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预约👆让科学育儿更轻松】
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喜欢自己”。
这种喜欢,不是自恋,而是一种对自己的接纳,它是孩子自信的来源,也是未来生活幸福的基础。
然而,在童年里,如果父母总是挑剔孩子,那么孩子会喜欢自己吗?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有一个朋友,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经常看别人不顺眼,对孩子也是如此。
他会经常跟我们吐槽孩子身上的缺点,不管孩子做得多好,在他眼里好像总是不够,总有值得数落的地方。
比如吃饭时,他会嫌弃孩子坐相不好、吃相不雅;会批评孩子在饭桌上表现出的木讷;孩子吃得慢,他都能说上几句。
在我们外人看来,小孩很乖巧,平时表现算得上可圈可点。
但朋友总是不满意。
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很深的绝望感。
每个孩子都有四个基本心理需求:被爱、被信任、被尊重、被支持。
在父母长期的挑剔里,他们很难拥有积极的感受,父母对他们的“攻击”,最终也转化成了他们对自己的怀疑,也消耗了孩子的身心能量。
- 1 -
为什么很多父母喜欢挑剔孩子
第一,对完美小孩的期待;
一位育儿经验丰富的妈妈说:
“很多网友说我的孩子优秀,那是你看到我对他们每一点成就的欣赏,他们也有很多弱项。
在我心里,他们是普通孩子。
如果在你心里,你孩子应该是完美的,你就会对他的任何一点不如意就指手画脚,希望他改正。”
在一些父母的想象中,都有一个“完美小孩”的形象,一旦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便会产生心理落差。
他们常常以苛责的眼光看待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挑剔和嫌弃:孩子的字写得不够好、作业做得不够快、成绩没有名列前茅;起床太慢、动作磨蹭、做事笨手笨脚……渐渐地就对孩子的评价失去了公正的态度。
琐事上的各种指责,打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热情。
第二,这是父母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的一种延续;
年轻的父母很少从上一辈那里听到认可的话语。
上一辈在教育孩子时,鲜少在意孩子的感受,方法也更简单粗暴,甚至动辄打骂。
如果你没有感受到过父母对你的支持和认可,同样的,你也不懂得如何关怀你的孩子。
甚至很多父母,都不敢表达对孩子的满意,他们害怕孩子安于现状甚至是自满。
就像一位母亲会对孩子说:“我之所以不夸你,是我怕你飘。”
认可孩子这件事,对很多家长来说太过陌生。
第三,父母对“权威”的迷恋;
还有一类父母的挑剔,源于较强的控制欲,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意志,总是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去要求孩子。
一旦孩子没有严格按照他的想法来,便会认为是孩子的不好。
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在很多非原则性的事情上,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这并不意味着不好或者错误。
- 2 -
挑剔,是怎么消耗孩子的?
首先,挑剔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让父母满意”是很多孩子一生的议题。
有一位年轻的朋友谈及这个问题时,几度泣不成声。
读书时,她的成绩优异,毕业后也在大企业上班,但她一直很自卑,始终觉得自己很差劲,不管她如何努力,如何优秀,父母总是能挑出毛病:
你讲话声音太小了;
你的打扮太丑了;
你怎么上班了还不知道机灵点……
她的生活,存在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叫“让父母满意”。
前几天读欧文·亚隆《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这位疗愈了很多人的精神医学大师也有自己的“心魔”,那就是争取已逝母亲的认同和赞许。
他在书中这样描述自己与母亲的关系:
“我从来不记得曾和她共度温馨的时刻,也从不以她为我的母亲为傲,我从没有过“有她做我妈妈我真高兴”的念头。她是个刻薄的人,对任何人都有刻薄的批评。”
妈妈的批评声,深深影响了亚隆的生活。
母亲已去世多年,他还是会梦见她,并在梦中苦苦追问:
“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
这就是挑剔带来的第一个坏影响:很容易培养出低自尊的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深刻影响着他对自己的认知。
如果家长经常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批评、否定孩子,就是在不断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你不行,你不好,你得听我的。”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深深的羞耻感和“不配得感”,自我价值感低,内心敏感自卑。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父母和他人的认可,活得很累。
更严重的是,当他们为人父母后,也会用同样挑剔的方式养育孩子。就像一位妈妈所说:“从小就是被挑剔指责长大,忍不住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自己的不自信,导致了孩子的不自信。”
挑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限制了孩子成长潜能的发挥。
因为不自信,会让孩子泄气,从而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比如同样的一幅画,你如果懂得欣赏孩子,你会夸他的颜色用得好、想象力丰富,在画画这件事上,孩子下笔会更自由、更自信。
如果是挑剔呢?孩子可能从此丧失了画画的自信和热情,不敢自由地表达,甚至不愿意再画。
挑剔,还会让孩子失去沟通的欲望。
曾有一项调查,探讨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原因,有许多孩子表示:“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人,谁会有意愿和他沟通?”
挑剔的父母正是如此,他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往往会站在一种绝对正确的立场,去挑出孩子的错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比如,孩子和家长分享与朋友间的趣事,父母并不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那种乐趣,反而开始指点起孩子,“你是不是整天在学校不好好学习?”
亲子沟通,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情绪的共鸣,而非对错。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心情,这样,彼此的交流才有了意义。
居高临下地指点、说教,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厌烦,自然渐渐失去了交流的意愿。
- 3 -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对孩子有太多不满的家长,并不是不爱孩子,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把孩子看得比一切都重要。
遗憾的是,亲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不满意”“不喜欢”。
孩子会透过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大人如何看待他们,也会影响他们如何看待自己。
外部那些挑剔的声音,终会变成孩子心底的声音,在成长中不停地指责和贬低自己。
试想,如果父母都“不喜欢”自己,还有谁会喜欢自己呢?
曾看过这样一个视频,波士顿爱乐乐团指挥老师本杰明桑德正指导一名华人女孩演奏小提琴。
他发现小女孩在练琴时,不能发自内心地欢笑。
无论他怎么引导,孩子始终是紧张的、严肃的。
桑德看到了坐在台下的女孩母亲,过去问了她几个问题:
“您认为您的女儿漂亮吗” 妈妈勉强笑着说:“不觉得很漂亮。”
“您觉得她的琴拉得好吗”
妈妈也摇了摇头。
接下来的一幕,是这个视频最意味深长的一部分。桑德对女孩母亲坦言道:
“你的焦虑正在她身上蔓延。如果我是你,我会说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孩子,最棒的孩子,她做得非常好,我和她在一起,只有快乐。”
“好好爱你的孩子,因为此时此刻,她已然如此完美。”
这是给女孩母亲的一课,也是给所有家长的一课。
家长会不会鼓励和欣赏孩子,孩子身上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那些挑剔的、嫌弃的、指责的声音,让孩子压抑、不自信、畏畏缩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难免会垂头丧气。
那些认可的、友好的、支持的声音,孩子的状态是舒展的、自由的,他们可能没有那么优秀,但至少是快乐的。
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被人肯定与欣赏的需求。
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养育孩子,父母一定不能太挑剔,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并相信他们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所有的孩子,几乎都是一身毛病,他们会撒泼哭闹、会惹是生非、会胡搅蛮缠,拒不配合……这就是孩子本来的样子。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孩子才需要成长。
你相信他好,他就会慢慢变好。
你接纳他的一切,他也会接纳真实的自己。
接纳孩子的特点和不足,善于发现和欣赏孩子优点,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自信的人格。
文末点个【在看】,希望我们都能改掉挑剔,成为懂得欣赏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