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造本世纪任职"省长"年龄最大记录,却晚节不保

文摘   2024-10-19 10:47   广东  

👆点击关注,老陈和你说点真话👆  


    大家好,我是老陈。


摸爬滚打三十余载,看尽官场浮沉,今天要说的这位让我感慨良多。


我见证过不少高官的起落,但孙志刚的故事格外引人深思。从河南荥阳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一个农家子弟竟能攀升至贵州省委书记的要职,这本该是励志的典范。



孙志刚,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河南荥阳人,1971年2月参加工作,197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曾任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4年8月14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受贿一案,被告人孙志刚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8.13亿余元。检察机关提请以受贿罪追究孙志刚的刑事责任。


特别是当他以61岁零5个月的高龄走马上任省长一职,创下了本世纪就任省长年龄的最高纪录时,许多人都为这位老将的能力折服。


然而,正当世人赞叹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地震却悄然而至。2023年8月,一纸官方通报击碎了他的政治生涯——孙志刚因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站得越高,摔得越重,这位创造纪录的大人物,最终还是难逃贪欲的噬咬。


一个知青的奋斗史


1954年,他降生在河南荥阳的一片黄土地上。那时的荥阳,是一片典型的中原农耕区域,地广人稠,但物质条件极其匮乏。



有人曾专程走访过他的故乡,和当地的老邻居聊天。王大娘描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画面:"那时的小孙,瘦瘦小小的,但干起活来特别麻利,才十来岁就能帮家里拾柴、喂猪、除草。"这些细节让我看到了一个农村娃子的早慧。


1971年,正值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17岁的孙志刚告别了日夜操劳的父母,背起简单的行囊,来到了丁店水库。


当时和他一起插队的知青,他们都说那是段艰苦的岁月。但孙志刚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写下了属于他的奋斗篇章。


在走访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大爷讲述的往事。他说:"那个年代的冬天,农村没有取暖设备,天不亮就要下地。


小孙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了,大家都还在被窝里缩着,他已经站在齐膝深的冰冷水田里了。浑身湿透了,也从不叫苦叫累。"


我注意到,孙志刚当年常说"吃苦当作吃补"这句话。白天,他像所有知青一样,在田间挥洒汗水;夜晚,他点着煤油灯,伏案苦读。这种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为他日后的仕途铺就了基石。


那时的他,或许做梦也想不到,这只是他人生剧本的第一幕。


从大学讲台到政坛新星


1973年武汉钢铁学院的一些历史档案,那一年,从乡村走出来的孙志刚,踏入了这所高等学府的大门。这个转折点,让一个农家子弟的命运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追访他的大学同窗时,有人遇到了张明。张明讲述了一个发奋图强的孙志刚:"那时候的图书馆,每天晚上10点关门。管理员都认识孙志刚,因为总是要等他一个人关灯锁门。他常说自己是农村来的,要比城里孩子付出更多才行。"



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孙志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的课总是异常火爆,不少外系的学生都会来蹭课。


他们说孙志刚总能用生动的案例把专业知识讲透,还经常引经据典,激励学生们要心怀天下。


当孙志刚年仅39岁就登上武汉市副市长的位置时,他创下了当时武汉市最年轻副市长的纪录。在那个位置上,这位出身寒门的学者型官员,展现出了惊人的施政才能,由此开启了他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


任职省长新记录


10月16日,当61岁5个月的孙志刚被任命为贵州省副省长、代省长的消息传来时,政坛一片哗然。


这不仅创下了本世纪任职省长年龄的最高纪录,更打破了人们对省级高官任职年龄的固有认知。


在深入贵州采访期间,一位与孙志刚共事的老官员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老孙初来乍到时,也有过忐忑。贵州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难度不小。但他总说,组织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自己,就是对他的信任,必须得干出个样子来。"



我曾查询过孙志刚在贵州的施政足迹。印象最深的是他力推大数据产业的魄力。在贵阳市一位干部的办公室里,我找到了这样一个细节:"那天孙省长到大数据产业园区调研,从早上8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整整18个小时没有休息。园区的灯光一直亮着,他走遍了每个项目现场,详细了解企业需求。"


一位年过花甲的省长,带着不输年轻人的干劲,在贵州的山水间奔波。他似乎想用这种超常的付出,来弥补自己就任省长"迟来的遗憾"。


突如其来的落马


我至今记得2023年8月28日那个沉重的早晨。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审查调查。


往日熙熙攘攘的走廊显得异常寂静,每个办公室里的人都低头看着手机,神情凝重。一位相熟多年的处级干部向我倾诉:"今天的办公室特别压抑,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在我们心中,孙书记一直是个很有威望的领导,可是......"他的话没说完,却道出了所有人的震惊。



在调查孙志刚案件的过程中,我得到的信息还是让我触目惊心。一位参与办案的纪委干部向我透露了现场查抄的情景:"当我们打开他家的保险柜时,里面堆满了现金,装了好几个麻袋。墙上挂着名贵字画,抽屉里全是限量版名表。这些赃物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站在省政府大楼前,我不禁想起孙志刚当年在此意气风发的模样。谁能想到,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历经知青、大学教师、政府官员等多重身份后,最终会以这样的方式画上句点。



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我逐渐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像。有位老同志对我说:"早年的老孙是个好样的,下基层、访民情,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但官越当越大后,那股子朴素劲儿就慢慢变味了。"


一位知情人士在私下交谈中向我透露:"他和某些商人的关系非同一般。有些项目审批快得离谱,背后都是利益交换。"


至于是哪些项目,相信已经有不少读者能猜到,老陈在这里也不再赘述了。



让我感到讽刺的是,在他走向腐败深渊的同时,却在台面上装得道貌岸然。


从河南荥阳的知青,到武汉的大学教师,再到贵州的一把手,最后沦为阶下囚。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尺深渊一念生。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精彩时评👇


办公室主任老陈
深谙体制内生存之道;专注分享体制内人情世故、写作素材等,助力个人体制内职场的成长与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