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中学妙笔生花创作社,利用清明三天小长假,开展“清明时节踏青去,诗和远方伴春行”活动。4月9日下午,社团指导老师朱娟和孟泉泉在多媒体三,和社员们一起分享了踏青的感悟和收获——《我的清明奇妙游》。社员们坦言增长了见识,放松了身心,抖擞了精神,凝聚了意志。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杜甫用“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宋代诗人吴惟信的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妙景色,以及人们倾城游春的场景。
清明节踏青的寓意是追忆先人、缅怀逝者,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无限可能。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社团老师和团员们介绍了自己的踏青去处,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感悟。
朱娟老师分享了张老家祭祖的感受,同学们观看了祭祖的流程,了解祭祖文化:
朱娟老师分享了踏青的去处和感悟收获:
社员徐净雨、路路、衡菲、于欣然、唐文宇、丁可涵、毛玉真等分享自己踏青的去处和感悟收获:
社员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
清明之际,坐上长途,我将于《西园雅集图记》之中享受“水石潺潺,凤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目馨”的生机;品味张可久“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芳华;于晨起之际,看那碧海山阁,白露鲜草。不顾山径巑岏,春雨清明,只是因为“世中逢尔,雨中逢花。”
爬山途中,我总会被滑坡或窄小的过道难住而萌生放弃之意,这时,我的弟弟总会安慰我并放慢速度拉我一把。我享受着亲情的温暖亦在爱中长大,让我坚定到山顶看看的信念。日落也很温柔,人间皆是浪漫,山顶的风伴着花香,吹拂着我的身心,成就感扑面而来,所有的疲惫全都化为乌有,山顶的风景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清明时节我来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在这悲寂的时光中,看前面的一排排无名的墓碑,让我心情变的悲伤,对他们产生了敬畏之情,让我们明白了在盛世将颓,临渊而侧的岁月里,曾有人身先士卒,扶大厦于将倾,诠释了真正的忧国忧民。而今国泰民安,我辈仍当谨记“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殷殷之情,铭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热血豪情,与国执手,与国携长,用热泪与汗滴铸就新的辉煌中国。
打铁花表演者烧了两个小时的铁块,只为绚丽那半个小时。如同生命一样,努力大半辈子只为片刻的绚烂,而那“半个小时”不正是奋斗的意义吗?生命是短暂的,但做出的成就是永恒的,美丽的铁花在生命的长河中定格,永不消散。
清明踏青和感悟分享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同学们切身体悟了清明节的文化深意,懂得了祭奠缅怀先人的意图,了解了踏青文化的悠久,拉近了与自然的距离,放松了身心,积累了素材,感悟了生命,让他们调整身心,整装出发。
文稿:朱娟
照片:孟泉泉
编辑:卫晋
审核: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