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正是少年读书时。为了丰富我校学生的校园生活,彰显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创造更有利于同学们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初晖悅读社”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24年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特举办以“阅读经典,品味书香”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
此次征文活动在社团老师的热烈号召下,在各年级语文老师的极力配合下,评委老师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最终在上交的300余份作品中,评选出 80 份获奖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同学们或分享读书心得,或推荐好书阅读;文字或激情洋溢、文采斐然,或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让评委老师深深感受到读书带给孩子们的独特魅力。“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这些热爱阅读的孩子,以书为友,徜徉于书海之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向着光,追逐光,最终也必将成为他人心中的那一道光亮。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借此机会,社团老师也精心为同学们挑选推荐了适合高中生的阅读书单,殷切地期望同学们能够加入到庞大的全民阅读队伍中去,透过书籍这扇窗子,丰富你的思想,提升你的思维,从而学会了解世界,成就自我,因为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会沉淀成将来更好的你!春风漫卷书香来,学子们,让我们从今天起,从此刻起,行动起来,“悦”读起来吧!
附:推荐书单
获奖名单:
特等奖:5名
与君天下游 —读《鲜衣怒马少年时》有感
红楼一梦,霜雪百年
《泥日》读后感
高二(29)班 丁昱丹
于悲风中起舞,奏响生命颂歌
桑田碧海须臾改,我与地坛渡苍生---读《我与地坛》有感
高二(26)班 陈佩媛
一等奖:15名
生如草木,烂漫自由—好书推荐《人间草木》
读《逃离》有感
高二(14)班 侯斯茵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我与地坛》读后感
高三(18)班 信子文
纸墨年轮,见字如晤
高一(8)班 唐戴雯
倾听李娟—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高三(16)班 赵涵哲
生命的绝唱—《红岩》读后感
高二(18)班 侯懿轩
破镜重圆,得大美人生—《布鲁克林有棵树》有感
高二(2)班 李欣然
生如夏花,浴火涅槃—读《复活》有感
高二(29)班 侯雨晴
观《红楼梦》有感
高二(29)班 黄邦星
点心中灯火,照长路漫漫—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高二(4)班 赵盼盼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整本书推荐
高二(27)班 刘一召
读传世《离骚》,品正则人生
高二(27)班 毛浦骥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读《文化苦旅》
高二(26)班 闫昱霏
《百年孤独》读后感
高二(26)班 李姝帆
《三体》人物志--人类对星空的仰望
高二(27)班 周轩
二等奖:25名
高三(17)班 王冰冰
高三(18)班 王嘉
高三(23)班 杜怡诺
高三(6)班 窦琪翔
高三(19)班 曹慧茹
高二(11)班 臧梓晨
高一(3)班 庞筱蝶
高二(14)班 赵冉
高二(14)班 李俊颖
高二(26)班 王冰倩
高二(29)班 庞菊
高二(23)班 陈佳彤
高二(8)班 张少梵
高二(6)班 张梦瑶
高二(4)班 薛榆凡
高二(2)班 周正
高二(26)班 张暄
高二(26)班 张珈豪
高二(29)班 陈冠宇
高二(27)班 毛吉澎
高二(27)班 高翔
高二(26)班 毛雨悦
高二(27)班 尉凯乐
高三(18)班 丁唯峰
高二(29)班 黄康洋
三等奖:35名
优秀作品:
与君天下游
——读《鲜衣怒马少年时》有感
高三(19)班 李俊芹
当经典不再拘泥于肃穆的展示架,当灵活的云气氤氲到字里行间,那历史便不再枯燥乏味,那人物也将跃然纸上。司马迁如此介绍《离骚》:“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绯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今日之我,也将效仿先人之言:“史书之见闻,小说之风趣,若《鲜衣怒马少年时》者,可谓二者得兼。”
