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吉安,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这里山清水秀,人文底蕴深厚,历来成为文人墨客钟情吟咏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其红、古、绿三色资源交融,吸引了众多艺术名家到此采风写生,使吉安的山水风情展现于不同作品之中。
在吉安,有这样一位本土美术工作者,他几十年来,经常携带着钢笔和画纸,走遍吉安的每条大街小巷,将吉安城区的风貌勾勒于纸上,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创作出4000余张硬笔速写作品,将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刻画于笔底,将剪不断的乡愁收藏于心间。他,叫邓竞耕。1951年出生于吉水县金滩镇。1968年初中毕业插队,1971年调至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美工组。自小酷爱绘画的他在此期间被派往江西省美术培训班学习了八个月。而后,邓竞耕转至工艺美术厂、公安局、电影公司,从事宣传工作,直至2006年退休。
城市的发展改变了老城的命运,许多承载着许多人记忆的特色建筑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成为我们心头永远的遗憾。我们特意从邓竞耕堆积如山的画稿中精选出300余件,分为老城记忆、庐陵新貌、吉安风情三个篇章联缀成本次展览。人间烟火气,最重市井间。当重新看到后河西路、田侯路、永叔路、宝华楼、水巷等昔日的身影,将令多少老吉安人的心底泛起复杂的情愫!
邓竞耕善于用独特的视角,流畅的线条,不同的表现手法,将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以及树木、桥塔等进行生动的再现。或侧重于明暗,或侧重于线条,因物施法,不拘于形。他认为,速写不仅仅是收集创作素材的手段,而是每一幅都有它独立的审美价值。对故土的爱恋和对速写的执迷,让他葆有旺盛的创作激情,朝朝暮暮里,勾勾点点间,一位青年慢慢变成了老年,一座老城悄悄换上了新颜。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最通俗的表达。我们希望,通过邓竞耕的速写作品,唤醒吉安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历史概貌、文化传统、生活记忆、生态风光及至伦理价值观念的怀念情感,从而懂得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对家园厚土、民俗风情的眷念热爱与情感归属,知道我们如何从过去走来,又将怎样朝未来走去……
部分作品欣赏
编辑:欧阳千惠
审核:徐剑
签发: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