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 | 聆听古韵律——天津时调

旅行   2024-09-02 17:30   新加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天津时调

编号:Ⅴ-29

类别:曲艺

地区:天津市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于天津市。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传于天津城区,以天津方言语音演唱。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两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历史渊源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时期在天津流行的民歌小调。它包含多种天津地方民歌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明清时期天津的漕运发达,由此带来商业的繁荣,各地的民歌小调也随漕运流入天津。早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刊行的《霓裳续谱》,就记载了当时在天津、北京一带流行的各种曲调30种,俗曲622支。


20年代90年代以后,在对传统时调曲调的挖掘利用上加大了深度和力度,除经常演唱的优秀传统曲目外,还挖掘并恢复上演了“老鸳鸯调”“二六板鸳鸯调”及“小五更”等的传统曲目。同时,仍继续进行对时调改革创新,推出新曲目《蒲公英》《龙嘴大铜壶》《津门老字号》《霸王别姬》等。其中《龙嘴大铜壶》和《津门老字号》是配合电视的片头曲,带有强烈的时调歌儿的韵味。


艺术形式

表演形式

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站唱,演员徒手,不持任何击节乐器或道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演出皆设有场面桌,演员上台后,站在场面桌后手扶桌子演唱,不铺场,无做功表演。早期的伴奏乐器为一把三弦,后增加了四胡。五十年代初,天津广播曲艺团率先对该曲种进行改革。在表演形式上,去掉了场面桌;演员在乐队的前奏乐曲中走上舞台;伴奏乐器除三弦和四胡外增加了扬琴、琵琶、低音胡、笙和京胡。以后又去掉京胡、琵琶,将低音胡改为大阮或大提琴,形成较固定的三弦、四胡、扬琴、笙、大提琴(或大阮)五件乐器伴奏形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增加了做功表演。其他演员随后效仿,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天津时调表演形式。

▲图源天津文旅

曲调特征

天津时调的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如在天津土生土长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由外地流入但已经天津化了的“拉哈调”“怯五更”“悲秋”“后娘打孩子”“解狱”等曲调以及一些仅知道曲目名的如《对花》《下盘棋》《十杯酒》《照九宵》《学热客》等。


传承保护

传承人物

王毓宝,天津市人。2008年2月,王毓宝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申报。王毓宝是“天津时调”的创始人之一。王毓宝与曲艺作家和弦师一起对“靠山调”进行了艺术革新,丰富了唱腔旋律,增添了笙、扬琴等伴奏乐器,创作和改编了《摔西瓜》等新曲目。1953年,凭借新作《摔西瓜》,王毓宝一炮走红,从此,“天津时调”在中国曲艺史上翻开新的一页,“天津时调”这个曲种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王毓宝也形成了自己质朴、爽朗、甜润的风格。代表作《翻江倒海》《红岩颂》《军民雨水情》和《心中的赞歌向阳飞》等享誉大江南北。2003年,王毓宝获得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进入第一批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7月,王毓宝荣获曲艺最高奖——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晚年的王毓宝,致力于培养“天津时调”的接班人,广收学生。


今天的非遗故事到此结束

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阅读#


【玉田泥塑】【徐水舞狮】

【评剧】【唐山皮影戏】

【北京玉雕】【北京绢花】

【晋祠庙会】【形意拳】

【孝义木偶戏】【闻喜花馍】

【阜新玛瑙雕】【东北二人转】

【江南丝竹】【越剧】

【功德林素食】【无锡精微绣】

【秦淮灯会】【淮剧】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竹雕】【扬州剪纸】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琵琶艺术(平湖派)】

【古琴艺术(浙派)】

【余杭滚灯】【西安高腔】

【兰溪摊簧】【青田石雕】

【灯彩(仙居花灯)】

【铜雕技艺】【蓝夹缬】

【砀山唢呐】【蚌埠花鼓灯】

【青阳腔】【徽剧】【庐剧】

【徽州三雕】【徽派盆景】

【界首彩陶】【畲族民歌】

【泉州北管】【梨园戏】

【潮剧】【霍童线狮】

【泰宁梅林戏】【软木画】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灯舞(鲤鱼灯舞)】

【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赣剧】

【萍乡湘东傩面具】【瓷板画】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歙砚制作技艺】【夏布织造技艺】

【聊斋俚曲】【柳琴戏】

【蹴鞠】【鲁派内画】

【东昌葫芦雕刻】【鲁绣】

【锡雕】【潍坊风筝】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开封盘鼓】

【少林功夫】【陈氏太极拳】

【麦秆剪贴】【跑帷子】【汴绣】

【宝丰酒】【南阳烙画】

【唐三彩烧制技艺】【浚县泥咕咕】

【宜昌丝竹】【土家族打溜子】

【黄梅戏】【武当武术】

【天门糖塑】【黄梅挑花】【汉绣】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铅锡刻镂技艺】【汝城香火龙】

【靖州苗族歌鼟】【土家族摆手舞】

【瑶族长鼓舞】【巴陵戏】

【湘剧】【湘绣】

【湘西苗族民歌】【荆河戏】

【花鼓戏】【广东音乐】

【粤剧】【沙头角鱼灯舞】

【古琴艺术(岭南派)】

【西秦戏】【梅州客家山歌】

【麒麟舞】【湛江傩舞】

【惠东渔歌】【中山咸水歌】

【南坪曲子】【川江号子】

【川剧】【蜀绣】

【四川清音】【成都漆艺】

【四川竹琴】【绵竹木版年画】

【泸州雨坛彩龙】【峨眉武术】

【壮剧】【侗戏】

【刘三姐歌谣】【桂剧】

【广西文场】【彩调】

【壮族织锦技艺】【京族哈节】

【宾阳炮龙节】【布洛陀】

【酉阳古歌】【木洞山歌】

【秀山民歌】【铜梁龙舞】

【梁山灯戏】【南溪号子】

【荣昌折扇】【金桥吹打】

【永城吹打】【走马镇民间故事】

弥渡民歌【热巴舞】

【遮帕麻和遮咪麻】【哈尼哈吧】

【傣剧】【四季生产调】

【纳西族东巴画】白族扎染技艺】

【傣族孔雀舞】【关索戏】

【大理三月街】【大本曲】

【苗族花山节】【乐作舞】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