我曾一直肤浅的认为历史是一件非常无趣且晦涩难懂的事物,一行行熟悉的文字组成的却是令人难以琢磨的话语。于是我便对历史有了一种宿命般的割裂感,从未想过我与之会出现在同一时空。相较于看了就会犯困的历史文学,我更加享受于小说的生动情节与鲜明人物,而《鲜衣怒马少年时》这本书恰恰就及历史文学与风趣小说于一身,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里大多数讲的都是诗歌,正如作者所言:“从人的角度看,诗歌更能给我真实感。”像是一个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身上已经受了重伤,衣衫褴褛,身无分文,来到一座城墙下。饥饿和伤病折磨着他,他无助的哀嚎呻吟,等待着他的结局是什么?冻死,饿死还是病死?如果是史书,我们就看不到这个“病军人”,他只会化作一个冰冷的伤亡数字,而诗歌却可以以他为主角,是卢纶的《逢病军人》,杜甫的《兵车行》,李白的《战城南》,在诗歌里他们可以成为主角,在这本书里,他更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
跳出翻译加注解的条条框框,诗歌是这本书的主菜,历史是配料。本书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带我们回到了唐宋的历史现场,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诗人笔下血肉丰满的人物们,或是深闺里的佳人,或是在外征战的士兵,或是诗人自己。元稹的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圈了大半个盛唐的迷妹;白居易洋洋洒洒的一首《长恨歌》,将唐玄宗的八卦展现的淋漓尽致;李贺张嘴吐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直接就坐上了奇幻诗人的头号交椅。浮浪少年韦应物传奇般成了诗坛“扫地僧”;艺术天才李煜却被命运推向龙椅,成了亡国之君;大宋的首席王安石在瓜州渡口孤独徘徊;文坛盟主苏轼则在黄州风雨中抄书读史……一段段历史,用轻松的语言娓娓道来,轻而易举的就让人深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书中说:“正确的读书姿态是:少年要读李白,他让你狂傲有血性;中年要读杜甫,他赋予你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至于王维你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他会告诉你如何轰轰烈烈的入世,如何体面的出世。”这是我爱上王维的开始,从一本书的一个片段,一句话开始。这本书没有细细地讲述王维的一生,却生动地展现了这位摩诘居士的一生所向,摆脱世俗的桎梏,追求灵魂的丰盈与澄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读物,不如说是唐宋诗人的风华录。作者在基于史书的基础上加了太多的想象,个人的主观情感也投入其中,他不一定适合科普,但一定适合读。和鲁迅的《故事新编》不同,《鲜衣怒马少年时》这本书不是为了讽刺世事而做的,我认为他的初衷一定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诗词,热爱诗词,于是他用现代化的语言风趣幽默的向我们展现了唐宋诗人的快意江湖。
倘若你有时间,有心境,又恰好对诗词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的唐宋史实,不妨看一看这本书吧,《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翻开书本。走进唐宋江湖,与君天下游……
红楼一梦,霜雪百年
高三(2)班 马晨曦
从“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始,至“甄士隐评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终,这故事仅有短短的一百二十回,却让我魂牵梦萦,无数次我都想进到小说里,改一改这悲剧,但生活始终不是一本可以随意更改的小说,《红楼梦》的结局,本该如此,也只能如此。
我惊叹于曹先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才华,佩服他笔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多愁善感的黛玉“焚稿断痴情,魂旧离恨”,多情潇洒的宝玉深情且痴情,中魁却尘缘;端庄温柔的宝钗,独留遗腹子,空守大观园……纵观全书,好像所有人最终都未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是生命啊,它本就苦涩如歌。但从另一面看,我在这悲剧中寻出一点“喜”来,黛玉香消玉殒,我曾因她流泪,但至少,她不用再葬花空伤悲,不用再独自垂泪;宝玉随僧出家,我曾为他感到可惜,但至少,他不必再压抑自己,不必再望着冷清的潇湘馆思念林妹妹;宝钗孤单一人,我曾为她感到心痛,但至少,她爱过,也嫁了心悦之人;还有坚忍的晴雯,病逝园外,我曾为也感到可悲,但至少,她一世活得清醒,再也不用受他人冷眼……遗憾太多,我实在不忍将过去的伤疤揭开,只能用想象去填补空白。
