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就前八十回来看,在贾家不是就只有贾母不同意金玉良缘,而是贾家所有成年人都没有把宝钗作为可婚配的对象考虑。
贾母在打醮的时候直接就说,贾宝玉的婚事和尚说过,不宜早娶。直接用封建迷信对轰封建迷信,用魔法打败魔法。
王夫人在薛姨妈说金锁来源的时候直接不搭茬。你说就说呗,你是我妹妹,我不好当面反驳你,伤了你的脸面,也伤了我们的情分。
薛姨妈自己教不好薛蟠,希望姐夫帮忙教,你看贾政搭茬吗?贾政日常带着贾宝玉贾环四处交际的时候说过一次带上薛蟠吗?贾家的关系网对薛蟠打开过吗?
当然这也不能怪贾政,他们出去是为了打造读书人风雅名声的,席中长相俊美的文士肯定也少不了。万一薛蟠自己喝大了,对着某个书生说只要从了你哥哥,以后要发财要做官都容易,以后贾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以后贾宝玉贾环贾兰在官场还怎么混?
王熙凤那么会看贾母王夫人心思的人,你看她有一次把话题往薛宝钗身上引吗?她有一次在贾母王夫人面前说过宝钗那金锁来历如何稀罕如何奇异吗?她这个不说,是公开场合私下场所都不说。为什么,还不就是她心里明镜一样,知道贾母王夫人他们都没有和薛家结亲的意图吗?
薛家作为王夫人的亲戚,贾家的政治联盟、曾经的血包,从情从理上,贾家都不会因为一件捕风捉影的事去和薛家翻脸。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愿意和薛家继续联姻。
贾家武将出身,一直试图向文官系统转型,想走书香的路子。光从这个角度来说,林黛玉都比薛宝钗有优势的多。
林黛玉的婚配优势不在于科举未发迹之前会有多少人来烧冷灶,现实中也不会有多少人无缘无故来帮衬你。贾雨村想得到甄士隐资助愣是卖惨了一年,而当时的雨村已经是举人了。
林黛玉的婚配优势在于以后一旦有子孙中举,会有多少林探花的遗留同窗徒孙来捧场。人靠自己走,能达到的高峰有限。有时候有个人肯因为某种原因随手拉你一把,说上去也就上去了。
说这个不是为了拉踩,而是要说明对于贾家这样想通过读书转型的人家来说,林黛玉的书香人家身份更有利,别忘了荣府大儿媳李纨的也是前祭酒之女。
如果仅就外在身份来说,薛家更适合王家这种武将出身不考虑转型的,或者同等身份的皇商。薛林两位姑娘的婚配最大砝码在于她们父辈兄弟的身份,而不在于她们自身的美丽和才情。所以薛宝钗说得对,她们这样的人家,确实不需要才情,因为政治联姻上女子就是纯工具,看得是符不符合家族利益。
而且薛家还有一个很大的累赘,薛蟠。
无论是贾家也好,其他人家也好,也许会因为宝钗个人的美丽才情品格愿意搁置家族利益,但薛家还有个薛蟠。
薛蟠是个什么人?
是拉了屎不知道自己擦屁股,屎沾了一裤子还得意洋洋到处招摇被纨绔们鄙视的大傻子。
以金陵打死冯渊案为例,其实冯渊早就没有直系亲属了,那些旁系亲戚之所以干熬着不肯撤诉就是为了多得点补偿。但财大气粗的薛蟠就是瞧不起这些平头百姓,觉得与其把这些钱给穷人不如给情妇。结果就是事越闹越大薛蟠的名声越来越臭,最后亲舅舅王子腾和姨夫贾政不得不出头,捏着鼻子帮他摆平了这桩丑闻。
以后这种自己闯祸让亲戚帮忙收拾的事在薛蟠上还在持续性的发生,薛蟠不以为耻反而得意洋洋,和媳妇夏金桂吹嘘自家有好亲戚,没有什么事是摆不平的。
有一说一,贾家的纨绔们也并非全无缺点,也常有闹出人命的时候。但这些纨绔们知道一点,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能花钱平事就花点钱。虽然下作但面子上过得去,知道的人少,也就少了许多人背后戳脊梁骨。它们至少还略有那么一丁点廉耻。
问题在于薛蟠连这么一丁点的遮羞布都不知道用,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臭出三里地。这意味着谁家和薛家结亲,都要沾上这臭,都要穷尽一生帮小舅子平事。
要说为了宝钗,名声臭点也行,多费点心帮小舅子平事也认了。问题这位小舅子怒起来不分敌我,逮谁都要用门闩打死。误会香菱,就拿门闩暴揍香菱。对宝玉不满,就拿门闩要打死宝玉。也就是幸亏宝玉不在眼前,要是真在眼前,岂不是又被打死?
和薛家结亲,是真有可能丧命的。
所以贾家不接受和薛家结亲,其他京中贵族子弟也一样。
薛宝钗的婚姻价值生生是被她的哥哥薛蟠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