要资金周转,亲戚患病急需现金,某领导急需钱用等事由,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
1.《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不得从事集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等业务。
2.非法集资大多借助传销手段,由于多是亲戚、朋友、熟人的介绍、推销,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碍于面子也不便推辞,这种方式更容易在民间渗透,危害也更广。因此,面对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销,一定不能盲目轻信。
3.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不要被所谓的“高利息”“高收益”等虚假宣传误导。
什么是非法集资?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所谓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该定义明确了非法集资的三要件:
一是“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即非法性;
二是“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即利诱性;
三是“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即社会性。
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相关行业产品登记机构建设完成了金融产品查询平台,2024年10月31日起,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询手中的银行理财、保险、信托、保险资管类产品信息啦!
方法一:
登录官方门户网站
http://www. jrcpcx.cn
方法二:
下载官方APP“金融产品查询平台”
方法三:
搜索官方微信小程序“金融产品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