《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开的,我一向认为他们的感情太过细腻,让人不忍卒读。从初见时宝玉为黛王摔玉,到黛玉离世前的那句:“宝玉,宝玉,你好……”让我心头一痛。纵使所有人都道“金玉良缘”,他也只念“木石前盟”。或许是宝玉太过多情,从前看不出他对黛玉的爱,但重读“红楼”,我恍然大悟。如果不爱,他怎会满心欢喜,以为娶的是心心念念的林妹妹?如果不爱,他为何会在得知黛玉病逝后,欲待寻死,汤水不进?如果不爱,他为何会在考取功名后,又除却了尘缘?宝玉纵使多情,但对黛玉,往往不同,同别的姐妹玩闹,他总是随心的,对黛王,他总要将话斟酌,怕黛王难过多想,他用情至深,因为了解黛玉,他读《桃花行》落泪,便知出自黛玉,其“痴情”可见一斑。宝黛的爱情,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绘声绘色的。
宝黛的爱情固然让人心碎,但于我而言,《红楼梦》中我最敬佩的,当属宝钗。大家对她的印象往往是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是封建礼教下典型的大家闺秀,但宝钗身上的许多品质,都深深吸引了我。她端庄善良,对待姊妹,她从来都是关爱有加,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宝姐姐”;她清醒坚忍,她懂得怎样在浊世中立身,不卑不亢,不争不抢,安静做着标准淑女;但我最欣赏的,是她的才华和野心,咏柳絮时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让我深深折服,若没有封建礼教的荼毒,宝钗本该是一个奇女子,只可惜,千帆阅尽,却落得个形单影只的下场。
《红楼梦》不是只写“三角恋爱纠葛”的庸俗爱情小说,它是历史的产物,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其中描写的封建礼教思想深刻反映了十八世纪的社会现状。书中所描写的大观园,犹如迷宫,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第四十二回中惜春向诗社告假描画大观园,言需一年时间,侧面反映出大观园的面积之广。第十七、十八回宝玉试才题对额,惊叹于其才情的同时,我感叹于曹先生所写的亭台楼阁,一花一木,其建筑内里布局及环境,让人瞠目结舌,也怪不得元妃归省时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大观园就像是十八世纪封建社会的缩影,只有走出门回头从文学的角度加以静观与鉴赏,才能解得其中“味”。
百年之前的《红楼梦》像是一场雪,刺破了黑暗的封建社会,为它添了一抹白,这雪下到今日,成了我心之所向。
倾听李娟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高三(16)班 赵涵哲
它默默躺在书架上,因晦涩难懂,等待它的是时光的灰尘。一个静谧的夜晚,它张开了双臂,说要带我去见见新疆,我拉住它的手,一同前往。
新疆,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吧?我常常看着新疆的图画浮想联翩。李娟朴实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像白开水一样,平平淡淡,但又会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如诗如画。
李娟的每一笔都是真实美好的生活。有春天草原上被风鼓吹的帐篷,夏季牧场盛大的弹唱会,秋天细腻明亮的白桦林,冬季的昭昭雪路,还有戈壁草原,森林雪山等等。而每个场景都像清澈干净的流水一样,滑过心头,带走烦闷生活里的污垢。她写寒冷:那个冷呀,冷得人一动不敢动,觉得动弹一下都会瞬间露出破绽,让四面围攻的寒冷逮着个空子,猛地掏空掩藏在身体深处的温暖。不同于萧红《呼兰河传》中寒冷刺骨的风像刀子一样划过脸颊的直接,李娟通过人们的动作让读者感受阿勒泰的冬天:她写柴火:燃烧过的柴火星子星星点点地消失了。入情入境,仿佛我就在柴火旁,感受它的温暖。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有会亲吻天空的白云,有像金波银浪的烟花,有一泻千里的疾风,有封在冰块中的星夜……这是新疆,大概就是新疆吧,同我想象中美丽的新疆一样。
不止这些,哈萨克牧民的质朴坚韧热情也从书中溢出了出来。他们随牧迁徙、居无定所的艰辛,苦中作乐、忙里偷闲的怡然扣人心弦。
《乡村舞会》是我很喜欢的一章,李娟说跟舞会相比,连璀璨的星空都清冷了下来:似乎有无数的灯盏聚在那一处朝上空投射,使飘过那片天空的夜云,也絮絮地泛着白天才有的白,那一处有舞会。这一章里我看到了小光头库兰,回族小媳妇秀秀,大家吃拖依时数不尽的美味,"我"裤腿上的面糊以及和国王一样的麦西拉。李娟对麦西拉的期待与幻想,像是少女心事的具表达,我却认为那更多的是蓬勃生命力对她的吸引,她热爱的是美丽的阿勒泰孕育出的自由生命,麦西拉柔和清静的心也是一望无垠草原给予他的。