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预约👆让科学育儿更轻松】
在往期的文章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学会包容孩子的情绪、感受。
然而,许多大人告诉我们:“一听到孩子的哭声,我就忍不住想发火……”
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让孩子开心起来,有时候气得想捂住孩子的嘴巴,制止孩子的哭泣。
面对孩子的崩溃,父母似乎很难给予积极的反馈。
为什么我们在孩子哭泣时总是难以保持冷静和理性呢??
- 1 -
做父母之后,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会触发父母小时候的感受。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哭,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就不被允许哭。孩子的哭泣,触发了旧有的创伤体验。有一位女士,说自己每次看到孩子哭就莫名烦躁,很难平静地去安慰孩子。在朋友的引导下,女士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原来,她小时候每次哭的时候,都会被妈妈嫌弃、否定。妈妈不耐烦地告诉她:随着成长,她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哭是没用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于是,当她成为妈妈,看到孩子哭时就会感到厌烦,并启用同样的模式:压制、否定孩子。“如果你小时候不是自然而然地获得回应,当你为人父母,被迫聆听强迫性的哭喊并做出回应时,那会勾起你以前受到忽略的感觉。”
如果我们曾经在哭泣时遭遇了阻止,成年之后,我们也很可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我们没有经历过理解和包容,也很难在孩子哭的时候做到真正的接纳和共情。另一方面,孩子的哭声也唤醒了我们当时的痛苦感受,为了逃避那种无法言喻的体验,我们可能会迫切地想要让孩子停止哭泣。我们总认为孩子永远是快乐的,当孩子哭的时候,就认为自己没把孩子照顾好,不是好父母。于是家长总是想尽快满足孩子,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高兴起来,或是直接粗暴地打断孩子,以免继续体验这种挫败感。教育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孩子身上的问题,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投射。很多时候,家长一看到孩子哭就暴躁,想发火,是因为自己内心焦虑不安、淤积了很多负面情绪。越是负能量多,就越是受不了孩子哭带给自己的失控感,情绪的怒火很容易被点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怎么看怎么可爱,即便他哭闹,也有耐心好好安抚。因此,家长需要反观自身,觉察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状态,才能更好地承接孩子的情绪。- 2 -
家长不喜欢孩子哭,本质上还是源于这样一个错误认知: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亲戚朋友面前,更是觉得尴尬、丢脸。其实,哭只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就像我们开心了会哈哈大笑一样,并无好坏之分。不但如此,哭反而有其正面意义。难过了、生气了、愿望得不到满足,哭一哭,能帮助孩子释放压力。情绪得以流动,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并有利于性格发展。如果在孩子哭的时候制止、否定,那么他们的情绪和负能量就会囤积在心底,久而久之引发更严重的问题。父母阻止孩子的情绪表达,还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接纳,内心缺乏安全感,以后遇到事情都不敢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习惯压抑自己。孩子常常在父母面前哭,也是因为足够信任和依恋父母。只有在亲密的人面前,我们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孩子哭的时候,不仅是良好的情绪教育时机,也是一个增进亲子依恋关系的好机会。我们因为孩子的哭闹产生烦躁,没过多久,又会因为这种烦躁而愧疚,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种感受。其实父母不是圣人,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也需要找到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当脾气出现时,承认及确认我们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学会关怀自己,才能有能量爱孩子。你可以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再去拥抱孩子。许多家长反映,当孩子哭的时候,跟他讲道理、好说歹说都没用,有时反而会让孩子哭得更厉害。“之前女儿哭的时候我总是大声斥责,后来我学会了慢慢等待,让她哭完、发泄完再沟通,效果好太多了。”的确如此,孩子哭的时候,情绪占了上风,是很难听进任何话的。只有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哭一会,表示理解,孩子才会更快地平静下来。家长可以安静地待在旁边,等孩子略微平复心情后,帮助他认识情绪:“如果你想哭一会儿的话,妈妈在这里陪你,需要我抱抱吗?”必要时,等孩子哭过后,再教他怎么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他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经历这些不太舒服的时刻,感受挫折,认识情绪,学习如何调节情绪,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买一个新的冰激凌,堵住他的哭声,更有益于他的成长。在不能满足孩子的事情上,接纳他的情绪,也会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事实,坚持规则。比如:“妈妈知道动画片太精彩了,你还没看够,想再看一集,是吗?”得到理解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看见了,从内心里更尊敬和信任父母,并愿意配合父母。“但是我们之前约定好了,一周只能看一集,那我们就要遵守规则,对不对?”减少粗暴的批评和冷冰冰的大道理,看见、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孩子的心会和父母靠得更近,感受到一种无条件的爱。做一个智慧的父母,不光是看到孩子哭,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哭背后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更好地养育孩子。一个4岁的孩子非常黏妈妈,每次看不到妈妈就要大哭一场,比如早上醒来没看到妈妈时;早上妈妈出门上班时;妈妈陪着玩耍时暂时离开一会儿,孩子发现了,也要哭。这位妈妈为此很烦恼,有一次,她耐着性子问孩子:“为什么一小会儿看不到妈妈你就要哭啊?是不是怕妈妈再也不回来了?”她忽然想起很多次早上上班,为了怕孩子哭,她总是悄悄溜走,听孩子奶奶说,孩子发现她走了之后,哭得特别伤心。通过翻阅一些教育类书籍,她这才得知,这种不打招呼突然走掉的行为,对尚且年幼的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很大,尤其破坏孩子的安全感。正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会表现得很黏人,总是很害怕妈妈又像之前一样,忽然消失,长时间都看不到。了解原因后,她每次上班前都会跟孩子好好讲,会离开多久,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平时也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慢慢的,孩子爱哭、黏人的情况改善了很多。因此,等孩子哭过后,家长最好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孩子最近总是哭着说不想去幼儿园,不要只是觉得他无理取闹,好好问问他为什么。有些孩子是缺乏社交经验,在幼儿园没交到好朋友,就会觉得没意思。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交朋友,鼓励孩子带一些小礼物送给小朋友们,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能等等。诚然,做到以上这些,对家长的耐心和情绪管理都是一种考验,但还是希望家长能够给孩子多一分温柔,让他们带着爱和纯真好好长大。点击预约👇
🎈一定不要错过直播,立即预约,今晚21:30直播间见!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原创文章,原创插画,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