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常州红十字会主办的“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已在各个高校顺利完成。为总结展示项目经验和成果,促进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交流,进一步提升项目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常州各高校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12月17日,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暨总结交流活动。外国语学院参评的“关爱流动的花朵”项目荣获常州市“益心江南”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志愿服务项目二等奖。
据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爱护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办实事”的指示精神,自项目公示以来,“关爱流动的花朵”项目团队——逐梦云乡志愿服务队联合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青云村、常州市武进区牛塘镇党群服务中心在2024年7月4日至7月17日开展了常州市“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采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外出实践、手工实践等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非遗传承教育、安全自护教育、科技科普教育、自我发展教育、田间实践活动等多类型暑期夏令营活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受益群众4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00余小时,有关活动被江南时报网、江苏少年网等媒体报道累计10余次,并成功入选“七彩假期”全国示范队。
未来,外国语学院团学工作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不仅要在专业学习上追求卓越,更要在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上展现担当,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务实的行动为志愿服务贡献力量。
一、注重统筹规划,运行模式清晰
打造多主体协同合力体系。6月,项目团队便启动前期筹备工作,主动对接青云村课外协商沟通、稳步推进。7月4日至7月17日团队前往青云村、牛塘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团队注重成员分工,根据成员特点划分组织策划、宣传推广、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等人员,成员分工明确。
设计针对性活动课程。针对青少年儿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正确的引导等特点,项目团队设计系列课程进行思想引领与探索实践,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等形式。通过多样化教学和丰富的实践,为青少年搭建起一座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
拓宽志愿服务参与渠道。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加入。招募吸纳了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00余小时,覆盖400余人次。
二、注重活动内容多样性,多彩活动助成长
突出互动性教学,传播红色文化。团队通过教唱红歌并配合手势舞形式,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带领孩子亲手制作行军挎包,领悟先辈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突出体验式学习,传承非遗技艺。团队带领孩子进行植物拓印创作、传承漆扇非遗,领略传统工艺精湛,激发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感受非遗独特韵味。
突出实践式操作,激发科技兴趣。团队以科技之桥链接小小梦想,带领孩子领略中国桥梁的发展历程,介绍桥的原理、关键技术,引导小朋友亲手制作桥梁模型,在动手实践中激发深入思考。
突出个性化引导,促进自我发展。团队带领孩子们一同见证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简体字的演变轨迹,并通过鉴赏诗词,深刻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与深远意境。同时,孩子们亲身体验了毛笔字的书写,感受笔画的起承转合,体会到书法中的韵律与节奏。
突出沉浸式实践,感悟田间智慧。团队成员讲述袁隆平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科技兴农重要性以及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带领孩子们走进蔬菜大棚,感悟植物生长的奥秘与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该项目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学在课堂中”“行在田埂间“坐在草坪上”“跑在蓝天下”,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创新和完善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拓宽活动的广度与深度,用心用情护佑青少年儿童成长,帮助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文 | 勾明乐
图 | 外院团委
编辑 | 张晓涛 朱奕
责编 | 肖景文
审核 | 陈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