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政务   2025-01-06 15:01   江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逐渐融入农业机械化进程,新型农机装备技术正在为“大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人畜劳作”到现在的“无人化农场”,从以往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变为当前的“面朝屏幕背靠数据”,农机装备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消息,依托各类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全省目前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项目总投入8.72亿元,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人在屋里坐,机器田上走


冬至,寒风呼啸,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无人化”农场的麦苗却悄悄从土里探出头来,呈现一片崭新的绿意。这片田一年四季只需要1个人常态化管理,田间作业的均为无人驾驶的新型农机。


在园区的现代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大屏上,各田块被不同颜色标记,左侧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小气候环境数据和土壤湿度、墒情等数据实时更新,右侧大田、大棚和果园里的设备可实时控制。“现在,农场使用的植保机、拖拉机、插秧机都是无人驾驶的,人在室内操控,机器就能在田间作业形成轨迹。你看,点一下按钮,出水口自动打开灌溉,指令能精准下到某一台机器上。”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党支部书记陈朝云边点击鼠标边演示。



走进园区,田边架设着智能泵站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管线。陈朝云表示,园区在2011年形成,总占地面积1.03万亩。核心区域200亩稻麦轮作,在2023年获评粮食生产省级“无人化农场”。“除了农业生产,园区还承担着示范带动功能,因此有意引进一些新装备、新技术,带动周边种植大户转型升级,提升整体收益。我们关注到农村劳动力短缺,2022年开始着重引进无人化农业机械,感觉非常高效。2024年‘无人化’农场小麦亩产800斤—900斤、水稻1300斤,是妥妥的‘吨粮田’。”


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无人化”农场的先进技术还推广应用到园区的大棚蔬菜种植,让田间管理更加高效。


走访江苏乡村,这样的“无人化”农场还不少。去年12月底,在昆山市陆家镇,工作人员正在商讨建设水稻智能育秧工厂及运秧流水线,并打算今年春天便投入使用,他们背后的麦田正是一片“无人化”农场核心示范区。



“在这片田里,我们布设了许多农情传感器,收集到的四情数据都能实时传输到系统平台并反馈至大屏上。”在陆家镇“智慧田园指挥决策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长三角智慧农业研究院的工程师耿博健表示,2021年,苏州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约共建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陆家未来智慧田园无人农场项目同步落地。无人农场智慧服务系统是整个场景的“智慧大脑”,其中包括了农情监测、农机管理、农资管理、无人机管控等多个模块。“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可以让无人机每天自动飞出去代替我们巡田,在指挥室就能让田间闸门开启进行灌溉。智能农机也省了很多事情。耕播机可一次性完成旋耕、播种作业;收割时机器直接监测谷物破碎率、含杂率,从而提高作业质量;收获的稻麦可通过运粮车直接送到农场烘干中心进行烘干入库……无人装备已覆盖稻麦生产过程中耕种管收的每一个环节,而且让生产作业更加便捷、高效。”


昆山市陆家镇“无人化”农场配备的无人拖拉机、无人植保机等机械。



截至目前,江苏共建设各类“无人化”农场283个,项目总投入8.72亿元,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各类“无人化”农场拥有智能农机数量3643台套,2024年开展“无人化”作业330余万亩次。这些“无人化”农场不仅提升全省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更显著提升综合经济效益。据统计,全省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农机作业可节约成本300元左右,亩均增产50斤左右,减药5%左右,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场景多元化,生产规范化


除了粮食生产,智能化、“无人化”的东风也吹向特色产业。


入冬后,仪征龙头茶企扬州市大自然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内,茶树开出黄色的小花朵,树冠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国家一级制茶技师、公司技术总监陈苏生说,大自然茶业有五六百亩茶田,这些年,由于劳动力缺乏,企业逐渐引进机械进行田间作业,品种也开始倾向于品质高、上市早且适合机械化操作的类别。


扬州市大自然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


“这台修剪机2023年购入,采摘明后茶定型时使用。以前人工用大剪刀剪枝,两个人抬着机器走,一人一天最多剪2—3亩地,这台机器一天作业20—30亩,可代替10个人。”陈苏生介绍起茶园机械如数家珍,机器作业效率更高,不会累,且更规范标准,虽然现阶段价格较高,还要定制,但长远看是节约成本。“这3台机器大概就要二十七八万元,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研发。将来有了更先进的,我们还要引进。现在茶园的宜机化改造已超六成。”



同样在仪征,黑莓种植也在向“无人化”靠拢。在百汇园黑莓小镇,肯马克、卡伊娃等多个品种分片种植。“8500亩黑莓,植保、翻田等都引进了机械作业。采摘环节技术难度较高,还以人工为主。”百汇园黑莓小镇副总经理张盼飞表示,黑莓采摘期主要在6至7月,正逢阴雨、高温天,每年有30%左右的黑莓因采收不及时损失。如果能用机械高效采收,将有望减少一大笔损失,也是对黑莓后期扩种的有力保障。当前仪征市农业农村局已联系相关科研机构针对性研发攻关相关农机。