相比美好的舞会,让我更动容的是《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善良而又温暖的的外婆,会不顾八十岁的身体爬到六楼给小李娟送饭,不顾别人的反对告诉李娟说不结婚也没关系,书中外婆的爱就像在屋内拉上窗帘漆黑一片,但是仍知道光已经照到了窗户上,就算没有看到,也感受到了它的温柔有力,可挣扎着活下去又一犯错就爱吐舌头的外婆最后也没能落叶归根,或许她也会像被卖了三次却两次回来的小猫,偷偷地奔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我的阿勒泰》中,李娟教我们学会原谅,她讲"痛苦"这东西天生就应该埋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或许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会静下来,才可以专注。也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于走了多远,而在于多少收获,毕竟生命就像一场雪,无论繁华还是落寞,最终都会融入大地。她给我带来心里的安慰,将内心的平静分享于我,她以简单的笔触诉说着对阿勒泰的款款深情,透过她的文字,让我感到新疆的神秘与热烈。
这本书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它提醒我自己只是天地万物中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在辽阔中渺小的感知我所在烟火人间的角落,但是又赋予我力量告知我可以自由热烈的活着,坦然接受一切,要于天地之中,适逢所有的美好,像阿勒泰自由的草原,像阿勒泰热爱生活的牧民那样坚强幸福。
生命的绝唱
——《红岩》读后感
高二(18)班 侯懿轩
红红的封面那是血染红的,用指头的血滴写下了《红岩》,用身躯的热爱铺平了大道……厚厚的《红岩》安静地躺在那儿,皎洁的月光斜射在上面,用手触摸是冰凉的,但用心感受却是热烈的,就让我们悄无声息地飞进这本沉重的书页。
外面的月光依然那样皎洁,毫不吝惜地洒满了整个庭院!我坐在石凳上听着风吹过的声音。这是母亲给即将出行的儿子缝衣做鞋的声音,沙沙的、细细的,唯恐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儿子,不时地看向儿子那安详的脸庞,放心地笑了笑,是那般地亲和、温馨、恬静……再见了,母亲!我会奋斗的,不会再让你为了生活的艰苦而愁白了双鬓,不会再让你为过不上安宁的生活而痛哭。我要为你铺上大道,不再走泥泞的小路,我不会让你再次跌倒,再见了母亲,为了明天的美好我会奋斗。树摇晃了起未,风声时大时小,是战士们跋山路水之声,他们为斗争做好了准备,在这上战场的最后一晚再回想母亲的眼神……月亮悬挂在空中,风声像雷声一样大作,战士们在战场上与敌人交锋,用力地扫射,在中弹之后强忍着疼痛用血手再次拉响了炸弹,微笑者,血色笼罩着整个天空……
风渐渐地平息了,散发着阵阵的火药味,平息了,平地炸成了大坑埋葬着那可蔼可亲的战士……带着沉重的脚链、手链从渣滓洞中走出,他们依然抬起头颅挺起胸膛,迈着稳健地步伐走上了死亡的刑场。伸出手臂是一个大,向人民示意希望和阳光仍在,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声响令人震憾。同在这片中国的土地上,两种人做着不同的事,一个低头哈腰,唯利是图为了那张好吃的嘴为敌人引路,另一种人穿者旧衣在泥泞上铺平大路,用血液染红大海。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想必前者就是一地鸡毛。渣滓洞里的战士们:我们的肉体被囚禁,但精神是自由的,我们在狱中做红旗,为中国胜利欢呼,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小萝卜头:我要写下中国光辉的历史,我要努力,我要将敌人赶走,我要让我的母亲微笑,我让她感到自豪,在睡梦中看到了中国的崛起!江姐:那是我丈夫的头颅,我亲爱的丈夫。我要抱着你,我不会退后,我会继续下去,我们都有共同的理想,你依然在我身边,在黄泉路上,我看到了你为中国的胜利而大笑。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生与死的选择;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风再次大作,月光也越发地光意,那是十几亿人的欢呼……路平了……风停了……一条巨龙正在加速腾飞。
纸墨年轮,见字如晤
高一(8)班 唐戴雯
古人有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又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诚如斯言,我徜徉在黑白相间的书页里,是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是深邃厚重的史书典籍,含英咀华般地独享这永垂不朽的世界。
“雨过琴书间,风来翰墨香。”在这小县城中,总有一处自己常去的书香地。一盏灯,在城市的一个角落泛起微光,驱散世间的纷扰和喧嚣;一些人,尽享书海泛舟的静谧,沉浸在自己的狂欢中。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当我翻动那泛黄的书页时,平静如湖水的心灵被文字击中,泛起一朵小小的涟漪,缓缓的散开,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将整个人所环抱。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阅读所带给我的是无穷尽的精神财富。
