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开篇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很多人觉得元春是选秀进宫,其实不是,人家是做女官去的。脂批是说按汉制。按照秦汉、魏晋的制度,属于宫中的女官,并不一定是皇帝嫔妃。
即使是清朝,女官也不一定就是妃嫔。
比如德龄公主就是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和妹妹裕容龄一同被慈禧招入宫中做女官。
做女官不一定就是去给皇帝做妃子,德龄公主就不是给光绪做妃子。
做女官后如果被皇帝看中,可以给皇帝做妃子。
元春是因为在贾家先有了贤孝才德的名头,也许是被皇太后也许是被皇后选进宫做女官的。这个贤孝才德的名头应该就是贾母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宣传出来的,未必想着是给皇帝做妃子,毕竟被皇帝看中的概率不算大。更大可能是镀金后出来嫁给王公贵族,巩固家族向上的人脉关系。
后来薛宝钗也想走靠贤孝才德获得上位者的青睐,好往上走镀金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后来她有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壮语,果然贾母很快就安排她见了南安太妃。那些说宝钗盯着金玉良缘的人太小看薛宝钗了。薛宝钗的薄命不仅仅在于她后来不得已嫁给贾宝玉的空对,还在于她的青云志陨落。
宝钗低配版袭人也是走贤这个路子得了王夫人的青睐,获得宝二爷姨娘身份。所以她也有争荣夸耀之心,然而贾家败落。袭人因缘际会嫁给身份尊严全无的蒋玉菡。也是另一种的青云志不得施展。
如果元春一开始就是为了做妃子进了宫,后来封妃贾家不至于那么意外那么手忙脚乱。
这也和低配版元春花袭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袭人有做贾宝玉姨娘苗头的时候,花家反应是喜出望外。明显一开始是没有想到竟然有这种好事的。
后面薛宝钗进京的理由之一,就是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这道诏令不同平常的是竟然是皇帝亲自下旨的。又要崇诗尚礼又要征采才能还要仕宦名家之女。
当时的大环境是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官宦女儿没有诗文方面的才能。
其实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很奇怪。像是为贾元春量身定制的一道诏令。
就好像皇帝想要纳贾元春为妃子,但是人家是来做女官的,皇帝不好直接问皇太后或者皇后要。就拐弯抹角的说,我觉得后宫人太少,想要多点人热闹热闹。
皇太后说:那就选点妃子进宫呗。儿啊,你想要什么样子的?
今上说:我想要贾元春那样会诗书的,想要贾元春那样有才华的,想要贾元春那样是官宦名家的。
于是各个官宦之家都送了女儿过来备选。
然后皇帝说,这个年龄比起元春来说太大了,这个年龄比起元春来说太小了,这个皮肤比起元春来说太白了,这个皮肤比起元春来说太黑了,这个诗书比不过元春,这个才华比起元春来说太盛了。
然后身边人就明白了,你猜怎么着?现在的女史贾元春同志就特别符合贾元春的标准,你看她当妃子怎么样?
皇帝:准了。准了。哎呀,真是。本来也没想纳元春同志的。这选上了纯属巧合。
好比贾宝玉在家看戏嫌烦,去城外就嫌远,说我们去熟近的地方啊。
茗烟还没反应过来,熟近地方有哪家呢?
贾宝玉自己透题:你花大姐姐家不就是熟近地方?
元春从一开始就是妃位,不用从贵人开始熬资历,可见皇帝是真喜欢她。如果真是为了安抚贾家没必要一开始就给这么高的位份,贵人足矣。
而且元春封妃后,贾家除了贾政往上稍微升了一点,其他人几乎都没有动,该怎么着怎么着。贾家联姻王子腾家反而一步一步走进实权队伍里,初任京营节度使,后擢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
这怎么样也不像是为了安抚贾家封妃。贾家都已经快没落了安抚他干嘛呀。娶个王家女安抚王家岂不是更妙?贾家真有那么大势力,忠顺王一个长史能对贾政趾高气扬?
而且贾元春同志这一封妃那头皇帝就屁颠屁颠去和太上皇请旨,宫里嫔妃才人都进宫好多年了,她们都很想家,申请每个月初二、初六、十二号、十六号、二十二号、二十六号,让这些嫔妃的家里人可以进宫看看她们。
皇帝你以前都没有妃子了是吗?她们都是天上掉下来石头里蹦出来树上长出来的,她们是没有家人的吗?
