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病机之气血失常
宋老师讲《黄帝内经》提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前面跟大家提到,气血是身体的物质基础,它的盈虚通滞,关乎周身的健康状态,充盈通畅就健康,亏虚滞塞就生病。
充盈通畅是正常,亏虚滞塞是失常。
我们要知常达变,知道什么是气血运行的正常状态,然后把身体往这方向调。
比如有人一个小感冒,老好不了,一摸他脉濡弱,他平时四肢倦怠乏力,原来他是气虚,气虚没有推动力,邪气就赶不跑,身体抵抗力就差。
这时你吃再多感冒药都没用,只要用点玉屏风散之类,扶扶正气,让气虚得补,不足得到充盈,邪气自然被托出体外。
这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人就没那么容易感冒了。
血也是这样,现在很多妇人,月经量少,到后来甚至闭经了,你一摸她脉象,沉迟得很,明显鼓动无力,就像河流不充盈,所以流量减少,日渐萎缩,这时你即使用再多的通月经的药,发现怎么也通不下来,而且越通越没劲,好比水库水不够了,再开闸放坝,能放出水来吗?
这时你换个思路,完全不用去通它,采用填补之法,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把身体血气养起来,这样水到渠成,自然畅通无阻。
同学们很快知道,不是说所有感冒都要驱邪,不是说所有闭经都要通经,祛邪只是目的,正气充足,邪气自散,这才是关键。
通经只是结果,气血充盈,经水自通,这才是过程。
治病治的就是这个过程,治的是病因,我们不能因为病象结果而被迷惑。
当然除了亏虚不足外,还有滞塞不通,比如气滞血瘀,滞是滞塞,瘀是瘀堵,滞塞瘀堵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就是疼痛,你想想气血在经脉里头通不过,局部堵塞得严严实实,它不痛吗?
所以常有些妇人生气,导致气滞,气为血之帅,气机一滞塞,血脉就会不通,所以上面表现为面部长斑,中间表现为胸肋胀满,下面表现为腹中疼痛。
你不通开气血,上中下都不舒服,就像你不把十字路口的交通搞好,南来北往的车辆过不去,也来不了,大家都在瞎着急。所以气滞血瘀的病人,特容易着急烦躁,这时你只要摸到病人双关脉郁滞,一问脾气大得很,几剂逍遥散疏肝顺气,疾病通通向愈。这在《黄帝内经》上叫,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乃至和平。
当然血脉也会直接堵塞,比如跌打损伤,扭挫伤,局部就会有瘀血的存在。关于瘀血方面的诊断,你们学习中医诊断学时,都会明白,譬如唇舌紫暗,面目黧黑,还有血脉淤涩,这些表象都反映体内血脉瘀滞。
这时你就要立法活血化瘀。上次有个病人打网球时,摔伤了肘部,局部血肿疼痛,屈伸不利,虽然敷了药减轻了,但那瘀痛还存在。
我就给他用上桃红四物汤,专门活血化瘀的祖方,加了点桂枝,引药到手臂,吃了几剂药后,瘀痛就消了。
所以中医的气血辨证非常重要,而气血辨证主要体现在有余不足,有余就是多余的堵塞,不足就是亏虚的物质。
掌握住这有余不足的关键,治病就容易得其要领。
所以治起病来,无非就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而已。
大家听完后,思路特别开阔,宋老师讲医理,信手拈来,好像随意的铺展,却每一句话都意有所指,令人听后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接着宋老师又提到,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他说王清任是个勇于改革创新的医家,他个人把气血辨证发挥到了极致,后世有唐荣川的《血证论》,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都把王清任的气血辨证拿过来用。
王清任讲,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
宋老师用他那标准的普通话,随口就把《医林改错》的原文背了出来。
大家都佩服不已。
宋老师说,你们知不知道王清任就两个方子治了很多疑难杂病,第一个是血府逐瘀汤,专治疗气滞血瘀堵塞导致的各种疾病,这个方子灵活运用好,可以独当一面,治疗数十种疾病,甚至更多。
第二个是补阳还五汤,这汤方可不是专为中风偏瘫而设,但凡一切气虚血亏,精微物质不足,引起人体功能减退,导致的各种疾病,用这思路大都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一个通方,一个补方,就把气血失常容易出现的问题给理顺了。
上次我治疗一个顽固头痛,有十几年了,每逢天气变化,或者情志波动激烈时,这病人就头痛,不能学习工作,必须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解过来。
所以他都吃药吃怕了,生病生怕了,当时我问他,你的头是怎么痛的?
他说,痛起来像针扎一样,老在一个地方,怎么弄它也不散。
我又看他舌头跟嘴唇都偏暗,而且脉象涩滞不流畅。
大家看到没有,一派气滞血瘀之象,根本不用理会他得什么病,先帮他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恢复气血通畅,道路宽敞再说。
三剂血府逐瘀汤下去,他头痛减半,又开了七剂,彻底根除治愈。
这真像王清任所说的,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愈。
所以我们之所以生病,跟气不通,血不活,分不开关系。
之所以用药能够治病,不外乎就是令气机通畅,血液活泼,脉象流利。
这样周身舒坦,病邪自去。张仲景称这种治病思路为提纲挈领,至高无上,就像天地行云流水一样,流水何曾滞塞过,行云何曾停止过。
人体只要气血一转,病邪乃散。
直到这节课,大家才算真正明白气血辨证的精髓。
宋老师说,你们只是理通了,还没有临床,等临床后再实践,到时理事圆融,知行合一,很容易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
往期汇总文章,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