好书不厌百回读。古人对待事物通透的理解和高深的看法令人着迷,促使我们逐字雕琢,细细品味,深陷其中,每一次阅读都会得到新的理解,至此便构成经典。我们的所思所想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即使瞬息万变,斗转星移,也依旧像一束光,照见读书人心中不曾被照亮的部分。阅读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浓缩于方寸之间。这高深的典籍永远看不懂、猜不透,却永远耐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人会问:“读了那么多书,却又记不住,那为什么还要读书?”这好比我们从小就要吃饭,但现在已经记不得那时吃了什么,而那些已经吃过的饭菜变成了营养储存在我们的身体里,使我们健康成。读书亦如此,你也许会忘记读过的内容,但那些知识已经在身体里晕染开来,逐渐积累,涵养我们的道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得意时读书,它会开拓你的视野,赋予你清醒的灵魂;艰难时读书,它能带给你希望,启迪你的智慧。书香自有偏爱,阅读使我们知道自己缘起何处,知道自己志在何方。
书是看世界的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是秀丽的青山绿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湍急的瀑布溪流;“皆若空游无所依”是鱼儿正在嬉逐打闹。读书,世界就在眼前,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生活里有书,是因为心中有梦,一个喜欢自由而独立阅读的人是最难被征服的,阅读似乎是一剂凝神静气的良药,总能让我们的天马行空得以安放,让原本沉闷的生活泛起清风、开出鲜花。
人生在世,得一闲暇,有书可读,乃一大幸事焉!
生如草木,烂漫自由
——好书推荐《人间草木》
高三(19)班 宋天赐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老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内容从山川河流,到花卉瓜果,从鸟兽虫鸣到四时朝夕……一花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在他的笔下,都充满了灵性。草木里,有“就是要香得痛痛快快”的栀子花,亦有母亲厢房里独自繁华亦独自落幕的秋海棠;鸟兽里,有超出鸟类专家预期的“灵通麻雀”,也有可以同游客打招呼的猴王夫妇。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买下这本书的理由,不是别的,正是因为我喜欢散文,不仅仅是因为散文“形散神不散”,也不只是因为其文艺性,更是因为那文中,四下里溢出的闲散气,那一股悠然自得的浪漫,让我无法自拔,让我痴、令我狂。
闲下时,寻一静谧之处,找一舒适的姿势,吹着清风,伴着和煦的阳光,最好有棵银杏树,或者任何一种摇曳生姿、婆娑作响的树,和着鸟鸣,将心灵与精神都交与手中的《人间草木》,去追寻汪老,从天南海山北的名山大川,一直走到幽巷院落的墙边一隅。享受这忙里偷闲的自在吧!为自己寻来浮世一隅,为自己创造般若浮生。
在书里,我听过南方卖娘花清脆娇嫩的叫卖声,娇滴滴的,好似花担里同样娇艳的花儿;也见过北京国子监“不可告人”的秘辛;知晓了“哪儿也比不上北京”的缘由——“五味神在北京”……我也许没有亲自到过这地方,但我从汪老的笔下得知成都的慢,泰山的宏伟,云南的菌子香,北京的白菜俊……
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学,才有了幻想,哪怕不切实际,哪怕不合时宜,但正是因为这些幻想,才有了走向将来的希望。
也是,一本书,可以是指引我们踏上旅途的启明星。不然,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带着稚嫩的理想,追着三毛的笔锋?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从张嘉佳的文字里触及真实的自己?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怀着愤慨与期望,踏上鲁迅走着的路?
好书是有力量的,可是如汪老的书这般拥有温和力量的书似乎不多,它可以治愈一个人的所有不开心。假如你的心情不好,感到压抑,此时拿起这本书,你会郁闷不起来。
汪老的乐观豁达,是文字、书页乃至时间都掩不住的。这本书的烟火气,简直是让人看到了老文青们的文艺生活,尤其是七辑里,讲到美食的几个章节,每每读起,总是会馋到从嘴角流下不争气的“眼泪”。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选择栖身之地,那么我想要,一朵云”。这句来自歌曲《逆旅》的歌词让我看到了那个“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的老先生,也许他的心里正是有着一个崭新的远方吧。真的,《人间草木》里,一撇一捺有烂漫,字里行词有自由。我猜想,汪老写草木,他本人也必定如草木般灿烂而繁盛。
你大可相信《人间草木》,它会为你呈现生活的诗与画,人间的悠然与烂漫。
文稿:黄腾腾、王娜
编辑:卫晋
审核: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