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故去的亲人,不来你的梦,都是有原因的:他的靠近也会让在世的亲人生病,磁场受干扰

文摘   2024-12-08 04:00   山西  

弘一法师与我们有何联系?在深入了解弘一法师的五句箴言后,你可能会对他非凡的生平产生浓厚的兴趣。你会发现,书中描述的弘一法师的生活轨迹,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5句话,将引导你重新思考周围的人际关系,包括那些可能曾让你感到困惑的家庭关系:
一、女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一辈子都没弄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这个世界,终其一生都是你一个人。孩子迟早会长大,繁华落尽,爱情消失,生活归于柴米油盐的平淡。老公只是住同一个屋檐下,共同养育孩子的合作者而已,原来你还是一个人生活。
当弘一法师面对妻子的归来,他劝她释放过去,释放彼此,去追求新的生活。这个故事在许多人眼中,可能被解读为弘一法师的冷漠。然而,这种冷漠是相对于世俗而言的。李叔同曾是世俗的一部分,但弘一法师已超越了世俗。因此,他的两位妻子以及亲朋好友在他出家时感到痛苦,是因为他们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而弘一法师已经进入了精神的领域。既然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唯一能够调整的是他们自己的心态。
对于世俗中的男女,男性通常不会将情感过度集中,而女性则不同。许多女性一生的悲伤和痛苦,根源于对情感的执着,无法放下这个或那个,最终导致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为他人而活。
这样的一生无疑是悲哀的。
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学会为自己而活。当女性将注意力从他人转移到自己身上时,她们会发现,没有人能够左右她们的情绪,除了她们自己。
二、活得通透的人,没有特别想维持的关系,也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走近的人不抗拒,离开的人不强求,就连吃亏都懒得计较,时间不言不语,却能见证真情,岁月悄无声息,却能看透人心。
在皈依佛门前,弘一法师曾是李叔同,一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他早年生活优渥,挥霍无度,频繁出入剧院和文化圈,结交了众多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叔同对书法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才华让他的作品几近大师水准,正是在这个时期,他与丰子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然而,即便在艺术上取得了如此成就,当李叔同找到了人生的终极追求并决心全力以赴时,他依然选择了放弃所有的社交关系,出家为僧。
在李叔同剃度之前,有些朋友选择了主动离去,因为他们与李叔同并非志同道合,只是因一时的利益而聚在一起。但仍有一部分人始终陪伴着他,不离不弃。李叔同初入佛门时,他意识到这些朋友会因思念而来访,但他清楚,要全身心投入佛学,必须断绝世俗的牵绊。因此,他请求寺庙的僧侣转告来访者,他不希望被打扰。
我们中有多少人能拥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抱怨时间不足,烦恼于外界的干扰。
在这些时刻,我们更应反思,我们是否像弘一法师那样,有着坚定不移地完成一件事情的决心?
三、亲人去世不来梦里或者很少来梦里,因为冥界有规定,不可以没有缘由的靠近在世的亲人。人鬼殊途,他的靠近也会让在世的亲人生病,磁场受干扰。所以不来梦里是他(她)过的很好,不想让活着的亲人受羁绊。
弘一法师年少时受其母亲的影响,跟着母亲诵经念佛了好些年,后人都说这段经历造就了后期他出家的情感基础,也正因为如此,弘一法师在年幼时期就在心里埋下了“佛”的慧根,他一生对任何情感都没有过执念。
在弘一法师执意要出家的时候,他的日本妻子在寺庙外站了三天三夜请求他回家,但是弘一法师却毅然决然的转身离去。不了解的人无一不说弘一法师绝情,弘一法师真的是个绝情的人吗?并不是,他只是有更大宏愿需要去完成,他知道要完成这些必须要放弃另一些,为了帮助世人解脱情感上的困惑,他只能舍弃自己的世俗情感。这是弘一法师对人世间的大爱。
很多人不光对爱情带有执念,对亲情亦是如此。当亲人不在人世后,我们留恋执着他们活着时候的一切事物,悲伤一时是至情至深的表现,但是陷入悲情中无法自拔则会对自己以及其他活着的人另一种折磨。逝者已逝无法重生,要懂得适时放下才是对活着的生命的尊重。
四、有的女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嫁得良人一生幸福。有的女孩天生善良,可是人间疾苦,一样不落。命运就像蒲公英,风起而涌,风止而息。
在李叔同的青春岁月里,他曾对戏曲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并在此期间结识了一位戏曲演员。他曾向母亲表达过与这位演员结为连理的愿望,但由于两人社会地位的悬殊,母亲坚决反对。随后,李叔同在天津和上海之间频繁往来,与那位演员的联系逐渐中断。最终,他的母亲安排他与于氏成婚,尽管他并不钟情于她。
无论是那位戏曲演员,还是母亲安排的于氏,抑或是后来因自由恋爱而结合的日本妻子,这三位女性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无法简单评判谁的命途更为顺遂。
戏曲演员虽然社会地位不高,却曾获得过李叔同的真心爱慕,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比从未得到李叔同青睐的于氏要幸运一些。而日本妻子与李叔同共度了半生的恩爱时光,因此在他出家的决定面前,她所承受的情感冲击也最为深刻。
我们常常将自己的幸福与不幸归咎于命运的安排,这是宿命论的常见论调,但同时,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为自己找的借口和理由。
五、人生千千结,就有千千劫,你的结,就是你的劫,解开一个结,才能渡过一个劫。不要和过去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不要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而修行路上,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劫”。劫渡完了,福气就来了!渡得过就是涅盘重生,成为人生的赢家;
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觉得李叔同出家前的一生顺遂平安,几乎没有劫难,其实并不是。李叔同在杭州教书期间, 有一天深夜,他听到屋外有人喊了一声: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们江湖再见!等到李叔同追出来的时候,早已看不见人影,后来才知道来人正是自己的挚友许焕元。他回到房间,抑制不住情感的喷发,立刻铺纸研磨写下了流传至今的那首《送别》: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尽管李叔同的一生可能未曾经历过物质上的匮乏,但他在情感上无疑承受过挑战与苦楚。他并非一个容易走极端的人,面对悲伤时也会真诚地感受,但他更擅长向前看,明白人生必须不断前行,因此他学会了如何放下。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转折点和困境,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我们今日的坚韧。即便我们本能地抗拒困难,但当它们不可避免地出现时,我们必须振作精神,继续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这正是生活的真谛。
弘一法师的一生常被众人所羡慕,他们认为他活出了双倍的人生。他的前半生在世俗中自由驰骋,后半生则选择了遁入空门。然而,人们羡慕的不仅仅是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弘一法师都能保持内心的纯净,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人们钦佩的弘一法师,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生活成就,更因为他掌握了“放下”的艺术。大多数人被世俗的枷锁束缚,因为我们总是忙于“拿起”:
财富、名声、情感……我们越是积累,越是感到不足,总是渴望更多,然而人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负担越来越重。
弘一法师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人生中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如果你发现自己被某种固执的念头所困扰,或许你能从弘一法师那充满波折的一生中领悟到,“放下”的力量往往超越了“拿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放手比紧握更有力量,更能够带来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晨语祝福之家
分享早安晨语祝福,愿您开心快乐每一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