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上点年纪的长葛人应该会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带着去市区,不是说去长葛也不是说去市区,而是说去和尚桥。
自从1960年,长葛县城从老城迁到和尚桥,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和尚桥就是长葛县城的代名词。
但鲜有人知的是,这座名不见经传的石桥已经有400多年历史。
460年前的石板桥
和尚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
那时候长葛县城的中心还在现在的老城镇,清潩河由北向南将长葛县城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两边乡民日常来往主要靠河上的各类小桥,逢年过节来来往往的小推车堵得小桥过不去。再加上彼时清潩河时发水患,一场大水过去原本的小桥也被冲得七零八落。
鉴于此,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长葛知县蔡绍先便提议修建一座正儿八经的石桥,方便来往的乡亲们。
一个游方至此的和尚得知了这个倡议,就把自己游历四方攒下的散碎银子全部捐了出来,还借着上门说法化缘的机会,向本地的乡绅们积极募捐。
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像模像样的石板桥建成。此后两岸居民再也不必被过河难所困扰,从这座桥往南可通许州州府,极大地方便了本地乡亲。
因为这个不知名的游方僧人在建桥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当地的乡亲们就把这座桥称作和尚桥。
到了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下游的和尚桥年久失修逐渐破败,乡民李惟臣、谢科又募资在上游重修石桥。这次的重修工程非常庞大,材料用的都是外地运来的上等石料,石桥路面两边还修起了精美的石栏,石栏之间还用铁扣连接。
这座新修的桥被命名为济众桥,一方面是取匡济群众之意,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座桥是众多百姓齐心协力,共同赞助,合力完成的一件善事。
到了79年后的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长葛知县刘涛奉再次募捐重建,并在清潩河北岸建成了河伯庙。
时至今日,仅仅城区以内,横跨清潩河的桥梁便有9座。
夜幕落下,这9座桥梁流光溢彩,一桥一景。和尚桥已经卸去了承担两岸交通的重担,在一座座现代化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映衬下反而更显古朴和厚重。
现代长葛的起点
1897年,京广铁路的前身——卢汉铁路正式开始修建。这条全长1200多公里的宏大铁路,在经历了近10年的维修后终于在1906年4月正式通车。
长鸣的汽笛中,浓烈的蒸汽下,代表着工业化的货车呼啸着闯入了千年古县长葛。
长葛第一座现代化车站——和尚桥四等站在和尚桥北面不远的地方落成。
此后,南来北往的潮流带来了千里之外的故事与传说,昼夜不息的火车连接起大江南北的人们。古老长葛的重心开始一步步从老城向着这座和尚桥靠近。
1949年以后,凭借着铁路交通的便利,这里发出了长葛工业最初的萌芽。
1952年,长葛第一家现代化工厂——长葛机械厂挂牌成立。后来,长葛机械厂又再次扩建成为长葛轴承厂。在洛轴集团帮助下,长葛轴承厂快速成长,以高质量的精密轴承成为河南本土重工业的一块重要拼图。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长子美誉的一拖集团旗下的东方红拖拉机,就用上了长葛轴承厂的产品。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个8000吨县级小氮肥示范厂终于在上海化工研究院建成并投产,生产出第一批碳酸氢铵。眼光敏锐的长葛人迅速察觉到了这项技术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多么大的变革。当年夏天,长葛县委派出的考察组就赶到了上海。
当年年底,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帮助下,长葛化肥厂开始动工建设。
放眼整个河南,这种长葛速度也堪称惊人。
经过3年建设,长葛第一家,河南省第二家现代化肥厂正式建成。
长葛的农田第一次撒上了本地生产的化肥。许多上了年纪的长葛人可能还有印象,那时候各个公社经常组织社员组成拉煤队,到平顶山拉来煤炭送到化肥厂换取肥料。
1960年与县委、县政府一同搬迁的,还有长葛毛纺厂。
曾几何时,长葛绒凭借过硬的质量在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新生的毛纺厂也不断改进生产工艺,1978年具有独特风格的“全毛珠绒毯”研制成功,荣获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行销海外。
还有造纸厂、化工厂……就在和尚桥南,曾经的107国道两侧,这5家工厂拔地而起,被称作长葛工业的“五朵金花”。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这些工厂培养出了长葛第一批产业工人,并教会了长葛人踏踏实实做实业是走向富裕的必经之路。
如今,这片长葛现代工业的起源地已经褪去了繁忙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的居民区和车水马龙的烟火气。
而那见证了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和尚桥依旧横跨清潩河两岸,诉说着一代又一代长葛人的故事。
推荐阅读
●长葛这村开始过年啦!看大戏、舞狮子、品小吃、赶大集……
●昨天,“唢呐声”响彻长葛这村……
推荐阅读
●长葛这村开始过年啦!看大戏、舞狮子、品小吃、赶大集……
●昨天,“唢呐声”响彻长葛这村……
更多精彩,关注今日长葛视频号!
更多精彩,关注今日长葛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