百汇园集团种植的黑莓。受访者供图


“建设‘无人化’农场,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缺‘人’的问题。当前更准确地说是‘减人化’、少人化,还没有真正达到‘全无人’。”仪征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科科长张宏照说,现在,仪征很多农机手在60岁以上,渐渐地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如何让农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仪征的解决方案是无人驾驶和智能装备的应用。仪征2021年着手建设“无人化”农场,目前全市40岁左右、本科毕业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有50多人。“通过‘无人化’农场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一大步。1.0是农机装备记录数据,2.0是分析农机数据,3.0是使用数据指挥农机执行指令,我们正在向3.0努力。当前,仪征重点引进智能机械和数字化终端,让新农人在办公室就能远程控制生产。事实上,农机化也在倒逼农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2021年起,江苏多措并举加快“无人化”农场建设。一方面,以创新驱动支持智能农机研发攻关,包括开展一体化补短板项目、组建江苏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联盟,另一方面,制定出台建设规范、组织比武竞赛,以标准推动实施智能农机应用场景示范。此外,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建设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项目,打造以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为支撑、智慧农机示范基地为节点的全省智慧农机示范推广应用网络。



成本投入高,人才有短缺


尽管“无人化”农场蓝图可喜,但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明显门槛。


首先是采访对象无一例外全部提到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张宏照说,一台无人农机一般高出常规农机5万元—10万元,建议政府予以项目支持,推动相关业态发展。陆家镇的“无人化”农场自2022年开始建设,至今直接投入1000余万元。依托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的平台优势,陆家镇将智慧农业确定为发展赛道之一,这意味着该项目不仅承担生产智能,更是打造一个技术的研发、推广、示范基地。“如果从生产角度把现有成本摊到产值里,必然不划算,但我们不仅仅算经济账,还有着更长远的考量。”陆家镇相关负责人说。


其次是无人驾驶机械作业精度还不够高。陈苏生从事制茶业28年,历经手工炒茶、单机炒茶至流水线炒茶等多个阶段,种植环节也在不断拥抱机械化大潮,但他坦言,精细化采茶环节仍然高度依赖人工。“采茶工人年龄偏大,基本在65岁以上,数量也很缺乏,且要提前一年从外地预订,负责全程接送。也有人试探做机器采摘,但一小时只能采摘几个芽,需要效率更高、识别更精准。”他说。



陈朝云则明显感到人才缺乏。他说,虽然不需要农机手,但需要精通耕种管收、仓储、加工和销售等涉及全产业链的管理者,园区要做一个培养新农人的摇篮。“干好农业的门槛变高了,如果不能持续学习,可能‘开着宝马进来,开着宝驴出去’。希望政府支持定向委培,同时搭建同行交流平台。”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副处长周忠诚调研后分析,尽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无人化农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技术的成熟度与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无人化”农场面临的首要问题。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宜机化建设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和标准规范还不健全等等也是影响无人化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新不止步,合力推发展


“当前,‘无人化’农场以试验示范为主,并通过熟化耕种业管收各环节智慧化应用,逐步推向生产经营主体。”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姜锋说,更长远来看,建设“无人化”农场是实现农业数字化、智慧化的主要实现途径之一,要充分立足这个平台研发、推广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农机装备。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周忠诚表示,江苏“无人化”农场发展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完善人才培训体系、优化政策环境,合力推动“无人化”农场健康发展。


针对资金投入高等问题,江苏在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中,已明确加大智能农机装备支持力度,提高农户购机的积极性。制订支持“无人化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增加社会化投入。


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江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攻克解决无人机械化除草作业、智能农机自动避障、无人化收割卸粮协同作业等装备和技术难题,提高智能农机装备稳定性、可靠性和生产效率。牵头建立统一标准,确保不同厂家的设备和系统能够互联互通,实现高效协同作业。


在此基础上,江苏着力完善省级“无人化农场”建设模式和地方建设标准,坚持模式输出,由点到面,加快推进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逐步探索破解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实施智慧农机发展行动,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无人化”农场接入“苏农云”数据平台奖补力度,完善农业大数据及智慧农业决策系统,推进农机管理和农情监测等系统信息互联互通。


“我们还将依托农机研发生产企业,借助企业技术力量,提高专业培训水平,常态化开展智能农机操作、维修竞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智能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建立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等多方联动的培养体系,打造专业化‘无人化’农场生产管理队伍。”周忠诚说。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蔡阳艳

审核:高仁泉



微讯江苏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