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动车段动车检修车间副主任,曾获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龙江工匠”等荣誉,牵头完成32项攻关课题,获得6项国家专利。
4月的龙江大地,乍暖还寒。哈尔滨动车段检修库内,一个干练的身影被一群头戴蓝色工作帽的年轻人围住,“涛哥,辅助功率模块冷却液管接不上”“别急,这个有技巧,仔细检查输油管”。
大家口中的“涛哥”名叫王涛,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动车段动车检修车间副主任。入路25年,他凭借在动车组检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龙江工匠”等荣誉。在他心里,守护“雪原飞龙”在黑土地上安全平稳运行,自己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扎根现场 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黑龙江省位于祖国最北端,冬季寒冷,白雪茫茫。
2002年,王涛从黑龙江铁路高级技工学校毕业,来到三棵树车辆段任电器钳工。从25B型客车到25T型客车,他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熟悉掌握了车辆各类原理构造,成为段里的首席检车员。
2012年,哈大高铁开通前夕,王涛参加培训,第一次踏进宽敞明亮的动车组车厢。看到窗外树木以300公里的相对时速向后掠去,王涛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高铁在“高寒禁区”安全平稳运行。
2012年冬,哈大高铁开通运营。黑龙江的严冬泼水成冰,动车组疾驰而行,设备舱进雪会导致牵引力降低。为减少冰雪对列车运营安全的影响,王涛半蹲着在动车组底部的设备舱现场钻研,不一会儿,腿就抖得厉害。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设备舱里安装摄像头验证进雪点,加装改良后的防雪板。几经论证,这一方法得到了厂家认可,这一改动也被沿用至今。
从那以后,王涛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攻克难关带来的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填满他的胸膛。
2014年,哈尔滨动车段成立,王涛入选首批动车组机械师。“普通空调列车只有几页图纸,而动车组列车仅空调系统就有成百上千页说明,摞起来有1米多高。”王涛说。
他一头扎进图纸里,琢磨电路和动车组构造,并记下了几万字的笔记。借来的《动车组空调软件检测》《动车组空调可视化检修工艺卡片》等教科书成了王涛的“充电桩”。
春运期间,动车组高负荷运行。动车组机械师们要对入库作业的每一组动车组进行数据普查。每次处理故障,王涛都前前后后检查设备参数,钻进钻出疏通排风管道,对故障判断和处理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梳理,每周对处理情况归纳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过后,王涛总结出一套能准确判断和处理故障的“秘籍”,只要听到故障预报,就能及时正确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写成《动车组冬季检修作业项目指导书》《动车组应急故障的发现、判断和处理手册》,如今已成为现场作业人员的“教科书”。
2017年,王涛刚刚成为动车检修车间助理工程师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次,一列动车组在动态调试时连续报出故障,辅助电源装置停止工作,导致一个单元的动力丢失。技术人员排查了2个多小时都没有找到故障原因。距离交车仅有几个小时,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就会耽误动车组上线运用,在场众人心急如焚。这时,他们想到了王涛。
接到电话,王涛一路小跑到动车组司机室。紧张的气氛中,他一边分析故障代码,一边下载相关运行数据。在查看了电压、频率等检测波形后,他果断指出问题出在电压互感器上。更换电压互感器后故障果然消失,司机室内一片欢呼。
“北方的冬天寒冷,受热胀冷缩影响,部件会出现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影响高铁正常运行,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用心去捕捉、倾听设备的‘声音’。”王涛说。
深挖细研 创新发明成果丰硕
哈尔滨动车段是黑龙江省内唯一的高寒动车组检修基地,负责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管内配属的高寒动车组检修维护任务。
近年来,随着龙江高铁网快速扩容,哈佳铁路、哈牡高铁、沈佳高铁牡佳段相继开通,动车组检修压力逐渐增大。为提高工作效率,王涛调整工作重心,牵头开展工艺优化等攻关。
过去在更换CRH5A/G型动车组空气压缩机时,由于缺少相应移动平台,整个移动过程中很笨也很原始:先要在地上放置木方,把旧空压机拆下来后用木方顶住,再往车体外移动。安装新空压机时,又得重复拆旧空压机时的过程,整个过程最少耗时9小时。
为了改变这种既耗时又费力的状况,王涛和几个同事研究设计了空压机更换小车:在小车两侧设两个凹槽,槽内放置千斤顶,可以自由升降,并在小车四角安上小轮可自由移动,使更换空压机的耗时大大降低。小车的成功运用,填补了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空压机更换工艺的空白。
