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年是送给春天的礼物

文摘   2025-01-24 00:54   浙江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年是送给春天的礼物      

◎唐剑锋   

有人说,春节,是标志年岁新旧交替的节日。当人们以年为计时单位时,那个分割新旧年岁的日子就是年。在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复苏,鲜花遍地。过年,就是让坏运气过去,迎接好运气到来。

年是打败“年兽”的好日子。老百姓相约把好日子过成了节。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姓节”。年是百姓庆贺团聚、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百姓生活中“自娱自乐”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不仅打败了“年兽”,又从过去的一年步入了新的一年,这是庆贺年的理由,也是过年的意义。年前,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雪花纷飞;年后,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播种一年的希望。

年是春天的开始,也是送给春天的礼物。年一过,虽然天气依然寒冷,气温却在逐渐升高,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植物开始从冬天的休眠状态中醒来,开始发芽、生长和开花。你会看到,小草从睡梦中醒来,伸出嫩绿的小脑袋,打量着新的世界;花园里,道路旁,万紫千红的花朵正争奇斗艳;桃树上,红肥绿瘦,百鸟争鸣,嬉戏打闹;清澈的小河里,苏醒的小青蛙在游荡,鸭子在嬉戏打闹;冰封的河流,开始解冻,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化冰成水,奔流而下;人们慢慢脱去厚重的外衣,走出小楼,来到郊外踏青,享受阳光,品尝鸟语花香。

年是迈向春天的第一步。春天是生长的季节、开花的季节、播种的季节,也是带给人们幸福、快乐的季节。所有的生命与快乐,所有的梦想与希望,都会在春天萌发。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藏也藏不住。宋代诗人戴复古在《除夜》中写道:“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朴实自然的语言,蕴含着诗人对来年的美好愿景。

人们总是把最好最美的语言奉献给春节,奉献给春天。陈毅元帅在《广州花市》一诗中这样写道:“旖旎春如锦,看花人更红”;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同志更是这样赞美春天:“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郭沫若先生更是写出“游人手把花成束,迎得春风上面庞”这样的佳句。中国人用自己特有的文化,自己民族的历史与记忆,迎春天,传承年;也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与方式,见证着春天一步步从寒风中走来,从飞雪中走来,衬托出希望的美好与洁白。

年是春天的节日,也是生长的力量。春天的力量,顺其自然,摧枯拉朽,埋枯生绿。年是送给春天的礼物,也是百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一个节,一过就是几千年。只有老百姓才能把年这种特有的文化形式,文化符号,文化记忆,不但过成了一个节日,还去除糟粕,推陈出新,一路传承下来。年的生命力,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百姓;年的传承力量,也得靠民间文化和习俗推动;这是百姓的意愿与需要,也是春天的神奇与力量。

有人说,春天,是一位魔法师。从大树旁边走过,大树就穿上了厚厚的绿纱;抚摸过花朵,花朵就换上了五彩缤纷的裙子;越过草地,草地就披上了绿茸茸的被子;吹过小河,小河就宛如一条明亮的丝带;跨过青山,山顶就弥漫着层层薄雾。有人说,春天,又像一位画家,将天空、白云、大树、花朵、小草、小河,画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画出了春之美。

有了春天,春节才更有意思,有意义。这是春节长盛不衰,越过越火的理由,也是“回家过年”的动力。春节之所以能够传承五千年,不只是因为这是“百姓节”,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才能够持久,才需要年年都要表达,才需要为迎接春天每年都要过一个春节。

 

 



end


 

   


作者简介



      唐剑锋,汉族,常用笔名梁新。1959年5月生,河北省滦南县人。原唐山市杂文协会党支部书记,唐山市杂文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任河北省滦南县杂文学会名誉主席。1987年开始杂文创作,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论坛》《杂文月刊》《中国青年》《党建》杂志等市级以上百余家报刊发表杂文作品近5000篇。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投稿邮箱:whming369@126.com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在看



思与远方
为您带来国家的责任,人生的启迪,工作的感悟,生活的智慧,精神的动力!投稿邮箱:whming369@163.com
 最新文章