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红楼梦》的故事剧情可以分为:
一、男孩成长记。
小男孩在幼儿园时期就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不喜欢男的、老太太。他的奶奶和母亲都觉得很好玩,引以为笑谈。他的父亲却很不高兴,觉得这小子这么爱和女生玩,将来一定会变成花花公子。
其实是因为受限于卫生条件和审美观念不同,在男孩接触到的年轻女性里,更讲卫生,更愿意打扮自己。显得更白更香更美。而男性粗枝大叶,加上社会对男性卫生以及装扮的不重视,导致他们普遍更邋遢一点。至于结了婚的婆子们,要考虑家里经济,毕竟城里一口热水一块香皂都得花钱,也忙于生计,很难时时保证卫生。
小男孩十分淘气,诗词歌赋还行,正经用来吃饭的科举文章就是不学。
不但不学还时常发表“很多人考公就是为了挣钱、图名、享受权力,根本不是为了国家老百姓”、“和尚道士也不过是一门用来赚钱的职业”、“现在所谓三纲五常的政治正确不过是某些集团用来谋利、稳定社会的洗脑手段”等等十分大逆不道的话。
老父亲时常气得胡子直翘,有时候急了索性就动手打。打得重了,老妈就一边过来拦一边骂你不听话,奶奶也生气,说你爸小时候也淘气,你爷爷可没这么打过他。
奇怪的是,老爸软硬兼施,小男孩就是不听。姐姐教啥他学啥,倒是也让他学了好几本书、数千字。
后人戏称此等情况为血脉压制!
再长大一点,小男孩眼界渐渐开阔,开始意识到男人中也有好的,婆子里也有有好的。
他的朋友圈里开始出现像秦钟、柳湘莲、冯紫英这样容貌俊俏、行事
由于时常出入作风淫乱的宁国府,他的有些行为也跟着轻佻。
一次春梦后,他拉着身边丫鬟袭人偷尝了禁果。
一日夏日午后,他悄悄和母亲身边的婢女调笑,你一言我一语间不知哪句触犯了假寐中的母亲。暴怒之中的母亲语言羞辱并责打那位婢女,致使那位婢女不堪羞辱愤而自杀。
这是小男孩人生中最荒唐的一段时光。
幸好,老父亲的一顿胖揍加上心上人的眼泪,小男孩幡然悔悟。
自此男孩不再随意外出,日常只在自家园林中游玩。薛家杀人犯哥哥要想让他出门,还要让小厮装成父亲的旨意。
虽然依旧不爱读科举文章,老父亲布置的作业也还是会做的。
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和家里的姐妹们一起吟诗写词。虽然每次都倒数第一,被罚给妹妹们扫地,但他心甘情愿。然而就在家倒数的这些经历,竟然为你奠定了在外面夺得满堂彩的小才子名头。
小男孩沉浸在欢乐时光里不肯醒来。
刚强聪慧的妹妹开始大幅度消减家里开支,心上人也告诉他家里的经济出现了问题。
可他不肯相信,怎么会呢?
他这样安抚自己的心上人,天塌下来,也碍不着我俩。
是啊,还有奶奶、父亲、母亲顶着呢,有他们在,怕什么呢。
小男孩没想到,便是他母亲亲手开启了世界坍塌的第一步,
那一晚,他的嫂子和一群下人说是丢了东西,把家里上下所有人都搜了个遍。
又过了没几天,他的母亲又带着人,以“
其中就有陪着男孩一起长大的发小和玩伴。
男孩伤心欲绝,病了半个月。
然而噩耗远远不止如此。
接下来,他的大姐姐惨死宫中,二姐姐出嫁后被虐待而死,他的心上人死去,三妹妹为了家族国家远嫁他方,小妹妹则选择出家。他的整个家族都要被抄没,族人和他都会经历牢狱之灾。
他挚爱以及挚爱他的友人、亲人、爱人都在十六岁这年离他而去。
男孩自己也在万念俱灰之下出家。
如果故事只是如此,那不过是一本普通自传而已。
接下来还有
二、少年回望记
男孩长成了少年,荒唐的、甜蜜的、欢笑的、痛苦的回忆如走马灯一般一一在脑海中闪现。
他这才发现很多以往不曾注意到的细节。
原来新帝上位、太上皇不肯放权,他的家族在朝中早就摇摇欲坠。
祖母忍下心肠,让最疼爱的女儿远嫁苏州探花,以与书香新贵联盟。然而姑父早逝。
伯父袭爵、父亲做官。然而伯父不思进取,父亲能力平平。
族叔考中进士却忽然弃了官爵功名,出家修道。
唯有姐姐入宫后多年,忽然被封为贤德妃,似乎为家族争得一丝希望。
