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比较罕见,部长竟不是党员

文摘   2024-10-16 10:20   广东  

👆点击关注,老陈和你说点真话👆  


大家好,我是老陈。


纵观历史,鲜少见到党外人士能够在重要部委中担任一把手。然而,黄润秋却打破了这一惯例,成为了生态环境部的掌门人。


黄润秋,男,汉族,1963年8月生,湖南长沙人,1988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 11月加入九三学社,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副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


在我看来,黄润秋这个名字就像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中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他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官员,更是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的旗手。


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引人瞩目的人物吧。黄润秋,一个地道的湖南长沙人,1963年8月出生。他的学术背景相当硬核,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还取得了工学博士学位。这样的专业背景,与他现在主政的领域可谓是绝配。



有趣的是,黄润秋并非中共党员,而是1994年11月加入了九三学社。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这样的履历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如今,他不仅是生态环境部部长,还担任着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和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副主席的重要职务。



这位湖南长沙汉子从小就对大自然情有独钟,这份热爱最终引导他走上了地质学的道路。1979年,他踏入成都地质学院的大门,选择了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我认为,这个选择为他日后的辉煌埋下了伏笔。


在求学的九年里,黄润秋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本科、硕士、博士,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25岁的年纪留校任教,成为成都理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这份成就,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吧。


黄润秋的才华在成都理工大学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绽放。28岁就被破格提升为教授,30岁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这样的履历,在当时的学界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新星。


随后,他的事业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些头衔一个接一个地落在他身上。在我看来,黄润秋在这些岗位上的表现,为中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6年,黄润秋首次捧回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奖杯,这无疑是对他科研成果的最高褒奖。而2015年,他再次摘得这一桂冠,成为四川省首位两度获此殊荣的学者。



2016年,他从象牙塔迈入权力中枢,出任原环保部副部长。这一步,让他从书本理论走向了国家治理的第一线。我看啊,这正是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


再到2020年,黄润秋扶正,成为生态环境部的一把手。这个任命,在我看来,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辛勤耕耘的一种褒奖。


说起黄润秋的成就,我不得不提他在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贡献。2006年,他领衔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项目拿下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而是他和团队多年心血的结晶,更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一次质的飞跃。


这个项目可不是纸上谈兵,它在实践中成功预防和控制了不少重大地质灾害,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和财产。我敢说,这份功劳,足以让黄润秋名垂青史了。


2015年,黄润秋又带领团队凭借《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项目再次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桂冠。这个项目在2008年那场举国震惊的汶川地震后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听说,黄润秋因此成为四川省首位两度获此殊荣的学者。这样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他在科研领域的过人才华,更凸显了他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黄润秋担任生态环境部部长后的表现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这位从学界走出来的学者型官员,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



他大刀阔斧地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上可谓是不遗余力。我观察到,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的环境质量确实有了明显改善。不仅如此,黄润秋还将中国的环保经验推向世界,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这种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的视野,正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应有的格局。


回顾黄润秋的成长轨迹,我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关于学术追求和责任担当的传奇故事。从一名年轻有为的地质学者,到如今站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最前沿的掌舵人,黄润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


黄润秋的经历告诉我们,学术追求和实际贡献并不矛盾,相反,它们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故事,无疑会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也要心系国家发展,勇于担当重任。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精彩时评👇

办公室主任老陈
深谙体制内生存之道;专注分享体制内人情世故、写作素材等,助力个人体制内职场的成长与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