就很像元春被封妃后和皇帝抱怨:本来人家再过两年就回家见亲人了,现在被你弄了来拘在这小小四方院子里,还问我好不好?
皇帝急的不行:我光想着咱们俩长长久久在一块,就忘了体恤你想家这块了。我的错我的错。
于是自己就起了呆念头,找太上皇、皇太后请旨,每个月有六天嫔妃家人可以进宫来瞧她们,这不就解决了媳妇的思乡之情了吗?
皇帝这一请旨直接把太上皇皇太后干蒙了。
宫里太妃、妃子加起来没有上百个也就几十个。
几十个妃子的家人都进宫里来。
好么!宫里成菜市场了。
你媳妇想家我们也嫌吵闹啊!
可这是皇帝大儿子的请求,也不好直接拒绝。索性退一步,你媳妇也别叫家里人进宫了,让她出去见家人吧!我们落个清净。
至此有了后面的贵妃省亲。
元春封妃之前从来没有过妃子省亲,元春封妃之后突然就有了。你说元春受不受宠?
不受宠的话,皇帝给她这么一个前所未有的恩典?
请注意元春封妃的时候是贤德妃,到省亲的时候就是贵妃省亲了。
也许有人认为是笔误。
但元春封妃到大观园省亲这中间差不多过了一年时间。有没有可能是这一年时间元春升职了?
在大观园竣工的时候贾政就称元春为贵妃了,后面文中凡事底下人称呼元春都用贵妃。文中表述元春多用元妃、贾妃。
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朱笔批复为:次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恩准贵妃省亲。
而且元春回到贾家后,又是哭又是说想家。第二天回到皇宫后,你猜怎么着?龙颜甚悦,又发内帑彩缎金银等物,以赐贾政及各椒房等员。
你们让我媳妇高兴,我就要赏你们。
按书里的时间线就是元春进宫里做女官镀金——被皇帝看中做妃子——元春做妃子虽然有皇帝的宠爱但还是不开心,就像林黛玉虽然得贾母、贾宝玉宠爱依然思念家人一样——元春和皇帝抱怨,本来熬两年就可以回家。做了妃子就见不到家人了。——皇帝请旨嫔妃家人可以进宫——太上皇、皇太后嫌闹得宫里吵闹下旨让妃嫔回家——贵妃省亲。
元春省亲时候点了一出戏叫《乞巧》,这出戏选自昆曲《长生殿》。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现代人固然认为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感情是李隆基强娶豪夺。在古代因《长恨歌》的流传,李隆基和杨贵妃那是真挚爱情故事。
元春的判词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正欢喜荣华正好,无常忽然到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走向死亡。
香菱和冯渊是被权势者拆散的平民版林黛玉和贾宝玉。
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是小官宦版本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元春和皇帝正是皇宫版本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香菱和冯渊是刚刚一眼定终身,还没有来得及相处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是已经定了终身彼此有情,又被拆散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元春和今上是彼此有情定了终身,结成了连理依然被外力拆散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乞巧写得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死后唐明皇苟且偷生却依然时时思念杨妃。杨贵妃成为仙子,李隆基只能托梦才能见仙子一面。
今上处处以孝为先,凡事要先问太上皇、皇太后,自己毫无权力可言。因而护不住自己心爱的妃子,使得妃子家人受辱遭受勒索。最后更让心爱之人丧命,和李隆基一样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划重点:元春也是警幻仙子所管薄命司里的十二钗,很可能死后也成仙了。
贾宝玉处处以孝为先,父亲说你站着等我打,他就不敢动。母亲发怒就吓得他不敢出一言。平时护不住林黛玉被府中恶仆暗中欺负,最后林潇湘寒塘渡鹤,贾宝玉苟且偷生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还泪后自然是回去做仙子了。
在《红楼梦》的世界里,本来就处处是林黛玉的影子,处处是宝黛爱情影子的悲剧。
世人总觉得做了皇帝就了不起,做了宠妃就一定能呼风唤雨。
然而皇帝如果没有实权依然护不住心爱妃子。现代史里的光绪和珍妃岂不是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