但祖母却在去道观打醮时窥得天机,贾家荣耀不过是昙花一现,终将覆灭。好在她为人豁达通透,唯叹一口气而已。
祖母不焦虑,父亲却很焦虑。
作为唯一真正花心思在官场走动的贾家人,他深知贾家正在渐渐被边缘化。
哥哥贾赦无心在官场,他劝,奈何哥哥不听。
侄男贾珍行事一味胡闹,他劝,人家也不听。
长子已死,族中唯一他能管的人也就剩下二子一孙了。
因未经科举,贾政颇受清流排挤,使得他越发希望子孙能在科举上为他争口气。
奈何两个儿子都不肯在科举上用功,孙子贾兰虽然用功可惜年龄太小,看不出好歹。
母亲也很焦虑。
原本她出自名门嫁妆丰厚拥有二子一女,婆母又柔和,本应该是人生赢家,生活无忧。
可父亲自然是尊重母亲的,却更偏爱赵姨娘。
女儿虽争气封了妃子,到底远在宫中,一个月想见一面还得打申请。
长子早夭,次子与赵姨娘之子年岁相差不多,偏身体柔脆。
她想让次子争气,又怕逼得太紧步了长子后尘。
她想躺平,可赵姨娘又在身后步步紧逼。
于是不知不觉被一些卖养生保健的尼姑们用心灵鸡汤套了不少银钱。
赵姨娘也很焦虑。
她生得美貌风骚,得老爷青眼后,生了一女一儿。
在她的认知里,女儿有什么用呢?也只能靠嫁个好人家争气了。所以她心里爱女儿但又不重视女儿。儿子才是她的心头宝。
明明儿子也是贾家正统子孙,偏老祖宗不重视,丈夫也不喜欢。
于是她拼命为儿子争钱争物争财产,不惜要用邪术害死眼中的拦路虎们。
伯母就更焦虑了。
作为小穷官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做续弦,没生出一儿半女来。
没钱没权没依靠,还不得丈夫宠爱。
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呢?大概只有钱才是唯一能把握的依靠了吧!
长嫂也很焦虑。
她的焦虑和伯母一样。丈夫早逝,孤儿寡母在这名利场里过活,人情是不可靠的,唯有在手里的钱才是真的。
堂嫂非常焦虑。
她当家,知道家里钱不够花了,焦虑。
她的小家,丈夫到处乱搞,和她感情日淡。焦虑。
未能生得一个儿子傍身,焦虑。
日夜忙碌熬坏了她的身体,焦虑。
少年很后悔,竟未能替家人分担一二。自恨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如果故事仅是如此,那也只是家族传记。
事实上还有
三、冷眼旁观视角之官场现形记
贾家应该继续存在吗?贾家的存在对普通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影响?
看似老实忠厚的父亲,原来是官场最大的蛀虫,很会走动关系帮人谋官。挤占了多少有真凭实学的有志青年。
整天窝在家里的伯父,原来酒色俱全,为了
喜欢带着他到处玩的好堂哥,原来背后坑害了无数少女,还带坏了不少族人。
在家整天吃斋念佛的母亲,背后用权势帮人平事借此获利。
对着兄弟姐妹万般好的堂嫂,人后放高利贷,拿钱办事坑人无数。
就只有贾家如此吗?
不,整个朝廷都在卖官鬻爵,贪腐成风,博名求利,官官相护。以致民不聊生,流寇四起。
作者将少年的忧愁、家族的兴盛、整个朝廷的弊端一五一十呈现在读者面前。
少年的经历,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古今,大家都有共鸣。
作者栩栩展现出各色少女,如娇憨天真的浪漫诗人史湘云、聪慧过人的清灵初恋林黛玉、永远勇敢进取的妹妹探春、品格端方各色男人梦想中的生活搭子式妻子薛宝钗等等,她们怎么就落了一个万艳同悲的结局呢?
为什么那些美好的、能干的、努力进取的丫鬟们逃脱不出苦难的命运呢?
古代文人或者认为是月满则亏万物终成空,现代人看了作者事无巨细展现出来的贾家生活,很自然就会明白,那是因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束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