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让聊聊前两天船上杀妻的新闻,说这不是现实的消失的她?
担心说这样的新闻多了,大家是不是更恐婚了?
禾田说生命本来就是适者生存的,你看了这些新闻不想结婚了,那就不结婚,最后身与名俱灭。
他看了这个新闻之后,若无其事,该干什么干什么,那他就继续往下延续。
如果你非要用站在人类悲悯的视角看问题,那就就要有老子道德经里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心态。
这样的新闻,多了去了,又何止这一起。
禾田十年前就看过央视法制节目专门讲的一段故事。
某男子在北京打工,经人介绍认识了北京本地的一个姑娘,这个姑娘有一些精神问题,需要经常吃药。
姑娘也乡亲过很多年了,都因为精神问题,没人愿意。
但这个男子很愿意,而且对这姑娘也很好,岳父岳母越看越喜欢,就让他们结婚了。
结婚没多久,过年回南方老家,回来的路上就出车祸了,男的双腿粉碎性骨折,肋骨骨折,胳膊骨折。
女方当场死亡。
全家悲痛之余,一直对这个妹夫不是很信任的姑娘姐姐,就开始通过蛛丝马迹找证据。
最后历时一年,终于查清了男子杀妻的事实。
大概是怎么个情况呢?
男子看妻子有精神病,也不想一直被拖累,就起了杀妻骗保的心。
于是先给其子买了一行李箱的保险,也是高达一千多万。
在过年从老家回来的路上,他先给妻子吃了过量的安神药,让妻子在后排座位睡着了。
他裹着厚衣服,系好安全带,在前排开车。
在离市区不远的一个拐角处,他踩住油门,加速冲到了路边的山体的防滑坡上。
最后为啥被发现是自杀式撞车呢?
是半年之后,他一瘸一拐的拿着保险合同去找保险公司理赔。
其中一家保险公司因为其他几家保险公司均已赔付,觉得他这属于重复理赔,不符合赔偿条件,拒绝赔偿。
他一气之下把保险公司给告了,本来就怀疑他的女方姐姐,开始深究这事儿,还报了警。
警察也是一路寻找证据,怎么个分析过程呢?
首先是根据当时车祸现场交警的录像,车祸位置,路面刹车痕迹等开始推测。
首先是那个弯道处的照明条件并不差,车辆入弯之前是能看清的。
交警现场记录里,车辆是以将近八十公里每小时的时速撞在墙上的,正常人不会在这个道路弯度上开这么快的。
其次交警在事故现场的路面上也没发现刹车的痕迹。
当然这些还不足以说明男子的杀妻行为,毕竟疲劳驾驶没看清路况也说得过去。
奇怪的是,救援队当时把男子和他妻子救出来的时候,男子的很厚,而妻子只穿了保暖衣,而且还是在后排,没有系安全带。
其次卡在车里的男子,前胸跟方向盘之间还有一个抱枕。
这就很奇怪了,首先是两个人在同一辆车里,居然妻子热的只穿一件单薄的保暖衣,男子冷的穿厚羽绒服。
然后是抱枕,正常人开车肯定不会放个抱枕在胸前,影响安全驾驶。
最后一点是,在抢救男子妻子的时候,血液化验上显示血液里镇静药物浓度超过正常用药值。
他害怕自己也丧命,所以衣服穿得很厚,而且还在胸前垫了个枕头。
最后在各种证据面前,男子还是承认了。
就是蓄意制造车祸的假象,杀妻骗保。
为了保证车祸能杀了妻子自己不至于伤的太重,她出发前故意给妻子多吃了一倍的镇静药。
然后把暖气开的很大,让妻子热的把厚衣服都脱了,还让引导她躺在后排不系安全带。
他自己害怕撞击力太大,就把厚衣服穿上了,还觉得不保险,就把抱枕也放在了胸前。
然后一咬牙,加速冲撞到了墙上。
这局设计的,可比前两天新闻里那个把妻子推到海里还留下视频的男人要高的多吧?
这种事儿,肯定不是这一两起,也不会就这一两起。
只有男子杀妻吗?
肯定不是,且不说小说里的潘金莲杀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女子监狱里,不少就是杀了丈夫坐牢的。
如果说夫妻没有血缘关系,下得去手,前两天还有个新闻,是英国一个母亲把自己孩子放在抽屉里养了三年被抓。
哪怕监狱里装满了这些人,在全人类里看,也是少数。
想因噎废食,有的是例子,有的是反面案例。
不结婚只生孩子行不行?
当然行,这有啥不行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但是,不能是因为一个新闻就不结婚了,而是自己真的是经过思考的。
跟欧洲那些发达过的国家一样,我们也会快速进入一大批人不婚的状态。
但没关系,本来从一两百年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不会留下后代。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你想有盘根错节,树大根深的社会关系,更坚固的安全感,结婚还是最优解。
这就不仅仅是生几个孩子的问题了,这一定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的问题。
婚姻是除了血亲之外,最坚固的结盟。
婚姻结合起来的,不仅仅是两个人,也不仅仅是两个家庭,而是一张关系网。
配偶的父母,配偶的父母的兄弟姐妹,配偶兄弟姐妹的配偶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
婚姻是一张巨大的网,网里的资源都可以低成本被你调用。
别总想着结婚和爱情搞得太复杂,你最看重的爱情,在资源网面前,反而是最轻的。
都看过古装剧里向往爱情,反对包办婚姻的男女主的故事吧?
但等自己孩子长大后,就又开始包办他们子女的的婚姻了。
为啥?
难道是他们要把自己的受过的苦报复在自己孩子身上?
肯定不是嘛,他们要么是吃了婚姻的苦,要么是感受到了婚姻的好处。
通过姻亲,你结盟的组织更庞大了,你能调动的资源也更多。
调动一万能做的事,和能调动一百万能做的事,肯定不一样。
调动一百万能做的事,和调动一千万能做的事,肯定也不一样。
有一千万的资产,足够养活一个专职的人做投资,一千万产生的收益,能做的生意规模,不是一百万能比的。
风险的分担,肯定不一样,十个人分担一千万的风险,和一个人分担一千万的风险,也不一样。
这就是规模的价值,这也是盘根错节,树大根深的价值。
最近不是又开始吹TXJ不足的风了。
怎么办,无非延长退休年龄,降低退休金以及提高缴费基数。
我们肯定,一定会走向低结婚率,低的出生率,也一定会走向TXJ不够养老的那一刻。
新闻里说截止2023年,全国TXJ节约已达6万亿。
6万亿是啥概念呢?
全国14亿人,一人分不到五千块钱,就这么个概念。
当然,肯定还有人在不断地缴费。
但只要你认同禾田没算错,就知道TXJ会有多大的窟窿,就知道靠这个养老有多不靠谱。
只有去买那些将来不缺人的地方的资产,用资产养老,才靠谱。
其次是孩子,再次是子侄,最次是TXJ。
收不到文章最新推送,是没有给公众号加星标,没有互动系统就不会第一时间推送了。
关注禾田,一起链接,一起创造财富,沉淀财富。
期待与你链接,欢迎+V:HeTian_Zhuoyu
欢迎加入禾田的星球,这里有价值观一致,行动力强的同伴。
这里有资源,有实操的方法论,有结果的优秀伙伴聚集在这里相互帮助。
禾田会每周发都会发星球密语,聊一些只能小圈子聊的话题,最近的摆渡人计划也会同步在星球里。
进星球了解摆渡人计划的读者,禾田免费送半小时的语音咨询。
欢迎来链接,咨询,交换资源,共同成长。后续每多100人,涨价1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