虽然动车组空调机里电器元件成千上万个,但王涛对每个元件的位置、功能、状态都了如指掌。为解决CRH5G型动车组空调板卡故障,他组织团队把车上换下来的旧板卡全部拿回班组,从光电耦合器、电容到模拟量二极管、输出放大器等元件,挨个拆分研究对比。经过数个昼夜的努力,他们发现是某一批次的板卡存在设计问题。看着厚厚的数据资料和王涛提出的整改意见,厂家钦佩不已,迅速修改并更换了板卡。
2023年1月23日,“冰城”气温跌至零下40摄氏度,一趟动车组滞留尚志南站。王涛带领7名动车组机械师火速前往救援,每人负责一节车厢,顶着刺骨寒风在车下人工缓解制动。
远处,万家灯火、烟花绚烂;车下,王涛和伙计们奋战钢轨之上,持续了3个半小时。这次经历让他深深感到,必须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当天晚上处理完故障回到岗位后,他开始琢磨研制一款车辆底部作业巡检机器人。经过反复试验,2023年底,王涛研制的智能机器人成功上线。这款机器人采用履带运行方式,可以适应轨枕、砟石等多种路况;顶部安装了高清探头,可以多角度采集动车组底部图像和视频信息;通过无线远程遥控,作业者站在车旁就能准确采集数据信息。
多年来,在王涛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动车组配件检修工艺研发105项,制定自主检修作业指导书92项,参与研发并制作9台动车组配件故障检测设备、12项工装设备,获得6项国家专利。2021年,王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薪火传承 培育引领时代新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涛常说:“在现代化动车组检修作业中,仅我一身是铁,不如人人是钉!”
王涛对照飞机检修标准和模式,先后编制了动车组空调系统整治工艺卡片及任务清单,将庞大复杂的空调整修工作条目化。青年职工一看便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目前,王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31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不乏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名校硕士。
王涛采取师带徒、技术交流、实物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动车组检修领域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先后与青年机械师路浩、冯垚、张蒙等青年骨干签订了师徒合同。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随堂考”“现场考”,徒弟们业务技能显著提高,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诸多荣誉。他们对王涛的尊敬和钦佩溢于言表。谈及一线青年职工的工作状态,车间领导笑着说,王涛又教出一群“小王涛”。
王涛讲究因材施教。今年28岁的冯垚按照王涛的建议,从便捷、安全方面切入,参考用乐高搭建模具结构,主导完成了工装设计,并申请到国家技术专利。目前,成品已在生产现场广泛应用,冯垚也成了段里的“小发明家”。“涛哥是我们的老师和榜样,跟着他干活心里特别踏实。无论是现场沟通协调,还是遇到技术难题,他都能帮我们攻坚克难。”冯垚称赞道。
王涛还牵头组织100名大学毕业生成立百人技术攻关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动车组技术创新攻关。他们研究的CRH5型动车组途中紧急制动安全环路断开应急处理法,有效提升了高铁行车效率。
考虑到高寒高铁检修维护成本,王涛将动车组故障率高、单价高、返厂维修成本高的“三高”配件,定为团队自主维修的主攻目标。2023年至今,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累计修复配件968个,节约采购成本584.59万元。
2023年8月份,工作室研发项目亮相全国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向参会观众讲述了我国高寒高铁破解世界性高寒难题的创举,展示了中国高铁的成熟和先进。截至目前,从王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走出的青年才俊近百人,全部成长为业务骨干,还有很多人走上了管理岗位。
今年春运期间,王涛带领团队成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技能素养,恪尽职守,保证了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配属的111组高铁动车组零差错运行。
“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复兴号动车组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目标,我和同事们责无旁贷!”王涛坚定地说。
面对世界级动车组抗寒难题
王涛带领团队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用坚守和奋斗
擦亮中国高铁的“新名片”
来源:人民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